Telegram Web Link
偶然又看到了 core-js。作者 Denis Pushkarev 今年年初写了篇「最后通牒」,现在看来有所改观,OpenCollective、Patreon、Bitcoin 账户加起来每月有数千美元。
但如某条 HN 评论所说,他本可以(我认为也应该)不把这些责任揽到自己身上。
campestria noctis | Free 🇵🇸
因为重新鼓捣博客又在研究网页使用中文字体的事,甚至想自己写个渐进裁剪工具,然后发现 W3C 已经有了相当于 HTTP Range 的 Incremental Font Transfer 提案: https://w3c.github.io/IFT/Overview.html
也可以固定分区裁剪、页面根据用字动态选择包含哪些分区。
IFT 的优势在于,判断需要下载的字形、缓存及合并已下载字形,不用为传统意义上的资源缓存机制所局限。
卧槽连出三个快活 tag
campestria noctis | Free 🇵🇸
也可以固定分区裁剪、页面根据用字动态选择包含哪些分区。 IFT 的优势在于,判断需要下载的字形、缓存及合并已下载字形,不用为传统意义上的资源缓存机制所局限。
另一个思路:依然根据页面内容静态裁剪,但是在不影响渲染的前提下加载完整字体,完成后替换掉子集。CSS Font Click Me Load More API 能满足这个需求,而且实现有几年了。
问题是初始状态要设置为使用子集,对其有强依赖。如果重新裁剪,依然要下载新子集,无法只使用完整版本。
这个乳袋有点色
campestria noctis | Free 🇵🇸
另一个思路:依然根据页面内容静态裁剪,但是在不影响渲染的前提下加载完整字体,完成后替换掉子集。CSS Font Click Me Load More API 能满足这个需求,而且实现有几年了。 问题是初始状态要设置为使用子集,对其有强依赖。如果重新裁剪,依然要下载新子集,无法只使用完整版本。
<head>
<style>
@font-face {
font-family: "Some Font";
src: url("/fonts/some.woff2");
}

@font-face {
font-family: "Some Font Subsetted";
src: url("/fonts/some.subsetted.woff2");
}

p {
font-family: "Some Font";
}

.--with-subset p {
font-family: "Some Font Subsetted";
}
</style>
</head>
<body class="--with-subset">
<script>
document.fonts.load('1rem "Some Font"').then(() => document.body.classList.remove('--with-subset'))
</script>
</body>
dan.com 也被 GoDaddy 买下了,狗爹之心看来昭然若揭啊
campestria noctis | Free 🇵🇸 pinned «终于确定了 fediverse 实例并注册了账号,以后就在那边倒垃圾了。本频道封存。 https://dabr.ca/ncts»
campestria noctis | Free 🇵🇸
Photo
限时返场诈尸:酒吧复活了,或者说转生了。潮鸣寺巷,Radio Club。老板还是那个老板,但风格变了。名字是另一部作品里的元素。当然人家没有义务一直陪着游戏的粉丝玩下去,不过就算不看相关元素,作为酒吧也有点欠缺。可能是试营业的原因吧。
用了这一年多感觉还是不太一样。微博类平台,总还是一个大V输出影响、小圈子圈地自萌、小透明自言自语偶尔发生一点互动的地方。Telegram 则好像更亲近(?)一点,互动多一些。虽然我一直说这是个垃圾堆放场,但能有人聊两句我还是很高兴的。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这个频道有一百多关注,而 fediverse 账号只有三十多(但这不算什么很大的差异吧我寻思,都是小透明)。
况且,这两端也不是水火不容,用了这个就不能用那个,跟 Twitter 不一样。实际上就这几年的表现来看,杜叔叔还是比较有原则的。

2025-02-16T11:28:59.258Z https://dabr.ca/objects/ad982110-038d-4117-8101-e2219e344ed4

This message was sent automatically with n8n
哎不是刚夸完就发现发一张图的 update 会给数个不同分辨率的版本,file_unique_id 不一样,file_id 倒是一样,那我还得一个个数呗
感觉 @cascading / @outvivid 的分号用法十分英语了

2025-02-17T04:41:02.896Z https://dabr.ca/objects/eeaa1a55-fa04-43bd-9df8-def98d458b06

This message was sent automatically with n8n
@wzyboy 因为都是在用科幻的外表讲中世纪故事(确信

2025-02-18T06:10:51.669Z https://dabr.ca/objects/949ad747-a8b3-43fe-aa01-59ff9dfc5c72

This message was sent automatically with n8n
@wzyboy 借古讽今是借(可能是编造的)古时故事讽喻如今的现象吧,调了个个。
我倾向于认为这些作者没有跳出中世纪故事的框架,写一些面上的未来元素,骨子里还是国王、贵族与骑士。某种意义上这样更好写也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既有表面上的新奇,写了几百年的宫廷政治理解起来也不太困难。

2025-02-18T06:27:24.912Z https://dabr.ca/objects/7be02c44-c10b-4525-8b72-14915ac3b66c

This message was sent automatically with n8n
danbooru 还有这种机制哎

2025-02-18T07:27:09.814Z https://dabr.ca/objects/429fe8b0-216a-4a93-9592-032a9cbe3ce4

This message was sent automatically with n8n
2025/10/04 03:49:51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