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warded from 心惊报 (投稿机器人)
“没人要的皮卡丘”

via hiro
Forwarded from 小红书一瞥
任天堂将在旧金山联合广场开店
在美国开设第一家商店近20年后,任天堂正在增加另一个地点。该商店将位于旧金山的联合广场,并于2025年向粉丝开放。任天堂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美国零售店于2005年在纽约市开业。
Media is too big
VIEW IN TELEGRAM
研究与工程并行:为什么 OpenAI 最先做出 GPT-4?

可汗学院创始人Khan 询问 OpenAI 联合创始人兼总裁Brockman:你们认为自己做了什么才能达到如今的地位?

Greg Brockman 坦言:

因为 OpenAI 的团队不仅仅是学术背景的研究型人才,而同时还有优秀的工程人才,这种组合使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更有效的推动项目进展。

大多数实验室以研究为主,研究型工程师被告知要做什么,而研究科学家则可以随心所欲。这种方式似乎并不是实际构建一个工作系统的方法,更像是为了追求论文引用数量。如果你真的想产生影响并开发出有用的东西,你需要以不同的方式来组织团队。

X|Youtube

关注频道 @ZaiHuaPd
频道投稿 @ZaiHuabot
🫥京东每日红包领三次
Forwarded from 水水的摸鱼日常
好的博士不比大专差
Forwarded from (ɔɥʌɔ) oɐɥınɔ
内核恐慌,是一种可怕的故障
在关于“读中国的名牌大学有什么用”的论文里,有篇算是比较新而且比较全面的,叫《中国的名牌大学教育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吗?》

Jia, R., Li, H., & Meng, L. (2022). Can Elite College Education Change One's Fate in China?. SSRN Electronic Journal. http://t.cn/A6H103sQ

这篇论文分析的名牌大学,就是差不多高考成绩前5%能上的那100所,基本上是211以上的大学。时间段是在2010~2016年左右。

讲讲这篇论文的结论——

🏫上名牌大学,会显著提升一个人在同龄人里的“收入排位”。

具体来说,比如所有同龄人的收入列成一个百分位分布,最低是0%,最高是100%,那么“上名牌大学”这件事可以提升17%的收入排位。

🏫相比之下,父母收入对子女收入的影响,还没有“上名牌大学”来得大。

比如说,如果父母收入从最低的20%提升到前20%,那么孩子的收入预计可以提升11%的收入排位。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鸡自己不如鸡娃”了,但别急,还没说完。

🏫“高收入”越是“高”,“上名牌大学”相对“父母收入等级”的影响是慢慢变弱的。

比如说,如果只看“能进入收入最高的前20%”,那么名牌大学教育的影响是父母收入等级影响的大约7倍(0.284对比0.039)。

如果看“能进入收入最高的10%”,名牌大学教育的影响是父母收入等级影响的大约4.8倍(0.189对比0.040)。

如果看“能进入收入最高的5%”,名牌大学教育的影响是父母收入等级影响的大约4倍(0.084对比0.021)。

数据就到这里,再高收入的数据就没有了。

🏫“上名牌大学”,会显著提升一个人的收入,以及进入“精英所有制”的机会,但不会显著提升一个人“进入精英行业”“获得精英职位”的机会。

这个结论有点复杂,仔细解释一下。

“精英行业”指的是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同时能提供较高薪酬和职业声望的行业。根据人们希望进入这些行业的数量,与实际能够入行的比例(Realized/Hope),可以判断精英行业,例如金融业,政府/公共组织等。

“精英职业”指的是在职业层级中处于较高位置,且享有较高社会地位和收入的职业,比如企业主、中高级管理人员等。

然后中国还有一种“精英所有制”(elite ownership)——也就是单位或者企业的所有制被认为是社会地位较高或者较受欢迎,比如国企、外企。

这篇论文的结论是,如果上名牌大学,那么进入“精英所有制”(国企外企)的几率会显著提升8.6%,但进入精英行业或者坐到高位的几率是没有显著变化的。

什么会影响进入精英行业或者坐到高位呢?父母。

如果父母的工作属于精英职业,孩子也做精英职业的概率提高了1.8%。

如果父母在精英行业工作,孩子进入精英行业的概率提高了10.7%。

如果父母也在精英所有制工作,孩子进入精英所有制的概率提升了9.5%。

🏫父母收入越高,孩子进入名牌大学的机会就越大。

在中国,来自家庭收入最高的20%的学生进入名牌大学的概率,是来自家庭收入最低的20%学生的大约2.3倍。

家庭收入是0~20%,子女进入名牌大学的几率是1.6%。
家庭收入是20~40%,子女进入名牌大学的几率是1.9%。
家庭收入是40~60%,子女进入名牌大学的几率是2.1%。
家庭收入是60~80%,子女进入名牌大学的几率是2.7%。
家庭收入是80~100%,子女进入名牌大学的几率是3.8%。

这个差距不算小,但比起美国居然还算相对平等。

在美国,来自家庭收入最高的20%的学生进入名牌大学的概率,是来自家庭收入最低的20%学生的大约11.2倍。

🏫父母收入显著影响孩子获得“非平权原因的加分”,比如学术类的奥赛,科创技术类比赛,体育比赛,因品行获得的表彰等等。

尤其是当孩子的分数刚刚好在名牌大学录取线附近时,家庭收入对获得“非平权加分”的影响更加显著。

父母收入不太影响“平权原因的加分”,比如给少数民族、军烈属子女的加分。

🏫“父母的家庭背景”和“上名牌大学”,二者是个加法的关系。

“上名牌大学”并不意味着“父母家庭背景”发挥不出作用。

也就是说,对孩子来说,最好的牌就是“强强联合”——父母的收入和地位又好,自己又上了名牌大学。

┈✧┈✧┈✧┈

再补充一点点,这篇论文的作者,贾瑞雪教授和李洪彬教授长期追踪研究中国高考带来的经济影响,还有很多相关论文,也推荐一读,比如——

Jia, R., & Li, H. (2021). Just above the exam cutoff score: Elite college admission and wages in China.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Jia, R., & Li, H. (2017). The Value of Elite Education in China. Econometric Modeling: Macroeconomics eJournal.

Jia, R. (2016). Access to Elite Education, Wage Premium and Social Mobility: The Truth and Illusion of China's College Entrance Exam.

同时,这些论文分析的时段,实际上是经济的高速增长期。当经济的增长速度放缓之后,再过几年,数据又会是怎样的,还是需要未来再看看。 source
Forwarded from 煎蛋无聊图
种田能手: https://jandan.net/t/5698369
OO: 364 XX: 19
不乏者: 大学生泛滥,硕士可以水,博士的门槛还是比较高的。
OO: 158, XX: 11
辅酶: 诱惑在于你有自己的一个研究领域,你很精通,而且可以一直在里面待着
OO: 69, XX: 4
alessio: 昆明一个单位,科研事业单位,申请了一个博士工作站,而且是公认坑爹的冷门领域,60万的专项经费以及自己的配套经费早已经就位,但就是死都招不到野生博士,本来这个研究院自己有两个在职在编的猛人考了博士正在就读但不算数,必须野生新招的,这就要命了,谈了两个土著,被农大跟云大截胡,而外省名校的更是争不到,哪怕承诺按人才引进直接带编入职人家也看不上,最后低三下四约一堆名花有主的博士说经费随便花,单位还可以各种渠道申请补助,他们可以在心仪的单位脚踩两只船,只要成果上署个名,让单位申请了博士工作站却占着茅坑不拉屎这事别捅娄子就成,依然无果,因为人家单位不准。。所以嘛,考个坑爹专业的博士,编制随便你选,起手就至少三十万的收入,人家甚至不予考虑,真别觉得博士没用,这些人只要能毕业,岗位随便挑,而且是带编的那种
OO: 13, XX: 0
Forwarded from 煎蛋无聊图
制式仪刀: https://jandan.net/t/5698990
OO: 405 XX: 43
蛋友16fe925667136: "孩子变坏了总有原因的,不是游戏还能是啥,还能是我的原因不成?笑话"
OO: 349, XX: 5
不乏者: 下次让他玩精灵,不要玩牛头人。
OO: 178, XX: 3
丁元英: 这是孩子爹还是孩子妈?
OO: 97, XX: 3
Plutonium: @丁元英 孩子会变成魔兽的原因找到了
OO: 68, XX: 2
地精科技: 什么盟友家长,这是联盟的人在抹黑部落吧?
OO: 50, XX: 2
托马斯小火车: "家长变坏了总有原因的,不是短视频还能是啥,还能是我的原因不成?笑话"
OO: 48, XX: 2
Forwarded from 豆瓣精选
我的爷爷以前曾在卫生系统工作。当时有一位外科医生因为医疗事故而被判死刑,我爷爷为了保护他而据理力争,证明该医生是基于自己的知识作出的最佳选择。后来此医生被改判,而我爷爷因此也被迫离开卫生系统,改作医学教育工作,但是因为此事,爷爷受到当地医生们极高的尊重。

我父亲是一位神经外科医生,擅长胶质瘤垂体瘤硬膜下/外血肿。但是因为不擅长疏通人际关系,很长时间评不上职称,甚至一度收不到病人。后来终于评上职称,有施展才华的空间时,却不幸患上胸腺癌。胸腺癌基本不治,因此我父亲选择放弃治疗,而是更拼命地做手术,平均一天两三台,直到猝死当天还在会诊。

我没有当医生,也没有从事教育工作。在我高考报志愿时和家人讨论过当医生的可能性时遭到一致否决。原因无非是医生太苦太累,我又和父亲一样不擅长疏通关系,既然喜欢折腾计算机,那就去学计算机好了。但是我也很清楚,父亲和爷爷对我来说都是无法超越的榜样,就算我把计算机软硬前后都玩明白,也无法取得他们一样的成就。一位到离世的当天还在捞病人的生命,另一位在自己的任上捞了不止一位医生的生命和职业生涯,太酷了。

看到南医大俞老师的事情,我只能说,有一种善是精湛的技艺与崇高的理想带来的善,然而这种善的积累使人的个体性更加突出,也更加孤独与脆弱。与此同时有一种恶是平庸与无知带来的恶,这种恶在个体身上的功效很有限,但是在群体中却可以发挥出极大的作用。从这件事情中,我们看到无知的学生,可能还会因为举报了老师而自鸣得意,以及平庸的行政系统,为了平息事态而草率地把老师拎出来承担后果。而寻求精湛技艺与崇高理想的个体,除了面对来自自身生命健康的局限之外,还要面对系统性的平庸无知之恶。 source
2024/06/18 02:48:51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