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Web Link
#Ukraine #Russia #Politics #war
俄羅斯活捉烏克蘭市長威脅投降

自 2 月 24 日戰爭開始,俄羅斯囚禁捉咗 50 幾位地方高級官員,包括 34 位市長、核電站工人、文職管理人員等,至少 10 人仍然被俘;有位被捉嘅市長話俄羅斯迫佢地投降同幫俄羅斯做嘢,因為俄羅斯人唔識統治被佔領地區,仲唔夠人清理街道同修復被毀壞嘅建築,俄羅斯暫時未有回應

根據聯合國數據,戰爭頭六個月嘅俄羅斯佔領地區記錄咗 407 單失蹤同任意逮捕平民事件,被捉嘅大多數係公務員、地方議員、社運人士同記者

Source: YURAS KARMANAU, AP
#China #Global #Economy #trade
中國出口量低迷

全球主要經濟體出口貿易持續低於過往水平,尤其 10 月份美國同中國都處於收縮狀態;最新數據見到,中國進出口雙雙下降(黑色出口,紅色進口);至於德國、新加坡、台灣等地都見到貿易量減少,加上通脹加速將會削弱美國、日本同歐洲等國家嘅需求,未來出口商品嘅訂單將會繼續下降

Source: Michelle Jamrisko, Bloomberg
#Ukraine #Russia #Politics #war
烏克蘭戰爭踏入 35 週相關數據

俄羅斯連日攻擊基輔關鍵能源設施,大約 35 萬戶家庭供電受影響,80% 居民無水,地鐵、電車都停運,每日都趕住搶修工程;烏克蘭政府指全國 40% 能源設施曾經停用,16 個地區受影響;隨住冬天嚟到,電力同水資源短缺嘅後果只會越嚟越嚴重,而烏克蘭人已經少用 40% 能源

平民陣亡人數:至少 6,400 名(聯合國數字),總傷亡人數估計超過 16,000 人

Source: Alex Leeds Matthews, Matt Stiles, Tom Nagorsk, Justin Rood and Mariana Labbate, GRID
#Global #Politics #Society #gender #religion #Muslim
穆斯女性戴頭巾歷史

Hijab 係阿拉伯文解屏障、窗簾,而且係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出世之前就已經有女性開始戴,猶太同基督教婦女都有人戴面紗,當時頭巾象徵社會地位高,因為戴頭巾好難做體力勞動工作;隨住時間、對《古蘭經》詮釋有變等,越嚟越多穆斯林女性開始戴唔同類型嘅頭巾、面紗或者罩袍

戴邊款頭巾、面紗或者罩袍就視乎各地文化,有人認為《古蘭經》無要求所有人都要戴面紗,有啲人覺得女性身體任何部分都應該遮住;伊朗同阿富汗以前甚至鼓勵唔戴頭巾,而家就強制要戴;另一個極端就係歐洲,好似法國禁止係公眾場所戴頭巾,而罩袍同面紗就更多地方禁止

好多反對頭巾嘅人認為頭巾係一種壓迫女性嘅工具,但選擇戴定唔戴嘅背後考慮非常複雜,可以係宗教、保護自己或者政治因素,穆斯林女性應該有戴定唔戴、戴咩類型嘅頭巾、面紗或者罩袍嘅選擇自由,強制戴同強制禁止嘅法律一樣都係對女性嘅壓迫

Source: Monique El-Faizy, GRID
#Russia #Ukraine #Politics #Economy #war
俄羅斯港口貨運量大跌

由於歐盟制裁,俄羅斯同歐洲嘅主要貿易港口聖彼得堡港口吞吐量比舊年下降 85%(深藍色線),歐盟向俄羅斯出口嘅商品比舊年同期減少了 43%,而俄羅斯每月進口商品比 2021 年減少 24%,對於一個咁大嘅國家嚟講,每個月進口少四分一係非常可觀嘅數字;相反,中國向俄羅斯出口嘅商品增加 23%

Source: Bloomberg
#Global #Society #energy
全球無電用人口 2022 年增加近 2,000 萬

今年係幾十年嚟第一次無電用人口增加,有近 7.75 億,係自國際能源署 20 年前開始研究第一次出現;分析師指因為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發全球能源危機,唔夠電嘅地方主要集中係撒哈拉以南嘅非洲地區;世界銀行宣布將會推出措施幫呢啲地區增加電力供應,但按照目前速度,到 2030 年仍然有 5 億人唔夠電用

Source: Ben Geman and Andrew Freedman, Axios Generate
#AsiaPacific #US #China #Politics #military
美中緊張局勢 亞太地區軍費大增

美中緊張局勢影響東南亞國家增強軍隊武力,例如菲律賓軍費至 2017 增加近六成,而家打算同美國買軍用直升機;印尼擴張聯合軍事演習,仲公佈一項價值 1,250 億美元嘅軍事現代化計劃,並就購買幾十架波音戰鬥機談判緊

Source: Bloomberg
#Global #Economy #wealth
2022 年世界財富 美國同中國家庭財富佔一半

根據瑞士信貸全球財富報告,全球家庭財富達到 463 萬億美元,當中美國同中國加埋佔一半:

家庭財富(萬億) / 佔總財富 %
#1 🇺🇸 美國 $145.8T / 31.5%
#2 🇨🇳 中國 $85.1T / 18.4%
#3 🇯🇵 日本 $25.7T / 5.5%
#4 🇩🇪 德國 $17.5T / 3.8%
#5 🇬🇧 英國 $16.3T / 3.5%
#6 🇫🇷 法國 $16.2T / 3.5%
#7 🇮🇳 印度 $14.2T / 3.1%
#8 🇨🇦 加拿大 $12.4T / 2.7%
#9 🇮🇹 意大利 $11.5T / 2.5%
#10 🇦🇺 澳洲 $10.6T / 2.3%
#11 🇰🇷 韓國 $10.1T / 2.2%
#12 🇪🇸 西班牙 $8.4T / 1.8%
#13 🇹🇼 台灣 $5.9T / 1.3%
#14 🇳🇱 荷蘭 $5.4T / 1.2%
#15 🇨🇭 瑞士 $4.9T / 1.1%
其他 $73.6T / 15.6%

頭 10 個國家已經佔總財富 75%,非洲、南美洲、大洋洲同中東加埋就得 11% 左右

Source: Nick Routley, Avery Koop and Joyce Ma, Visual Capitalist
#Global #Politics #war
G20 峰會難就烏克蘭戰爭達成共識

啱啱勝出巴西總統大選嘅盧拉曾經批評普京入侵決定,但同樣認為其他國家做法解決唔到問題,呢個睇法同印尼、南非,甚至北約成員土耳其差唔多,唔願意同普京為敵

最近有調查問咗 25 個國家嘅人點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美國、英國、波蘭、瑞典、丹麥、西班牙同澳洲超過一半受訪者願意維持對俄羅斯嘅制裁,即使生活成本上升都值得;但巴西得 35% 認為值得,印度、泰國都差唔多,而墨西哥、埃及、沙地阿拉伯同土耳其少過三成人同意,印尼更加得 19% 認同

巴西大約 85% 化肥靠進口,當中四分一嚟自世界上最大嘅化肥出口國 — 俄羅斯,而農產品係巴西經濟主要收入來源,加上巴西一直面對國內糧食危機,2 億人口有一半經常食唔飽,制裁等於令巴西同俄羅斯交易更加難

呢啲國家搵到方法比錢反而仲同俄羅斯買多咗,例如俄羅斯同巴西貿易激增 100% 以上,土耳其多 200%,印度都係增長兩倍,同俄羅斯買嘅石油由以前佔 1 至 2% 升到而家 22%;地緣政治、各國本身同美俄嘅關係、歷史同經濟因素等都影響各國政府今次開會點樣討論呢場戰爭

Source: Nikhil Kumar and Mariana Labbate, GRID
#Russia #Ukraine #Politics #war
俄羅斯撤軍赫爾松係重大軍事災難

赫爾松係俄羅斯係入侵初期攻佔嘅唯一一個州首府,普京 9 月仲宣布吞併,話「赫爾松永遠屬於俄羅斯」,點知過咗六個星期就放棄咗;而烏克蘭係 5月就開始有限反攻,夏天開始用新嘅火箭系統切斷俄羅斯軍隊補給路線,再係 9 月初正式開始大規模反攻,到 10 月中俄羅斯仲係赫爾松撤離平民,即係準備長期戰爭,但呢幾日烏克蘭軍隊幾乎無遇到任何抵抗,成功插翻旗

赫爾松係一個三角洲嘅港口城市,連住烏克蘭大陸同克里米亞,係俄羅斯沿海嘅主要目標;本來好戰嘅車臣出嚟話撤退有理,救咗唔少被包圍嘅士兵,但更多媒體(包括官媒 RT)就批評軍隊犯叛國罪,主動交出俄羅斯聯邦領土;亦有所謂專家同傳媒唔敢咁快評論,因為支持撤軍即係「支持放棄屬於我地嘅領土」,反對撤軍又會比人話批評克里姆林宮決定;至今普京無評論,克里姆林宮就話特別軍事行動仍然繼續

Source: Joshua Keating and Stanislav Kucher, GRID
#Global #Society #population
世界人口變老 增長變慢

根據聯合國統計,今個星期全球人口超過 80 億,而 2022 年地球人嘅年齡中位數係 30.2 歲,相比 1974 年就得 20.6 歲,而當時全球人口得今日一半

其他數字:

- 日本年齡中位數係 49 歲,而尼日利亞就得 17 歲

- 女性平均生 2.4 個小朋友,而 1974 年就係 4.3 個

- 生育率達到 2.1 先去到更替水平,即新一代人數足以完全取代上一代;根據聯合國數據,60% 人口生活係生育率低水平國家,40 幾個國家人口下降,包括新加坡、日本、意大利同俄羅斯

- 舊年全球每 10 個新生兒就有近 3 個係撒哈拉以南嘅非洲出世,而呢個地區嘅婦女平均生育 4.6 個小朋友,係全球平均水平兩倍

Source: Stef W. Kight and Tory Lysik, Axios
#Global #Politics
G20 聲明:多數成員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G20 成員入面中國、印度、沙地阿拉伯同南非等一直唔願意譴責俄羅斯嘅國家,而俄羅斯都係 G20 成員,今次聲明話大多數成員強烈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又譴責任何使用核武器嘅威脅,但對局勢同制裁有唔同嘅觀點;本來 G20 傳統係所有成員國影合照,今次係歷史上第一次取消合照環節,因為好多領導人拒絕同任何嚟自俄羅斯嘅代表影相,俄羅斯外交部長就係會上指責西方國家政治化 G20 公報

Source: Dave Lawler and Bethany Allen-Ebrahimian, Axios
#Global #Environment #climate
全球自 1900 年二氧化碳排放量

到 1950 年,全球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到 60 億噸,到 1990 年再升接近四倍,去到每年超過 220 億噸,而家全球每年排放超過 340 億噸,自 1751 年(工業革命 1760年代開始)全球累計排放超過 1.5 萬億噸二氧化碳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係 2010 年代嘅平均年增長率已經放緩至 0.9%,2020 年因為疫情,排放量更加係有史以嚟跌得最多,減少 5.2,但 2021 年排放量已經去翻疫情前水平,而且燃煤發電量仲創歷史新高

2020 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排名
#1 🇨🇳 中國
#2 🇺🇸 美國
#3 🇮🇳 印度
#4 🇷🇺 俄羅斯
#5 🇯🇵 日本
#6 🇮🇷 伊朗
#7 🇩🇪 德國
#8 🇸🇦 沙地阿拉伯
#9 🇰🇷 韓國
#10 🇮🇩 印尼

Source: Bruno Venditti and Alejandra Dander, Visual Capitalist
#China #Economy #property
中國房地產債務下季達頂峰

中國政府最近推出一系列項措施去幫陷入財困嘅房地產市場 ,包括幫地產商拖多啲時間同降低首期要求;10 月份中國樓價跌幅係七年來最大,銀行嘅貸款、債券同其他資產損失更加高達 1.5 萬億元人民幣

Source: Bloomberg
#Global #Economy #trade
全球供應鏈依賴程度

目前大約 60% 全球貿易會跨越區域邊界,而且每個區域至少一種關鍵資源或者製成品有四分一進口依賴另一個區域;圖片見到紅、橙色係流入,藍色係流出,越深色代表越大進口 / 出口量;中國係電子同紡織品出口嘅重要樞紐,美洲就成為農產品主要市場,歐洲就係醫療同藥物嘅主要製造中心,要改變呢個供應鏈最少係 5 年、10 年時間先得

Source: Bryce Baschuk, Bloomberg
#Qatar #Economy #Society #sports
卡塔爾史上最貴世界杯

今次係自 1930 年賽事成立以嚟第一個阿拉伯國家舉辦世界杯,下個月預計會有超過一百萬人聚集在卡塔爾;卡塔爾一次過起七個新運動場同翻新一個場館,總投資達到 3,000 億美金(巴西 2014 年用咗 150 億)至少 6,500 名移工起高速公路、酒店同場地時喪生

Source: Bloomberg
#Russia #Ukraine #Politics #war #gender #LGBTQ
俄羅斯利用反同性戀宣傳反烏克蘭

係蘇聯時期,性取向嘅話題係禁忌,而家俄羅斯電視同媒體就成日都提,但講嘅係同性戀對國家構成威脅,之所以入侵烏克蘭都係針對緊呢個威脅

普京上個月先係年度演講到話西方癲咗,問邊個家長想自己仔女學到男女以外性別,仲可能有幾個父母,如果西方精英相信呢種咁奇怪嘅趨勢唔緊要,但唔好其他人跟;俄羅斯有法例禁止宣傳非傳統性關係,聲稱要盡一切努力保護小朋友同想過正常生活嘅人

今次入侵烏克蘭都有唔少反同性戀宣傳口號,例如話要擊退烏克蘭 LGBTQ 價值觀,甚至誇張到話係「色情價值觀,否認人性本質,停止污穢係戰爭嘅一部分,成個西方都係撒旦」

Source: Stanislav Kucher, GRID
#Iran #Politics #protest
伊朗示威發展

根據伊朗人權組織,至今有 340 幾人死亡,其中 43 人係兒童,成千上萬嘅示威者被捕,5 人被判處死刑,當中甚至有青少年

情景一:政權之後行動

啱啱伊朗議會通過要加強鎮壓行動,但唔少人認為政權未必會執行大規模處決或者嚴刑,因為今次有唔少婦女同女學生參與前線,而且示威已經係全國多地爆發,好難全面壓制;另外,伊朗全國 20 幾個城市安裝咗幾百萬部有人臉識別功能嘅鏡頭,當局更加容易捉人而唔使係街頭對峙;亦有傳聞話軍隊未有大規模鎮壓係因為覺得新兵無勇氣襲擊女性,而且示威者可能會呼籲年輕士兵加入抗議隊伍

情景二: 抗議逐漸平息

而家全國各地唔少女性唔再戴面紗出街、會係在公園慢跑、係餐廳同無血緣關係嘅男人食飯等等,呢啲活動都係違法,所以有人話抗戰已經勝利,為咗其他目標而冒生命危險係不負責任; 支持換走政權嘅伊朗人比例並唔高,調查普遍顯示過半人支持示威,但就得 34% 人支持世俗共和國, 28% 仍然支持伊斯蘭共和國

情景三: 內戰

自示威開始,國內外組織都開始有動作,包括地方武裝分子、流亡美國嘅伊朗前王儲同聖戰組織,加上伊朗宗教、種族同政治問題分歧大,唔知呢啲組織會唔會趁機搞大佢

情景四: 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落台

哈梅內伊今年 82歲,傳聞有癌症,後面已經爭緊位;如果有權力過渡嘅情況出現,伊斯蘭革命衛隊可能會奪權,示威浪潮都可能趁機壯大,揾機會同新政府談判

Source: Roxane Farmanfarmaian, GRID
#Global #Society #food
全球糧食邊度嚟?

2020 年,甘蔗、 粟米、小麥同水稻佔全球農作物 50%,而巴西係世界上最大嘅甘蔗生產國,亦係第三大粟米生產國

2020 年主要農作物嘅三大生產國 / 佔全球產量百分比

甘蔗
🇧🇷 巴西 40.5%
🇮🇳 印度 19.9%
🇨🇳 中國 5.8%

粟米
🇺🇸 美國 30.9%
🇨🇳 中國 22.4%
🇧🇷 巴西 8.9%

小麥
🇨🇳 中國 17.6%
🇮🇳 印度 14.1%
🇷🇺 俄羅斯 11.3%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估計,到 2050 年全世界需要將糧食產量增加約 70% 先夠養活增長人口

Source: Tessa Di Grandi and Zack Aboulazm, Visual Capitalist
2025/07/14 21:54:57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