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da (4).png
3.7 MB
#信息分享 #机场圈的盈利模式
信息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bd_giuPEyPBu9LTOtC2VHw
机场行业的盈利模式拢共也就那么几个:
靠月付订阅收割长尾用户;
靠年付拉高现金流;
靠“高速节点”变相分层定价;
再极端一点的,靠数据本身去变现——这部分可以参考上面机场主能看到什么信息。
所以别听网上说“开机场月入十万”——那是顶级机场,靠的是规模效应+带宽压价,一线机场主月流水1万块,能落袋3000就不错了,如果追求节点质量、带宽专线,成本再翻番,很多人前期投入一堆,最后入不敷出,“开着开着自己先跑路了”
但哪怕是这样,依旧有人前赴后继进来干——为什么?
因为高周转、低门槛、信息差套利空间大,哪怕利润薄,也可以靠用户量和低成本堆起来,用户和机场主的关系,就像健身房和会员——赌的就是你不来、不耗流量、不折腾工单,最好年付完就忘了这回事,也像开小卖部卖烟酒水,可能利润就那几毛,但胜在“周转快、现金流稳”,你今天卖给他个¥29的月套餐,明天他拉来两个朋友又订年付,你就有了被动收入
如果第一波做起来,之后的用户永远提前支付下个月的费用,成本变成后置,假设一个机场每月收入20万,其中15万是用户为“未来30天”购买的套餐,这笔钱到账当天就能拿去支付上个月的服务器租金或者扩大,剩下的5万则是纯利润,这种“拿明天的钱填今天的坑”的模式,让许多机场主在跑路前疯狂促销:“年费五折!限时续费!”圈完钱后直接消失,换个域名继续收割。
从2008年到2025年,这个行业越来越卷,现在的机场主甚至不需要自己搭建所有节点,只要“懂封装+会引流+买得起流量”,就能开始赚上那点灰色的钱,但这个行业也在逐渐消亡,不是翻墙这件事不重要了,而是因为“墙内外的界限”,正变得越来越模糊,小红书大对账过后,曾以为墙外是自由,发现其实那是另一种算法控制,曾以为墙内是限制,其实那是某种意义上的“过滤”。
以前这个“模糊边界”,让机场主群体慢慢从“信息中介人“”变成了“搞事者”,再到现在,只是“最后一波收割者”—他们自己也知道,这个行业的黄金窗口期早就过去了,大家只是拖着,等到节点被封,域名被ban,服务器被拉黑,就能体面退场。
说到底,机场不是终点,只是过道。
信息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bd_giuPEyPBu9LTOtC2VHw
机场行业的盈利模式拢共也就那么几个:
靠月付订阅收割长尾用户;
靠年付拉高现金流;
靠“高速节点”变相分层定价;
再极端一点的,靠数据本身去变现——这部分可以参考上面机场主能看到什么信息。
所以别听网上说“开机场月入十万”——那是顶级机场,靠的是规模效应+带宽压价,一线机场主月流水1万块,能落袋3000就不错了,如果追求节点质量、带宽专线,成本再翻番,很多人前期投入一堆,最后入不敷出,“开着开着自己先跑路了”
但哪怕是这样,依旧有人前赴后继进来干——为什么?
因为高周转、低门槛、信息差套利空间大,哪怕利润薄,也可以靠用户量和低成本堆起来,用户和机场主的关系,就像健身房和会员——赌的就是你不来、不耗流量、不折腾工单,最好年付完就忘了这回事,也像开小卖部卖烟酒水,可能利润就那几毛,但胜在“周转快、现金流稳”,你今天卖给他个¥29的月套餐,明天他拉来两个朋友又订年付,你就有了被动收入
如果第一波做起来,之后的用户永远提前支付下个月的费用,成本变成后置,假设一个机场每月收入20万,其中15万是用户为“未来30天”购买的套餐,这笔钱到账当天就能拿去支付上个月的服务器租金或者扩大,剩下的5万则是纯利润,这种“拿明天的钱填今天的坑”的模式,让许多机场主在跑路前疯狂促销:“年费五折!限时续费!”圈完钱后直接消失,换个域名继续收割。
从2008年到2025年,这个行业越来越卷,现在的机场主甚至不需要自己搭建所有节点,只要“懂封装+会引流+买得起流量”,就能开始赚上那点灰色的钱,但这个行业也在逐渐消亡,不是翻墙这件事不重要了,而是因为“墙内外的界限”,正变得越来越模糊,小红书大对账过后,曾以为墙外是自由,发现其实那是另一种算法控制,曾以为墙内是限制,其实那是某种意义上的“过滤”。
以前这个“模糊边界”,让机场主群体慢慢从“信息中介人“”变成了“搞事者”,再到现在,只是“最后一波收割者”—他们自己也知道,这个行业的黄金窗口期早就过去了,大家只是拖着,等到节点被封,域名被ban,服务器被拉黑,就能体面退场。
说到底,机场不是终点,只是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