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Web Link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你成为了一个愿意给那些经历着你那样童年的孩子提供保护的人。

这是你做过的最伟大的决定。 source
甲:远离那些总是对你做让你难受的事情的人,远离那些总是对你说让你难受的话的人;不要和那样的人做朋友,不要和那样的人约会,不要和那样的人结婚 —— 这就是我心中“过好一生最重要的道理”。

乙:你可能觉得“远离那些伤害你的人”不是常识吗?但我最近读到的一个有趣(同时也很令人不安)的研究发现,那些在情感虐待和情绪虐待中长大的人面对刻薄和批评的时候心中的焦虑反而会减少。刻薄和批评对当事人来说很熟悉,知道该怎么处理,因此下意识会觉得“这是我知道该如何应对的正常事件”。相反,健康友善没有攻击性的关系反而对当事人来说是新鲜出现、需要花很多精力才能理解和应对的事情。对当事人来说,好的关系反而是更难以预测、更令人怀疑的,“怎么可能有这么好的人?肯定是想骗我!” 然后变得过度警觉、过于紧张、惴惴不安地担心对方何时揭开并不存在的“真面目”。当事人的世界里从来没有出现过友善和关心,或者每次出现友善和关心就意味着之后的利用和背叛。对当事人来说,友善和关心实在是太陌生太让人警觉的事物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在创伤中长大的人会再次陷入到有毒的关系之中,或者辗转于一个个有毒的关系之中。因为当熟悉的事物出现的时候,当事人会急于去靠近那个虐待者、尝试用讨好去留住那个虐待者,留住你熟悉的感觉。

丙:我们的大脑会更喜欢已知的危险,而不是未知的危险,而对有些人来说“友好”等同于“未知的危险”。

丁:我想再补充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这种情况是可以改变的,并不是“有些人注定受虐待一辈子”。学习如何识别和接纳健康的关系,会慢慢改变你下意识的诸多错误信号。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我以前在面包店工作。我想说:如果在某个凌晨3点,你感到难过或者害怕的时候,请想一想,我们面包店的面包师傅已经开始准备当天的甜甜圈了,这些甜甜圈在等着你。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当我们说起“希望”的时候,我们好像是在说一种神秘微妙的奇妙瞬间。

“希望”不是这样的东西。希望是她脸上的污垢。希望是她指节上的淤血。希望是她头发上的沙砾。希望是她吐出被打落的牙齿,然后站起来,继续前行。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话说有天我去百货商场逛婴儿用品,就在我站在那里挑宝宝衣服的时候,一位店员走过来招呼我,“您是准妈妈吗?”

“哎?”,我当时脑子一抽,脱口而出,“不不不,生了生了...”
店员继续和我搭话,“什么时候生的呀?”
我只好继续,“两周前...”
店员很惊讶,“天呐!你恢复的真好!我生我家大宝的时候,整整六个月都没恢复回来 —— 对了,你们是男宝还是女宝?”

话都说到这儿了,我只能继续回复,“是女宝...”
店员又问,“你家宝宝叫什么名字呀?”
我只好硬着头皮实话实说,“切尔诺贝利...”
店员兴奋地回复道,“这个名字太好了!有种熟悉的感觉!”

于是现在我一边站着尴尬地抠脚一边认命,谁叫我一开始不愿意讲出我正在给我家负鼠宝宝挑衣服的实话,结果现在这位善良的店员以为我两周前刚刚生下了名叫“切尔诺贝利”的人类幼崽...

评论:就是这个帖子!我每次都记得开头记不住结局,结果每次都笑到头掉...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准备好,再出发!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即使你的生活
还没有完全脱困

也请敞开心扉
让快乐提前走进你的生活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抱歉老板,
我今天不来上班了。

就在早上通勤的路上,
一阵温柔的春风拂过了我的脸颊。

我突然想起来了,
这个支离破碎的世界里,
在某个清新的早晨真诚地活着,
本身就是一件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事。

春风问我,
我将如何度过这自由而宝贵的人生。

我无法回答,
每周为资本家工作五天,
每天为资本家工作八小时;
我怎么说得出那种扫兴的话。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听起来就可怕,好像是什么不好的剧透一样。对我们这种容易焦虑的人来说,这个想法只会让我们更紧张,反而什么都不能做也什么都不敢做了。

“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初开始的一天”:好耶!每个小事物都变得如此有意思了!好像又回到那种第一次见面,第一次探索世界的感觉!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你是社会的负担”这种话,完全是本末倒置。

有点像“如果你不坐进去的话你的车能更省油”,“你如果不用这把伞挡雨的话这把伞就不会湿了”的感觉。

我们创造这个社会,就是为了保障我们每个人的基本需求的。社会应该负担我们。社会应该保护我们。如果我们要淋雨了,社会应该帮我们挡住。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甲:我们容易认为那些做坏事的人肯定知道自己正在做坏事,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很多做坏事的人认定自己正在做自己心中的“好事”,几乎没有人会觉得自己做什么事情是出于什么“纯纯的恶意”。

乙:“有意去伤害别人”的背后,常常是“高人一等”的心态;是基于自己认定的观念做“好事”而不计代价伤害别人;是把伤害别人视作自己的“正义”的必要手段 —— 这是理解某些“人害人”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的关键。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我们还要把多少时间花在类似于“刮腿毛和女权主义的关系”的争吵上?我真的不想再在这种事情上浪费时间了,请听好 ——

1. 刮腿毛是女权主义的行为吗?不是!
2. 女权主义者会不会刮腿毛?有些会!
3. 刮腿毛是不是对女权主义深深的背叛?根本谈不上!
4. 有人质疑真的有人是“为了自己舒服”才刮腿毛的吗?当然有!夏天风扇对着我吹的时候腿毛会被吹到我的腿上让我非常痒非常难受总以为有虫子爬在我腿上,我猜有这种困扰的不止我一个人!
5. 假如我刮腿毛的理由是为了避免有人因为我的腿毛而来找我麻烦或者区别对待我,可不可以?假如我不认为任由自己承受苛待是什么“更有道德的选择”,可不可以?当然可以!
6. 长篇大论威逼利诱让刮腿毛的人不再刮自己的腿毛,有什么好处吗?没有!
7. 让刮腿毛的人不再刮自己的腿毛,对推动政策上的性别平等,比如保障堕胎权,有用吗?没用!
8. 十多年前我们最喜欢问的问题是“这个明星是不是女权主义者”,现在我们最喜欢问的问题是“一个人平时做的某某私事是不是对女权主义背叛”,但你们发现了没有?这些占据我们无数精力的争吵完全避开了我们最应当去质疑去监督的那些现有制度结构中正在当权的人和机构!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我们努力的目标
是让所有人都能获得公正的对待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如果你刚刚满20岁,却已经因为觉得自己老了而难过,我想和你说 —— 我今年33岁了,我现在感觉比25岁的时候,20岁的时候,16岁的时候都要更自信,更强壮,也更有才华。

不要让那些无良商家的广告给你带来年龄焦虑。以前我们说60岁才刚刚踏入老年,谁知道现在有人说什么20岁就已经“错过了最好的年华”。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呢!

你以为因为大多数小说里的主角都很年轻,以16-24岁的人居多,就以为只有那段时光才是“最好的年华”。不是这样的。小说里这么写,是因为大多数小说的作者希望获得更多读者的共鸣。如果小说的主角16岁,那很多16岁左右的人会来读这个小说,然后觉得主角和自己的经历感受非常相像。但如果小说的主角40岁,你很难找到很多40岁左右的人来读小说,读完又产生那种程度的共鸣。因为人到了40岁之后会有很多个人的经历和想法,没有那么容易再和别的40岁的人产生“我们的经历和感受都非常相似”的感觉了。

随着我们的成长,随着我们经历各种不同的事情,我们会发展出越来越多真正属于我们的个性,我们会积累下越来越多真正属于我们的印记。20岁只是序幕的尾声而已,故事才刚刚开始! source
2025/07/07 15:39:16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