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 关于知识和信息所遭到的垄断的讨论 ==
我需要看一本学术书。这本书在国立图书馆里有电子版,但因为法律限制,我必须要本人去图书馆,然后必须用图书馆里的电脑才能看到这本书。也就是说如果我想读这本书的话,我就必须提前在图书馆预定一个电脑,然后坐在那边的电脑桌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所谓的“数字版权”真的是又愚蠢又糟糕,让人受不了。这本书有电子版了,技术上完全可以让任何一个人在自己家里读到这本书。但出版社和相关的大学完全是为了垄断知识不遗余力。
更荒谬的是,国立图书馆里这本电子书只有“一本”。什么叫只有一本?就是如果我坐在图书馆前的电脑读这本书,那你要么等我读完才能读,要么你就得付17-30欧元从别人电子图书馆里借阅。如果你想要买纸质版的话,那就是70欧元。
最讽刺的是,我想看的这本书,是一本关于法国大革命时代印刷技术如何让文学作品得以爆炸式广泛传播的书。 source
我需要看一本学术书。这本书在国立图书馆里有电子版,但因为法律限制,我必须要本人去图书馆,然后必须用图书馆里的电脑才能看到这本书。也就是说如果我想读这本书的话,我就必须提前在图书馆预定一个电脑,然后坐在那边的电脑桌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所谓的“数字版权”真的是又愚蠢又糟糕,让人受不了。这本书有电子版了,技术上完全可以让任何一个人在自己家里读到这本书。但出版社和相关的大学完全是为了垄断知识不遗余力。
更荒谬的是,国立图书馆里这本电子书只有“一本”。什么叫只有一本?就是如果我坐在图书馆前的电脑读这本书,那你要么等我读完才能读,要么你就得付17-30欧元从别人电子图书馆里借阅。如果你想要买纸质版的话,那就是70欧元。
最讽刺的是,我想看的这本书,是一本关于法国大革命时代印刷技术如何让文学作品得以爆炸式广泛传播的书。 source
哎,你们听过我过去两年被迫卷入的学术战争吗?那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事情是这样的,我们学院有两位教授,都是教同一门课。Ta们是学校里出了名的学术死对头 —— 所有人都不敢相信,Ta们居然是夫妻!在过去八年里,他们一直在地理数据领域进行着旷日持久的学术战争,准确来说,就是为了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哪个更好而争论不休。我个人觉得“两者各有千秋,结合起来用效率才最高”,但两位教授却完全陷入了“我的更好”的执念里,谁也不肯让步。
我的导师是A教授。我很喜欢他,他教会了我很多关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Esri和ArcGIS的知识。我也上过B教授的课,她人非常好,知道很多Esri编程的实用小技巧,但她主要用ArcMAP软件,因为她是栅格数据的忠实拥趸。
就是这两位大神写了不下30篇论文,互相用最学术的语言和论证,写出诸如“矢量数据比栅格数据强一百倍”的信仰。Ta们还会在脚注里留下一些酸溜溜的注释,比如“即便A教授对矢量数据的效率有所质疑,栅格数据依然拥有更高的计算效率,并且在地图绘制,尤其是在星空地图绘制中至关重要”。这些论文简直就是学术界的趣味连续剧。
我看过Ta们所有的论文,感觉就像在读一对夫妻为了新家厨房的瓷砖颜色而吵来吵去的邮件,太逗了!但显然,由于Ta们姓氏不同,而且在学校表现得跟仇人似的,所以几乎没人意识到他们居然真的是夫妻。
直到上周,B教授发表了一篇论文,不经意地提到了“我丈夫”。
学生们都沸腾了:“什么?!你结婚了?!” 我们的八卦雷达瞬间启动。
然后她说:“是啊,我丈夫就是A教授。”
那一刻,我们都震惊不已!
我们之前还以为A教授办公桌上摆着Ta们的合影只是个恶趣味,因为他就是那种人。
你们得知道,这两个人以前可是会在走廊里吵到面红耳赤的。Ta们拒绝一起出差。但显然Ta们私下里有个约定,就是把工作上的所有恩怨都留在工作中,然后开不同的车回家,在家里绝口不提工作。我的天,这真是太有意思了! source
事情是这样的,我们学院有两位教授,都是教同一门课。Ta们是学校里出了名的学术死对头 —— 所有人都不敢相信,Ta们居然是夫妻!在过去八年里,他们一直在地理数据领域进行着旷日持久的学术战争,准确来说,就是为了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哪个更好而争论不休。我个人觉得“两者各有千秋,结合起来用效率才最高”,但两位教授却完全陷入了“我的更好”的执念里,谁也不肯让步。
我的导师是A教授。我很喜欢他,他教会了我很多关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Esri和ArcGIS的知识。我也上过B教授的课,她人非常好,知道很多Esri编程的实用小技巧,但她主要用ArcMAP软件,因为她是栅格数据的忠实拥趸。
就是这两位大神写了不下30篇论文,互相用最学术的语言和论证,写出诸如“矢量数据比栅格数据强一百倍”的信仰。Ta们还会在脚注里留下一些酸溜溜的注释,比如“即便A教授对矢量数据的效率有所质疑,栅格数据依然拥有更高的计算效率,并且在地图绘制,尤其是在星空地图绘制中至关重要”。这些论文简直就是学术界的趣味连续剧。
我看过Ta们所有的论文,感觉就像在读一对夫妻为了新家厨房的瓷砖颜色而吵来吵去的邮件,太逗了!但显然,由于Ta们姓氏不同,而且在学校表现得跟仇人似的,所以几乎没人意识到他们居然真的是夫妻。
直到上周,B教授发表了一篇论文,不经意地提到了“我丈夫”。
学生们都沸腾了:“什么?!你结婚了?!” 我们的八卦雷达瞬间启动。
然后她说:“是啊,我丈夫就是A教授。”
那一刻,我们都震惊不已!
我们之前还以为A教授办公桌上摆着Ta们的合影只是个恶趣味,因为他就是那种人。
你们得知道,这两个人以前可是会在走廊里吵到面红耳赤的。Ta们拒绝一起出差。但显然Ta们私下里有个约定,就是把工作上的所有恩怨都留在工作中,然后开不同的车回家,在家里绝口不提工作。我的天,这真是太有意思了!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很多人喜欢用这些话来赞扬爱尔兰男歌手霍齐尔 ——
“我认为霍齐尔内心是女人/是拉拉!”
“我认为霍齐尔是完完全全在女性影响下长大的男生!”
“霍齐尔像是我想象中两个拉拉妈妈养大的男生的样子!”
“霍齐尔像是那种做过女人的男生!”
我真的很讨厌这种“赞扬”的方式。告诉我,为什么一个男生温柔体贴细腻或者内心充满诗意爱意,非得要某种“特殊情况”才可以?你自己听听你的回答,是不是充满了仇女仇跨的性别本质主义?
我们这代的年轻人流行说什么“讲不出哪里好但一看就是我们的姐妹”、“讲不出哪里不好但一看就沾着男味”。说实话,我认为这些说法不过是用看似新颖有趣还沾点性少数的小圈子里的词汇,去表达“某个性别/性别气质一定是某个样子”的厌女糟粕。 source
“我认为霍齐尔内心是女人/是拉拉!”
“我认为霍齐尔是完完全全在女性影响下长大的男生!”
“霍齐尔像是我想象中两个拉拉妈妈养大的男生的样子!”
“霍齐尔像是那种做过女人的男生!”
我真的很讨厌这种“赞扬”的方式。告诉我,为什么一个男生温柔体贴细腻或者内心充满诗意爱意,非得要某种“特殊情况”才可以?你自己听听你的回答,是不是充满了仇女仇跨的性别本质主义?
我们这代的年轻人流行说什么“讲不出哪里好但一看就是我们的姐妹”、“讲不出哪里不好但一看就沾着男味”。说实话,我认为这些说法不过是用看似新颖有趣还沾点性少数的小圈子里的词汇,去表达“某个性别/性别气质一定是某个样子”的厌女糟粕。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所谓传统的阳刚之气,很多时候意味着不停地和别的男人竞争,任何事情都非要时时刻刻比个高低上下不可,而输了的人会受到残酷的践踏。
社会对女性的不合理要求,让女性觉得自己即使独处的时候也必须要“优雅性感”。社会对男性的不合理要求,让男性觉得自己即使独处的时候也必须要竞争要赢过别人要“阳刚”,一旦脱离赛道或者输了比赛就会受到践踏。比如很多男的会觉得连自己用的洗发水也非得要是“阳刚味”洗发水才行,又比如很多人认为“只有同性恋才坐下来小便”。
如果你错误地以为每个人可以容易地脱离社会的影响,那你会很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男性的言行会那么奇怪。但实际上,很多男性深受“你在时时刻刻的竞赛之中,你不能输也不能离场,你一旦倒下那你被踩死就是活该”的设定影响,他们的很多举动都是这种想法下的自然反应。 source
社会对女性的不合理要求,让女性觉得自己即使独处的时候也必须要“优雅性感”。社会对男性的不合理要求,让男性觉得自己即使独处的时候也必须要竞争要赢过别人要“阳刚”,一旦脱离赛道或者输了比赛就会受到践踏。比如很多男的会觉得连自己用的洗发水也非得要是“阳刚味”洗发水才行,又比如很多人认为“只有同性恋才坐下来小便”。
如果你错误地以为每个人可以容易地脱离社会的影响,那你会很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男性的言行会那么奇怪。但实际上,很多男性深受“你在时时刻刻的竞赛之中,你不能输也不能离场,你一旦倒下那你被踩死就是活该”的设定影响,他们的很多举动都是这种想法下的自然反应。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这可能是我至今为止在生活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好人”也有可能互相伤害,甚至做下可怕的恶行。
有人可能非常非常善良、关心别人、又常常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反思,但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Ta还是可能会冲动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有人可能很热心、很愿意帮助别人、又很大方,但在极端的情况下,Ta还是会有可能会只顾自己而置别人于不顾。有人可能很善意、很友好、又很坦率,但一些Ta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偏见,可能会让Ta在某个情形下去霸凌别人,做出非常恶毒的事情。
每个人都有很多面向,每个人都会变化,每个人都是万花筒。有时候别人的所作所为会完全出乎你的意料,甚至有时候你自己做出的事情都会出乎你自己的意料。我说这些,不是警告你不要交朋友,不是让你给某个身边的人贴标签,也不是让你为自己或别人做错的事情找借口,更加不是让你去放弃友善待人或拒绝信任别人。我说这些是因为这些是事实,而你需要知道。 source
有人可能非常非常善良、关心别人、又常常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反思,但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Ta还是可能会冲动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有人可能很热心、很愿意帮助别人、又很大方,但在极端的情况下,Ta还是会有可能会只顾自己而置别人于不顾。有人可能很善意、很友好、又很坦率,但一些Ta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偏见,可能会让Ta在某个情形下去霸凌别人,做出非常恶毒的事情。
每个人都有很多面向,每个人都会变化,每个人都是万花筒。有时候别人的所作所为会完全出乎你的意料,甚至有时候你自己做出的事情都会出乎你自己的意料。我说这些,不是警告你不要交朋友,不是让你给某个身边的人贴标签,也不是让你为自己或别人做错的事情找借口,更加不是让你去放弃友善待人或拒绝信任别人。我说这些是因为这些是事实,而你需要知道。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我们很容易因为“这件事情正好能证明我想说明的观点 / 这件事情完全体现了我的价值和观念体系的正确性”,而不假思索地把一系列事情信以为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那么容易陷入到政治相关的阴谋论之中。
这种思维模式对建构和维护我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一点好处都没有。如果我们开始相信各种捕风捉影的事情了,那我们离相信那些特定的权威给我们灌输的阴谋论也不远了。
就是这样,很多灰心丧气的奥巴马支持者陷入了匿名者Q阴谋论。就是这样,很多极端保守的网红亚历克斯·琼斯的粉丝开始相信911事件从未发生 / 魔鬼会用疫苗把我们的基因转换掉。
如果我们仅仅是提出质疑,然后相信任何放到我们面前的答案,不去查找其它更受认可的答案,也不去检验答案的真实性。那最后我们大脑中构建出的世界一定会和现实的世界相距甚远。
不要因为任何理由而不加验证地轻信别人给我们的信息。这会给我们带来很大麻烦的。 source
这种思维模式对建构和维护我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一点好处都没有。如果我们开始相信各种捕风捉影的事情了,那我们离相信那些特定的权威给我们灌输的阴谋论也不远了。
就是这样,很多灰心丧气的奥巴马支持者陷入了匿名者Q阴谋论。就是这样,很多极端保守的网红亚历克斯·琼斯的粉丝开始相信911事件从未发生 / 魔鬼会用疫苗把我们的基因转换掉。
如果我们仅仅是提出质疑,然后相信任何放到我们面前的答案,不去查找其它更受认可的答案,也不去检验答案的真实性。那最后我们大脑中构建出的世界一定会和现实的世界相距甚远。
不要因为任何理由而不加验证地轻信别人给我们的信息。这会给我们带来很大麻烦的。 source
越南裔作家王鸥行:
很多年之后,我开始了新的生活。我的诗集出版了,我被邀请去参加活动,在主办方在我朗读之前,问我希望被什么样的人称代词指代。
我从来不知道关于自己的人称代词,我是可以有选择的。我犹豫了一下,说“he/him”,但说完我又突然不确定自己该用什么人称代词了。好像有一扇新的大门在我眼前打开了一条缝隙,透过缝隙,我看到了一条我从来不曾听说过知晓过的路。哦。原来我是可以从门里走出去的。
但,如果我还不想离开我现在的房间,我只是想把我现在这间房间扩建一下,可不可以呢?我知道,“they/them”那一类的人称代词对我的很多跨性别亲友来说,是Ta们在决心以真实的自己生活后,飞跃到达的海上安全港。对Ta们来说,they/them这个人称代词可以让Ta们容易地向不了解Ta们也不了解性别多元的人说明自己的性别身份。Ta们常常因为遭到的歧视偏见疲惫不堪,而这个代词至少可以帮助Ta们免除一部分自我解释自我辩护的痛苦、尴尬、和辛苦。如果我也用they/them,我会不会占用了Ta们赖以生存的空间?
我是一名战争难民。所以我知道对很多人来说,避难容身的立足之地可以小到仅仅是一个词汇的大小,我不愿意那里占据Ta们的空间。而且,我作为一个自我表达确实顺性别的男性,我想要以真实的自己被大家看见,不应该需要离开这间he/him的房间。我需要的是留在这里,然后推开房间里的墙。这he/him房间里的墙,是千百年来,用死亡和战争建成的。这一堵堵墙,能不能通过打破和重建,洗尽罪孽,重获新生?
我做出的决定,是要质疑我现在所在的he/him房间。我想要在这间房间里,给这间房间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我想要扩张这间房间、改变这间房间。是的,在深陷社会对男性不合理的要求中苦苦挣扎最痛苦的日子里,我是想离开的。我不是这间房间里的主导者,我常常无力改变这间房间的设置。但正是因此,我决定留下来,修缮它,让它变得让我这样的人也适宜居住。也许有一天,男性气质会变得很广袤浩瀚、又柔软包容。也许有一天,男性气质不再需要任何固定的边界。也许有一天,男性气质不再需要任何特定的定义。我好奇,我这些想法,是不是把酷儿性注入到了男性的空间之中?在未来的某一天,男孩是不是也可以在友情中自由表达对关怀、互相抚慰,而不再需要特别的词汇来解释他们之间的关系? source
很多年之后,我开始了新的生活。我的诗集出版了,我被邀请去参加活动,在主办方在我朗读之前,问我希望被什么样的人称代词指代。
我从来不知道关于自己的人称代词,我是可以有选择的。我犹豫了一下,说“he/him”,但说完我又突然不确定自己该用什么人称代词了。好像有一扇新的大门在我眼前打开了一条缝隙,透过缝隙,我看到了一条我从来不曾听说过知晓过的路。哦。原来我是可以从门里走出去的。
但,如果我还不想离开我现在的房间,我只是想把我现在这间房间扩建一下,可不可以呢?我知道,“they/them”那一类的人称代词对我的很多跨性别亲友来说,是Ta们在决心以真实的自己生活后,飞跃到达的海上安全港。对Ta们来说,they/them这个人称代词可以让Ta们容易地向不了解Ta们也不了解性别多元的人说明自己的性别身份。Ta们常常因为遭到的歧视偏见疲惫不堪,而这个代词至少可以帮助Ta们免除一部分自我解释自我辩护的痛苦、尴尬、和辛苦。如果我也用they/them,我会不会占用了Ta们赖以生存的空间?
我是一名战争难民。所以我知道对很多人来说,避难容身的立足之地可以小到仅仅是一个词汇的大小,我不愿意那里占据Ta们的空间。而且,我作为一个自我表达确实顺性别的男性,我想要以真实的自己被大家看见,不应该需要离开这间he/him的房间。我需要的是留在这里,然后推开房间里的墙。这he/him房间里的墙,是千百年来,用死亡和战争建成的。这一堵堵墙,能不能通过打破和重建,洗尽罪孽,重获新生?
我做出的决定,是要质疑我现在所在的he/him房间。我想要在这间房间里,给这间房间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我想要扩张这间房间、改变这间房间。是的,在深陷社会对男性不合理的要求中苦苦挣扎最痛苦的日子里,我是想离开的。我不是这间房间里的主导者,我常常无力改变这间房间的设置。但正是因此,我决定留下来,修缮它,让它变得让我这样的人也适宜居住。也许有一天,男性气质会变得很广袤浩瀚、又柔软包容。也许有一天,男性气质不再需要任何固定的边界。也许有一天,男性气质不再需要任何特定的定义。我好奇,我这些想法,是不是把酷儿性注入到了男性的空间之中?在未来的某一天,男孩是不是也可以在友情中自由表达对关怀、互相抚慰,而不再需要特别的词汇来解释他们之间的关系?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一些事实:
❶ 全球人类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了70岁
❷ 因此,18岁成年后你很可能至少能再活52年
❸ 也就是说,30岁的时候你刚刚作为成年人活了12年,连52年的四分之一都不到
❹ “中年”的标准定义是大约是45-65岁
❺ 很多很多人在45-65岁的中年里,找到了新的事业、遇到了新的爱人、移民去了新的国家、第一次上了大学或者再次回到了大学,甚至是决定了过一种彻底和之前不同的生活
❻ 60岁不是生活的终点,很多很多60岁以上的人仍然在追求社交和兴趣爱好
❼ 即使在老年,你仍然可以去谈恋爱、和爱人亲密、学习新的技能、穿上时尚的衣服、参与竞技比赛、和人大聊八卦、旅游、阅读、性别转换、出柜...
❽ 年轻不等于“最好的年华”,很多事情是20多岁的你没有经历过的,你还需要很多学习和实践!这个阶段正是你培养自己的处事方式、探索自己处事原则、为今后几十年打下基础的时期!
❾ 世间有无数值得探索的事情,而且这些事情并不会随着你年龄的增长而一夜之间消失;归根结底,年龄不过是人为创造出来的数字而已 source
❶ 全球人类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了70岁
❷ 因此,18岁成年后你很可能至少能再活52年
❸ 也就是说,30岁的时候你刚刚作为成年人活了12年,连52年的四分之一都不到
❹ “中年”的标准定义是大约是45-65岁
❺ 很多很多人在45-65岁的中年里,找到了新的事业、遇到了新的爱人、移民去了新的国家、第一次上了大学或者再次回到了大学,甚至是决定了过一种彻底和之前不同的生活
❻ 60岁不是生活的终点,很多很多60岁以上的人仍然在追求社交和兴趣爱好
❼ 即使在老年,你仍然可以去谈恋爱、和爱人亲密、学习新的技能、穿上时尚的衣服、参与竞技比赛、和人大聊八卦、旅游、阅读、性别转换、出柜...
❽ 年轻不等于“最好的年华”,很多事情是20多岁的你没有经历过的,你还需要很多学习和实践!这个阶段正是你培养自己的处事方式、探索自己处事原则、为今后几十年打下基础的时期!
❾ 世间有无数值得探索的事情,而且这些事情并不会随着你年龄的增长而一夜之间消失;归根结底,年龄不过是人为创造出来的数字而已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