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Web Link
关于亲子关系的一段对话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自以为是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 关于离婚对男性影响的讨论 ===

问:我觉得我们需要研究为什么离婚能让男人的想法和行为变得非常极端。我看到很多例子,一个男的离婚了,没有得到孩子的抚养权,因此充满愤怒加入了极右翼组织。但我不懂啊,他从头至尾根本就没有参与育儿?他明明根本不在意他孩子?还有我看到很多男的明明是自己出轨被配偶抓住然后离婚的,这也能成为怀恨在心加入极端组织的理由?

答:因为离婚对很多男人来说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剥夺,是“失去自己在社会的位置”的象征。我们美国的男人从小被洗脑,很多被哄着骗着陷入了一套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那就是“男人有责任也有权利成为某个核心家庭里最中心的人物”。在某种意义上,如果没能“建立家庭”,就“不是男人”。没能成功建立家庭的人,最多也就是“脑子里只有工作的社畜”,最差当然就是被说成“肯定是同性恋”。

这套意识形态从来没有和男人说过家庭是需要努力维系的,因为在这套意识形态里,“结婚建立家庭”是目标是终点,而建立家庭之后的事情无关紧要。什么养孩子、对妻子忠诚、照顾家庭,都不是这套意识形态里的内容,因此无关紧要。直到离婚拿走了这个男人“结婚建立家庭的完美男性”的身份,移除了这个男人“家庭中心”的地位,这个男人一下子无所适从了。他被灌输的这套意识形态从来没有和他讲过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所谓的“成功人生步骤”里也根本没有离婚这个环节。

这个男人很难意识到,美国梦里的“成功人生步骤”完全不可行的虚构想象。对他来说,被离婚等同于被社会抛弃,他陷入了迷茫。同时,他也成了极端组织招募对象。极端组织的成员找到了他,假装共情他的经历,又说自己这个组织是“爱国组织”。男人愿意“爱国”,于是他加入了。组织里的人告诉他,不需要反思自己,不需要正视自己的情绪,愤怒是正当的,一切错都是来源于女权/性少数/移民/少数族裔/等等等等,只要打败了这些“破坏国家的邪恶组织”,一切都会回归“正常”。

很多男人被这些组织成功招募,是因为对他们来说歧视别人是非常容易的事情,而正视自己、找到自己究竟是谁、不再盲目去做那个社会安排好的“男人”是非常困难的。更底层的原因是,我们的社会没有去教我们的男性如何感知和处理自己的情绪,甚至嘲笑那些有健康情绪能力的男性,因此培养出了大量对自己没有任何反思、共情能力狭隘、盲从父权要求、认知充满偏见的男性。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陪伴我度过整个中学时代的最好的朋友:我真的非常想成为一个少女心女生,但我心里还有我不可分割的非常阳刚男生的一部分...

我(看着她的眼睛,紧紧握住她的手):你可以既是少女心女生,也是非常阳刚的男生,看似矛盾的两面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你。这真是非常棒的事情!性别没有规则,你永远可以去追求任何你想要的东西!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Media is too big
VIEW IN TELEGRAM
作为成长在1950年代的跨性别孩子是什么感受?让我们一起阅读跨性别作家费雷思的日记 ——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进入多元浪漫关系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进入一对一的浪漫关系
甚至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进入基于浪漫感情的关系

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
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也完全可能有不同的人际关系需求

所以也许
不要把我们人和人之间复杂的关系
还有我们每个人精彩的经历和人生
放到那几个老生常谈的故事模式里
才是最好的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想象一部青少年反乌托邦科幻小说:

每个人在“性别国”出生的时候,身上都会带有两种性别之一的标记,而这个标记决定了很多事情:你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能穿什么衣服不能穿什么衣服、能追求什么兴趣不能追求什么兴趣、能从事什么事业不能从事什么事业,甚至还规定好了你可以爱什么人不能爱什么人。

我们的主角,一个本来在“性别国”极受欢迎的16岁孩子,因为做了不属于自己的“标记”做的事情而被抓住,成为了社会的边缘人。也就是在这之后,主角认识了很多同样处境的边缘人。

受到主角的勇气和魅力的感召,边缘人在主角的领导下联合了起来,开始反抗“性别国”的僵化腐朽的旧政府。在主角的带领下,人们披荆斩棘,最终开创了“个人的人生不再受那个标记束缚”的新时代。

哦对了,故事还有一个小彩蛋!就像所有青少年小说那样,主角有两个追求者,各有千秋,但最后主角并没有做出取舍,而是同时选择了两个人,从此,三个人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评论:你这个剧情几乎是所有青少年小说的套路了😂
评论:你什么时候写?
评论:快写我想读!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恶心谬误”指将某事物、想法或做法“看起来恶心”作为反对它的理由。这种谬误认为人们可以纯靠直觉,靠自己的“恶心感”来判断是非。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有时候
你对自己的厌恶

会在无意间
伤害到你身边
最重要的人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大多数西方故事的正义结局,不外乎是两种:

1. 好人杀死了坏人,迎来了光明
2. 坏人受到了严酷的惩罚,每天生活在痛苦之中

但很少有故事将视角转向受害者,去关注受害者获得了什么帮助,也很少有故事去关注坏人在接受惩罚之后如何重新回归社会。

这可能和我们西方社会对公正的理解有关 —— 始于惩罚,终于惩罚,再无其他。我们的社会认定“公正”等于“一报还一报”,并一再忽视“修复受害者的创伤”、“帮助加害者改正”等非常重要的社会公正议题。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我认识很多指派性别为女性的非二元性别的人。当Ta们能够安全出柜之后,Ta们突然开始尝试各种特别女性化的服饰了,而这些服饰是Ta们原先碰都不会碰的。这时候会有很多人会对Ta们指指点点,要么说什么“别人看不出你是非二元所以你是没什么被压迫经历的那种非二元”,要么说什么“你完全是假装自己是非二元来博取关注”。

相比起那些不了解情况的人,我很理解这种现象。那些无法安全出柜的指派性别为女性的非二元性别的人被周围强迫要求成为社会认可的女性,对Ta们来说,任何女性化的东西都是强迫的痛苦的。但一旦可以安全出柜,一旦“女性化”不再被强迫的苦役,Ta们很可能会愿意做出女性化的尝试,把这些尝试作为自我的探索和爱好的一部分,或者是偶尔的消遣。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甲:

我认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更容易认可“电影中不该出现性爱”、“爱情小说不能描写畸形的爱”、“艺术应该总是健康向上”等想法,其实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被保守主义洗脑,甚至就要滑向法西斯主义的非常不妙的信号...

乙:

保守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总是会鼓励你用“感受”去思考。这些极端思想会利用你的厌恶、你的恐惧、你的自恨自卑、你的孤独、你的自尊心、你想要建功立业的志向、你想要保护自己的愿望、你想要高人一等的期望,等等等等。但所有这些之上,最可怕的是,保守主义会利用你“想要做个好人”的梦想。

法西斯主义者知道你“想要做个好人”,因此只要想尽办法让你相信“有些人非常邪恶”,然后不费一兵一卒,你自己就会冲锋陷阵去伤害那些人。你可能还觉得自己是行侠仗义的超级英雄呢!法西斯主义者会和你说,对那些人越残忍,就越能保护其它人,而你深信不疑,一边伤害别人,还一边得意洋洋觉得自己做了正确的事情。

法西斯主义者说,“那些觉得电影里出现性爱场景的人有点奇怪。奇怪的人常常很危险,对吧?我们也不理解这些奇怪的人为什么会喜欢电影里的性爱,无法预测这些人到底在想些什么,会做出些什么来。如果这些人是强奸犯怎么办?毕竟喜欢看性爱场景这个事情实在是太可疑了!还有那个说着想看电影里出现更多性爱场景的人是个跨性别,我查了这个人的帖子,那个人喜欢穿纸尿裤!纸尿裤是小孩才穿的东西呀!正常人哪里会穿纸尿裤?那个人是不是对小孩有特别的想法!我就不说下去了,你一定明白!是的,你对跨性别的第一反应完全正确,你的感受太准了!你是那种一眼就能看出谁好谁坏的人!以及你肯定不会听对方狡辩的,是吧?对方狡辩起来肯定是谎话连篇,不仅浪费你时间,而且还会让你觉得很恶心!”

法西斯主义者不会直接告诉你结论,而是会诉诸你的感受,然后让你自己一步步通过被引导的感受得出“结论”。产生习惯后,你思考方式就会变成 —— “这个和那个好像有一定关系”,那“这个一定是那个”;这个事情让我不舒服,那这个事情一定有问题。于是,你也变成了法西斯主义者,你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在拯救这个世界,在拯救那些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

法西斯主义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暴力,法西斯主义一开始的时候是假装友好地引导你去所谓的“帮助别人”。你也许根本不会意识到你已经陷入到法西斯主义里去了,这就是为什么源源不断会有人陷入其中的理由。

丙:

希特勒就搞过“艺术必须健康向上”的运动,并销毁了大量不够“健康向上”的艺术品,残害了许多不够“健康向上”的艺术家。

https://www.tumblr.com/dirtydirtychai/791781232063217664?source=shar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This media is not supported in your browser
VIEW IN TELEGRAM
2022年春天,麦迪逊·哈贝尔和加布里埃拉·帕帕达基斯在冬奥赛事之后,放下了比赛压力的两人携手冰舞了一曲。哈贝尔和帕帕达基斯是挚友,她们分别代表美国和法国,获得了当届冬奥会花样滑冰的奖牌。

这两位选手虽然合作极为默契,却无缘作为一对比赛组合参加花样滑冰比赛。这是因为国际滑冰联盟自1950年以来,一直维持着对同性运动员作为双人组合参赛的禁令。 source
我要在这边讲出我的一条人生建议,因为我想哪怕有一个人可以免受我二十多岁那十年遭受的动荡和背刺都是好的。而我的这条建议是,如果你某个朋友总是在这里那里“挂人”,甚至花很多精力搜集整合别人的“黑料”,请你一定要安全逃离这人身边的是非之地。

你很可能会想,我做事坦坦荡荡,我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你觉得你总是考虑别人的感受,尽自己所能避免在有意无意间伤害别人,所以你一定不会有机会被“挂出来”。但真的吗?你做的再好,都不会达到那些意图搅事的人心中的“完美无瑕”。如果这些人一时挑不出你的错处,就会更换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寻找事由,不断放大并加以捏造,直到给你扣上“极端危险的人”的帽子。一旦找到时机,这些人会很乐意切断你们的“友谊”,并让你成为自己“正义领袖”人设的垫脚石。不要让这些人有机会颠倒黑白制造混乱,让你陷入有口说不清的境地。快速离开这些人的身边吧,安全平静的生活远远比这段关系可能给你带来的东西要重要的多。

补充:这个帖子一夜之间被转发了很多次,很多人在评论区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我对你们的不幸经历深表同情。最触动我的一个评论说,“如果你朋友的行径让你害怕,那这个人就不是你的朋友”。我希望有一天,我们终于可以放松下来,意识到那些让我们害怕的“朋友”已经远离我们很久很久了。一定会有那么一天的。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我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是:

你应该被允许做这件事情,我也应该被允许不做这件事情;
但政府和法律绝不该被允许插手到这件事情之中来。 source
2025/10/01 06:04:00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