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1973年,跨性别拉拉贝丝·艾略特在美西拉拉大会中遭到一名会议发言人的攻击,被辱骂为“假装成女人的男间谍”、“来摧毁我们的强奸犯”。事后,贝丝·艾略特写文回应,现摘录几个段落:
❶ 如果我们的社会参与,只是在重复那些已有的偏见和歧视排除“异己”;如果在我们的团体里,谁排除的“异己”越多,谁越“激进”,谁地位就越高;那我们这种做法,完全是和反抗压迫背道而驰的。
❷ 我们内心的不安全感,让我们开始互相辱骂、互相攻击...
❸ 我不信任那些恨男人比爱女人更多的人。我不信任那些一开口就是喋喋不休攻击别人的人。我不信任那些把“社会参与”建筑在“排除异己”之上的人。我不信任那些一边攻击别人一边说着“我在意你所以我要把你骂醒”的人。
❹ 我很愤怒。我必须站出来说些什么。那些恶意而严重的指控,说我是间谍,说我是强奸犯,完全是无中生有。
❺ 我生下来被指派为一种性别,但我的心是另一种性别。我天生就是这样。如果你说这是一种病,这种病也绝不是心理疾病,而是身体上的疾病。我的身体需要和我的心一致。
❻ 你们说我小时候是男孩。不是这样的。我在了解到世界上有男性和女性两种性别之后,我就发现了自己是女性。我身边的女性是我的榜样,我一直和女孩们一起玩耍...
❼ 你们说因为我小时候被当作男生,因此获得了性别特权,所以我不是女性。那我问你们,如果一个成长在母系社会里社会的女性来到这边,她在成长的环境里也获得过性别特权,你们会说她不是女人吗?
❽ 你们说我的身体决定了我不可能是女性。但连医生都不是这么说的,连医生都说我是女性,只是我的身体稍微和别的女性不一样...
❾ 有些人对待我的方式,和父权制度下男性对待女性的方式如出一辙。这些人不相信我自己说的话,还要把标签和身份强加给我。这些人没有把我看作平等的人,还禁止我说话、禁止我抱怨、要求我“摆正自己的位置”。这些人利用我之后,又抛弃了我。很多姐妹看到了这一切,也看懂了这些人对我的暴行。我不愿意再忍受这一切了。 source
❶ 如果我们的社会参与,只是在重复那些已有的偏见和歧视排除“异己”;如果在我们的团体里,谁排除的“异己”越多,谁越“激进”,谁地位就越高;那我们这种做法,完全是和反抗压迫背道而驰的。
❷ 我们内心的不安全感,让我们开始互相辱骂、互相攻击...
❸ 我不信任那些恨男人比爱女人更多的人。我不信任那些一开口就是喋喋不休攻击别人的人。我不信任那些把“社会参与”建筑在“排除异己”之上的人。我不信任那些一边攻击别人一边说着“我在意你所以我要把你骂醒”的人。
❹ 我很愤怒。我必须站出来说些什么。那些恶意而严重的指控,说我是间谍,说我是强奸犯,完全是无中生有。
❺ 我生下来被指派为一种性别,但我的心是另一种性别。我天生就是这样。如果你说这是一种病,这种病也绝不是心理疾病,而是身体上的疾病。我的身体需要和我的心一致。
❻ 你们说我小时候是男孩。不是这样的。我在了解到世界上有男性和女性两种性别之后,我就发现了自己是女性。我身边的女性是我的榜样,我一直和女孩们一起玩耍...
❼ 你们说因为我小时候被当作男生,因此获得了性别特权,所以我不是女性。那我问你们,如果一个成长在母系社会里社会的女性来到这边,她在成长的环境里也获得过性别特权,你们会说她不是女人吗?
❽ 你们说我的身体决定了我不可能是女性。但连医生都不是这么说的,连医生都说我是女性,只是我的身体稍微和别的女性不一样...
❾ 有些人对待我的方式,和父权制度下男性对待女性的方式如出一辙。这些人不相信我自己说的话,还要把标签和身份强加给我。这些人没有把我看作平等的人,还禁止我说话、禁止我抱怨、要求我“摆正自己的位置”。这些人利用我之后,又抛弃了我。很多姐妹看到了这一切,也看懂了这些人对我的暴行。我不愿意再忍受这一切了。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我真的受够了那些觉得“外表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品”的人了。
我不点名了,但我之前看到有个网红说什么“我一看某某的眼神就知道这人不是什么好东西了”,然后那个帖子下面有几百个人纷纷留言表示同意。
我想到了我自己。我小时候有很严重的斜视,别的小孩都觉得我很可怕。这些小孩有些会当面指责我说我有意吓唬Ta们,也有一些会告老师,说我有意斜眼看Ta们。但我其实什么也没有做,只是我天生有斜视而已。
后来,我决定去做了眼睛手术。我为此花了很多钱,术后恢复期又遭了很多罪。尽管如此,我的眼睛还是没有“完全正常”。看到别人说自己“一眼就能看出一个人品质”,我特别紧张特别恐惧。我最怕的就是遇到那种会因为我的外表而认定我“不是什么好东西”的人。
事实就是,外表和人品没有一点关系。你觉得自己能“一眼看出谁有问题”?你觉得自己有“一看就能分辨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的天赋?别瞎想了,你不过是对那些和你不一样的、身心有障碍的人怀有深深的偏见而已。 source
我不点名了,但我之前看到有个网红说什么“我一看某某的眼神就知道这人不是什么好东西了”,然后那个帖子下面有几百个人纷纷留言表示同意。
我想到了我自己。我小时候有很严重的斜视,别的小孩都觉得我很可怕。这些小孩有些会当面指责我说我有意吓唬Ta们,也有一些会告老师,说我有意斜眼看Ta们。但我其实什么也没有做,只是我天生有斜视而已。
后来,我决定去做了眼睛手术。我为此花了很多钱,术后恢复期又遭了很多罪。尽管如此,我的眼睛还是没有“完全正常”。看到别人说自己“一眼就能看出一个人品质”,我特别紧张特别恐惧。我最怕的就是遇到那种会因为我的外表而认定我“不是什么好东西”的人。
事实就是,外表和人品没有一点关系。你觉得自己能“一眼看出谁有问题”?你觉得自己有“一看就能分辨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的天赋?别瞎想了,你不过是对那些和你不一样的、身心有障碍的人怀有深深的偏见而已。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在经历了很多之后,现在我反而是在那些有那么一两个备受大家喜爱的顺直男出没的“性少数空间”里最能体会到安全感。
我解释一下。我的观察是,如果一个“性少数空间”会把检查每个加入其中的人是不是“真的是性少数”看成重中之重的事情,那必然会有一些性少数会因为“不够性少数”或者“和大多数性少数有不同的地方”而被怀疑被排挤。实际上,顾名思义来说,酷儿/性少数本来就意味着“不一样”,而一个真正能“接纳不一样的人”的群体,怎么能再去定下条条框框的标准去检查成员是否“达标”?
听上去可能很矛盾,但恰恰是那些不那么在意成员是否是“真的性少数”的空间,才能接纳各种各样的性少数。 source
我解释一下。我的观察是,如果一个“性少数空间”会把检查每个加入其中的人是不是“真的是性少数”看成重中之重的事情,那必然会有一些性少数会因为“不够性少数”或者“和大多数性少数有不同的地方”而被怀疑被排挤。实际上,顾名思义来说,酷儿/性少数本来就意味着“不一样”,而一个真正能“接纳不一样的人”的群体,怎么能再去定下条条框框的标准去检查成员是否“达标”?
听上去可能很矛盾,但恰恰是那些不那么在意成员是否是“真的性少数”的空间,才能接纳各种各样的性少数。 source
问:非二元是所谓的“第三性别”吗?
答:尽管很多人开始接触“非二元”相关的知识,并通过“非二元就是第三性别”来理解这个词汇,但这种理解并非完全准确...
❶ “非二元”是一个伞式术语 —— 它囊括了很多很多种“男性”和“女性”之外的性别。也就是说,虽然很多情况下所有非二元都会被分到一个类别之下,比如有些地方证件会在所有非二元的性别栏统一填写“X”,但非二元本身并不是“一个”性别,自然也就不是所谓的“第三性别”。
❷ 有一些非二元会仅仅使用“非二元”这个词来形容自己的性别。也有很多非二元会再加上诸如“无性别”、“性别酷儿”、“流动性别”等词来形容自己的性别。
❸ 每个非二元都会有自己表达自己性别的方式。也就是说,你无法通过穿衣打扮来确定一个人是否是非二元。是否是非二元应由当事人自己所说为准。
❹ 有些非二元会选择使用药物或手术去转换自己的性别特征。有些非二元会申请改变自己证件上的性别和政府记录里的性别。有些非二元会和身边的人讲明自己的性别认同。但这些都不是一个非二元必须做的事情。
❺ 大多数非二元会使用“Ta”(或其它不是“他”也不是“她”的词)作为自己的代词。但这并不是所有非二元的选择。另外,有一些使用“Ta”作为自己代词的人也并不是非二元。
关于非二元性别,您还有什么问题吗?请在评论区提出您的问题。
如果您是非二元,请问关于非二元性别的科普,您还想补充什么吗?请在评论区写上您的补充。 source
答:尽管很多人开始接触“非二元”相关的知识,并通过“非二元就是第三性别”来理解这个词汇,但这种理解并非完全准确...
❶ “非二元”是一个伞式术语 —— 它囊括了很多很多种“男性”和“女性”之外的性别。也就是说,虽然很多情况下所有非二元都会被分到一个类别之下,比如有些地方证件会在所有非二元的性别栏统一填写“X”,但非二元本身并不是“一个”性别,自然也就不是所谓的“第三性别”。
❷ 有一些非二元会仅仅使用“非二元”这个词来形容自己的性别。也有很多非二元会再加上诸如“无性别”、“性别酷儿”、“流动性别”等词来形容自己的性别。
❸ 每个非二元都会有自己表达自己性别的方式。也就是说,你无法通过穿衣打扮来确定一个人是否是非二元。是否是非二元应由当事人自己所说为准。
❹ 有些非二元会选择使用药物或手术去转换自己的性别特征。有些非二元会申请改变自己证件上的性别和政府记录里的性别。有些非二元会和身边的人讲明自己的性别认同。但这些都不是一个非二元必须做的事情。
❺ 大多数非二元会使用“Ta”(或其它不是“他”也不是“她”的词)作为自己的代词。但这并不是所有非二元的选择。另外,有一些使用“Ta”作为自己代词的人也并不是非二元。
关于非二元性别,您还有什么问题吗?请在评论区提出您的问题。
如果您是非二元,请问关于非二元性别的科普,您还想补充什么吗?请在评论区写上您的补充。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很多人提出说,我们应该“废除性别”。我认为这种讲法比较模糊,具体说来,我们应该:
● 呼吁店家和厂家不再将衣服按照性别分类,而是根据样式和大小进行分类。
● 废除强制要求将性别公示在证件和文件上的做法。比如驾照上完全可以不必写有持照人的性别。
● 加建无性别厕所,并且所有厕所单间都应设立全面的隔断,保障使用者的隐私。
● 拒绝把小孩玩具、颜色、职业、爱好等各类事物和特定性别绑定在一起的做法。
● 当不知道别人性别的时候,使用Ta作为默认的代词。
同时,我们不应该以“废除性别”为由,去:
● 妨碍个体的人的自由,否定个体的人的性别认同或性别表达。比如去针对跨性别和非二元群体,攻击Ta们的性别认同或性别表达。 source
● 呼吁店家和厂家不再将衣服按照性别分类,而是根据样式和大小进行分类。
● 废除强制要求将性别公示在证件和文件上的做法。比如驾照上完全可以不必写有持照人的性别。
● 加建无性别厕所,并且所有厕所单间都应设立全面的隔断,保障使用者的隐私。
● 拒绝把小孩玩具、颜色、职业、爱好等各类事物和特定性别绑定在一起的做法。
● 当不知道别人性别的时候,使用Ta作为默认的代词。
同时,我们不应该以“废除性别”为由,去:
● 妨碍个体的人的自由,否定个体的人的性别认同或性别表达。比如去针对跨性别和非二元群体,攻击Ta们的性别认同或性别表达。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Media is too big
VIEW IN TELEGRAM
这是2015年澳大利亚公益组织 GetUp! 为呼吁同性婚姻合法化制作的视频。两年后,2017年,澳大利亚正式通过同性婚姻法,成为第25个同婚合法化的国家。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我要在这边讲出我的一条人生建议,因为我想哪怕有一个人可以免受我二十多岁那十年遭受的动荡和背刺都是好的。而我的这条建议是,如果你某个朋友总是在这里那里“挂人”,甚至花很多精力搜集整合别人的“黑料”,请你一定要安全逃离这人身边的是非之地。
你很可能会想,我做事坦坦荡荡,我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你觉得你总是考虑别人的感受,尽自己所能避免在有意无意间伤害别人,所以你一定不会有机会被“挂出来”。但真的吗?你做的再好,都不会达到那些意图搅事的人心中的“完美无瑕”。如果这些人一时挑不出你的错处,就会更换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寻找事由,不断放大并加以捏造,直到给你扣上“极端危险的人”的帽子。一旦找到时机,这些人会很乐意切断你们的“友谊”,并让你成为自己“正义领袖”人设的垫脚石。不要让这些人有机会颠倒黑白制造混乱,让你陷入有口说不清的境地。快速离开这些人的身边吧,安全平静的生活远远比这段关系可能给你带来的东西要重要的多。
补充:这个帖子一夜之间被转发了很多次,很多人在评论区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我对你们的不幸经历深表同情。最触动我的一个评论说,“如果你朋友的行径让你害怕,那这个人就不是你的朋友”。我希望有一天,我们终于可以放松下来,意识到那些让我们害怕的“朋友”已经远离我们很久很久了。一定会有那么一天的。 source
你很可能会想,我做事坦坦荡荡,我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你觉得你总是考虑别人的感受,尽自己所能避免在有意无意间伤害别人,所以你一定不会有机会被“挂出来”。但真的吗?你做的再好,都不会达到那些意图搅事的人心中的“完美无瑕”。如果这些人一时挑不出你的错处,就会更换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寻找事由,不断放大并加以捏造,直到给你扣上“极端危险的人”的帽子。一旦找到时机,这些人会很乐意切断你们的“友谊”,并让你成为自己“正义领袖”人设的垫脚石。不要让这些人有机会颠倒黑白制造混乱,让你陷入有口说不清的境地。快速离开这些人的身边吧,安全平静的生活远远比这段关系可能给你带来的东西要重要的多。
补充:这个帖子一夜之间被转发了很多次,很多人在评论区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我对你们的不幸经历深表同情。最触动我的一个评论说,“如果你朋友的行径让你害怕,那这个人就不是你的朋友”。我希望有一天,我们终于可以放松下来,意识到那些让我们害怕的“朋友”已经远离我们很久很久了。一定会有那么一天的。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甲:我们必须认识到 —— 性暴力,是暴力的一种展开方式,而并非性和爱的展开方式。
乙:我们对性暴力有这么多的误解,恰恰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对性的压抑。在这种压抑下,我们很容易认为任何和性相关的事情都是不可言说的,而且是和我们生活中其它事情完全分开的。也就是说,一个事情一旦和性沾上了一点点边,它立即就不属于它本应属于的范畴,而被归为到了这一类“不可言说且和别的事情都没有什么关系”的范畴里去了。比如,如果有影片或者图片或者文字和性沾上一点点边,立即就会有人说这个影片是色情片,这个图片是黄图,这个文章是黄文。又比如,如果你和你的朋友睡过了觉,那社会立即就会认定你们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朋友了而是炮友了。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包括社会将性暴力发生的原因归结为施害者对受害者的性的欲望,而非施害者试图用暴力来确立和维护自己对受害者的控制权。
丙:这或许也就是为什么人们会责怪性暴力中的受害者,因为这些人没有把性暴力看成暴力的一种形式,而是把性暴力归类在了“和性相关的场景下才会发生的事情”,并且进一步认为“既然是这样的场景下发生的事情自然就不能用生活中既定的法则来界定了”。 source
乙:我们对性暴力有这么多的误解,恰恰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对性的压抑。在这种压抑下,我们很容易认为任何和性相关的事情都是不可言说的,而且是和我们生活中其它事情完全分开的。也就是说,一个事情一旦和性沾上了一点点边,它立即就不属于它本应属于的范畴,而被归为到了这一类“不可言说且和别的事情都没有什么关系”的范畴里去了。比如,如果有影片或者图片或者文字和性沾上一点点边,立即就会有人说这个影片是色情片,这个图片是黄图,这个文章是黄文。又比如,如果你和你的朋友睡过了觉,那社会立即就会认定你们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朋友了而是炮友了。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包括社会将性暴力发生的原因归结为施害者对受害者的性的欲望,而非施害者试图用暴力来确立和维护自己对受害者的控制权。
丙:这或许也就是为什么人们会责怪性暴力中的受害者,因为这些人没有把性暴力看成暴力的一种形式,而是把性暴力归类在了“和性相关的场景下才会发生的事情”,并且进一步认为“既然是这样的场景下发生的事情自然就不能用生活中既定的法则来界定了”。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如果你认为因为性别/族裔/年龄等等身份而获得优待,就代表这个人一定是邪恶的;而被歧视被压迫,就代表这个人一定道德高尚 —— 那你的想法和极端基督教的那种“所有高于基本需求的享受都是邪恶/只有受苦受难才是圣洁体现”的想法如出一辙。
我们社群之中,有很多被边缘化的人在别人提及某种自己因为其它身份而获得的优待时非常恐惧。这是因为我们很多人把获得优待等同于道德败坏,而只有站稳“永远的受害者”的身份才能获得“无罪”的地位。因此当被提及到哪怕是一点点自己可能受到过的优待时,当事人非常容易直接认为对方是在攻击自己压迫别人/道德败坏/人格低劣... 但明明我们需要讨论的应当是该如何合理使用和转化这些优待来促进社会的公正!
如果一旦讲到社会在某个方面的优待,获得那个方面优待的人就会战战兢兢,认为自己正在遭受批判,然后在那个方面受到压迫的人很可能会觉得“你已经在这个方面获得优待了为什么在讨论这个议题的时候还要来照顾你的情绪”,那在这种对立的情绪下,我们绝不可能产生任何真正能改变社会现状的讨论。 source
我们社群之中,有很多被边缘化的人在别人提及某种自己因为其它身份而获得的优待时非常恐惧。这是因为我们很多人把获得优待等同于道德败坏,而只有站稳“永远的受害者”的身份才能获得“无罪”的地位。因此当被提及到哪怕是一点点自己可能受到过的优待时,当事人非常容易直接认为对方是在攻击自己压迫别人/道德败坏/人格低劣... 但明明我们需要讨论的应当是该如何合理使用和转化这些优待来促进社会的公正!
如果一旦讲到社会在某个方面的优待,获得那个方面优待的人就会战战兢兢,认为自己正在遭受批判,然后在那个方面受到压迫的人很可能会觉得“你已经在这个方面获得优待了为什么在讨论这个议题的时候还要来照顾你的情绪”,那在这种对立的情绪下,我们绝不可能产生任何真正能改变社会现状的讨论。 source
甲:有时候你会在网上看到一些帖子,帖主会说,“我年轻的时候刚刚听说跨性别这个词,也以为自己是跨性别,但后来发现我自己并不是,因此我的经历可以说明现在很多所谓的跨性别只是在赶时髦。” 我想指出,你经历并不是“赶时髦”,而是在探索自我的认同。你这种探索很常见、很正常,甚至对有些人来说是很必要的。请不要用你这段完全没有问题的经历去攻击和造谣正在自我探索的年轻人。
乙: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以为自己是无性恋,但当我性别转换,对自己的身体感到舒适的时候,我发现我搞错了。在那段时间里,无性恋社群热情地接纳了我,给我提供了很多信息和知识,告诉我“不想发生性行为”是完全可以的。现在回想起来,还好我没有在那段时间去强迫自己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否则我肯定会因此受到伤害的。我直到现在都会去为无性恋社群做义工,不仅仅是因为我想帮助别人,更是因为无性恋社群对我的恩惠。在那段你觉得你自己是跨性别或者可能是跨性别的时候,很可能跨性别社群也是这样热情地欢迎了你,支持了你,帮助了你。然后你发现原来你的困扰来自别的原因,这没有问题。但你离开跨性别社群之后,立即去背刺那个曾经对你非常友善的社群?那真是太糟糕了。 source
乙: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以为自己是无性恋,但当我性别转换,对自己的身体感到舒适的时候,我发现我搞错了。在那段时间里,无性恋社群热情地接纳了我,给我提供了很多信息和知识,告诉我“不想发生性行为”是完全可以的。现在回想起来,还好我没有在那段时间去强迫自己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否则我肯定会因此受到伤害的。我直到现在都会去为无性恋社群做义工,不仅仅是因为我想帮助别人,更是因为无性恋社群对我的恩惠。在那段你觉得你自己是跨性别或者可能是跨性别的时候,很可能跨性别社群也是这样热情地欢迎了你,支持了你,帮助了你。然后你发现原来你的困扰来自别的原因,这没有问题。但你离开跨性别社群之后,立即去背刺那个曾经对你非常友善的社群?那真是太糟糕了。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