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各位家中常备扑热息痛、(有麻醉效果的)润喉片、简易吸痰器。奥密克戎病毒基本就需要这几个东西,其中前二者更为重要。根据我和周围朋友的经验,一般七天左右即可康复,症状通常没有流感严重。
Telegram 最新推出了匿名虚拟号功能,可以不用 Sim卡注册 Telegram 账号(也可将已有的账号的电话号码改成虚拟账号)。
匿名虚拟号需要使用 Telegram 关联的加密货币 TON 在 Fragment.com 购买,强烈建议有需求的朋友改用这种新的登录方式。
最便宜的随机账号价格为 9 TON,目前约合20美元。匿名虚拟号本身属于 NFT,好处是一直可用,缺点是只能在 Telegram 使用。
美国地区禁了 TON,但如果你有其他虚拟货币,也有一些曲线救国的办法。比如在去中心化交易所(如 Uniswap)换 Wrapped TONCOIN,然后通过 Bridge 跨链转到 TON 钱包。会有 ETH gas fee 和 Bridge fee,但好处是这个过程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匿名。
匿名虚拟号需要使用 Telegram 关联的加密货币 TON 在 Fragment.com 购买,强烈建议有需求的朋友改用这种新的登录方式。
最便宜的随机账号价格为 9 TON,目前约合20美元。匿名虚拟号本身属于 NFT,好处是一直可用,缺点是只能在 Telegram 使用。
美国地区禁了 TON,但如果你有其他虚拟货币,也有一些曲线救国的办法。比如在去中心化交易所(如 Uniswap)换 Wrapped TONCOIN,然后通过 Bridge 跨链转到 TON 钱包。会有 ETH gas fee 和 Bridge fee,但好处是这个过程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匿名。
我感觉在多数人都开始看字幕的今天,编剧也开始不太注意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了。很多话不看字幕确实有歧义。比如按当今标准读音「口诀」和表示两个人吵架的「口角」读音是一样的。我们日常说话,通常不会说「口角」,而会直接说吵架或争吵,这样就能避免歧义。过去的编剧在写对话时对此也会特别注意,但今天既然都看字幕了,好像也就不用注意什么了,恶性螺旋。
https://blog.yitianshijie.net/2022/12/09/us-viewers-began-to-rely-on-subtitles-too/
https://blog.yitianshijie.net/2022/12/09/us-viewers-began-to-rely-on-subtitles-too/
一天世界
美國人也看字幕了
新世代和影像關係的兩大變化:習慣甚至推崇豎屏,以及慣於開字幕。這裏有一份關於後者的調查。對於美國 Z 世代(大…
周润发和梁文道从我家附近的一间杂货店走出来,二人戴着同款墨镜,让我想起了自己想象中的昔日香港风情。我莫名想融入其中,直觉告诉我他们的墨镜就是从杂货店买的,于是我冲入杂货店,开始在货架上挑选,突然想起我近视散光,无法买来就戴,悻悻然之时,碰到了一个前同事。
他竭力劝我回到原公司工作,说大家都很想我,我勉为其难答应试试。跟着他回公司参加了一个会议,发现大老板已经换人,喜欢我的二老板也没有实权。整个会议比我参加过的任何会议都冗长乏味。我扫视会议室,突然觉得自己穿越了时空,正在俯视过去与现在的一切,只是茫茫然看不到未来。😊
#夜有所梦
他竭力劝我回到原公司工作,说大家都很想我,我勉为其难答应试试。跟着他回公司参加了一个会议,发现大老板已经换人,喜欢我的二老板也没有实权。整个会议比我参加过的任何会议都冗长乏味。我扫视会议室,突然觉得自己穿越了时空,正在俯视过去与现在的一切,只是茫茫然看不到未来。
Please open Telegram to view this post
VIEW IN TELEGRAM
tweetbot 开发者正在开发一款类 tweetbot 的 mastodon 客户端 Ivory,非常期待。
https://tapbots.social/@paul/109537065574229187
https://tapbots.social/@paul/109537065574229187
tapbots.social
Paul Haddad :tapbots_logo: (@[email protected])
Attached: 1 image
If I hit 10k followers we’ll open up another set of TestFlight sometime in the next few days. If I don’t, I’ll still open them up but I’ll be sad.
If I hit 10k followers we’ll open up another set of TestFlight sometime in the next few days. If I don’t, I’ll still open them up but I’ll be sad.
海龍說
Telegram 最新推出了匿名虚拟号功能,可以不用 Sim卡注册 Telegram 账号(也可将已有的账号的电话号码改成虚拟账号)。 匿名虚拟号需要使用 Telegram 关联的加密货币 TON 在 Fragment.com 购买,强烈建议有需求的朋友改用这种新的登录方式。 最便宜的随机账号价格为 9 TON,目前约合20美元。匿名虚拟号本身属于 NFT,好处是一直可用,缺点是只能在 Telegram 使用。 美国地区禁了 TON,但如果你有其他虚拟货币,也有一些曲线救国的办法。比如在去中心化交易所(如…
Update: 现在最便宜的随机匿名号已经涨到了 62 TON,按网站说明会涨到 99 TON.
海龍說
tweetbot 开发者正在开发一款类 tweetbot 的 mastodon 客户端 Ivory,非常期待。 https://tapbots.social/@paul/109537065574229187
除 Ivory 之外,另一个 twitter 客户端 Spring 的作者匡俊宇也在设计一个类 Spring 的 Mastodon 客户端 Mona。
目前已经上架的 Mastodon 客户端中,感觉 Mastoot 最好用,作者账号:libei
目前已经上架的 Mastodon 客户端中,感觉 Mastoot 最好用,作者账号:libei
tapbots.social
Ivory by Tapbots :emoji_wink: (@[email protected])
9.72K Posts, 4 Following, 108K Followers · A Mastodon Client for iOS & Mac.
We try our best to answer questions here, but sometimes are unable to. We generally don’t see mentions on weekends and holidays.
Get stickers and other Ivory/Tapbots goods here:…
We try our best to answer questions here, but sometimes are unable to. We generally don’t see mentions on weekends and holidays.
Get stickers and other Ivory/Tapbots goods here:…
海龍說
Telegram 最新推出了匿名虚拟号功能,可以不用 Sim卡注册 Telegram 账号(也可将已有的账号的电话号码改成虚拟账号)。 匿名虚拟号需要使用 Telegram 关联的加密货币 TON 在 Fragment.com 购买,强烈建议有需求的朋友改用这种新的登录方式。 最便宜的随机账号价格为 9 TON,目前约合20美元。匿名虚拟号本身属于 NFT,好处是一直可用,缺点是只能在 Telegram 使用。 美国地区禁了 TON,但如果你有其他虚拟货币,也有一些曲线救国的办法。比如在去中心化交易所(如…
隨機號已經下架了,現在似乎只能買拍賣的非隨機號。但有17 ton 非隨機號可選。
Forwarded from Roller | DeepSeek 中文社区
人人都是「谣验师」 —— Project Rhizome
🃏 虚假信息和谣言是社交媒体上不可避免的污秽,它的甚嚣尘上不仅误导了正确的认知,也揭示出人们在获取信息时不做 Fact Check 的被动姿态。而大部分社交媒体上默认的转发功能和其背后流量驱动的激励模式,都在无意间助长了这样的行为方式
🧐 设计师 Tara Lin 看到了人们在社交媒体上获取信息的弊端,设计了一个验证驱动的社媒参与系统,称之为「块茎计划」Project Rhizome。她以 Twitter 为例,将人们熟悉的"喜欢"、"分享"、"评论"、"转发 "按钮替换成了一些列内容探查工具:
🔸 复制推文至搜索平台,开启验证信息的第一步
🔸 审核推文,根据你了解/搜查的数据和例证对该信息进行
🔸 标记验证人,类似知乎邀请相关推友的进行协同验证
🔸 查看类似推文和验证内容,帮助个人进行交叉分析
👁🗨 在我看来,这个实验项目的有趣之处在于从行为端进行干预而非停留在内容层面,“谣言”有潜质成为群体调研的议题。更有趣的或许是顺应这个设定的延伸思考,比如可否去验证别人的审核内容?哪些人有资格成为验证人?如何判断验证的真实性呢?
🃏 虚假信息和谣言是社交媒体上不可避免的污秽,它的甚嚣尘上不仅误导了正确的认知,也揭示出人们在获取信息时不做 Fact Check 的被动姿态。而大部分社交媒体上默认的转发功能和其背后流量驱动的激励模式,都在无意间助长了这样的行为方式
🧐 设计师 Tara Lin 看到了人们在社交媒体上获取信息的弊端,设计了一个验证驱动的社媒参与系统,称之为「块茎计划」Project Rhizome。她以 Twitter 为例,将人们熟悉的"喜欢"、"分享"、"评论"、"转发 "按钮替换成了一些列内容探查工具:
🔸 复制推文至搜索平台,开启验证信息的第一步
🔸 审核推文,根据你了解/搜查的数据和例证对该信息进行
🔸 标记验证人,类似知乎邀请相关推友的进行协同验证
🔸 查看类似推文和验证内容,帮助个人进行交叉分析
👁🗨 在我看来,这个实验项目的有趣之处在于从行为端进行干预而非停留在内容层面,“谣言”有潜质成为群体调研的议题。更有趣的或许是顺应这个设定的延伸思考,比如可否去验证别人的审核内容?哪些人有资格成为验证人?如何判断验证的真实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