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Web Link
一年前嘅今日,長路未竟。
【手動轉】其實仲有好多人默默咁幫緊手足

有班義務律師好有心,除咗繼續做法律支援外,仲搞咗個支援計劃,等曾經被捕過的手足可以幫返義務律師去幫其他手足,學到嘢之餘又可以識下人。呢啲義務律師同時會做返手足嘅人生導師,手足可以向佢地請教各種問題。

個計劃係有兩星期去律師樓做實習生(intern),會有少量車馬費(佢哋搵咗612資助),亦有培訓。期間手足會參與協助處理運動相關嘅案件。等到兩星期internship完咗,個義務律師會繼續會同個手足保持聯繫,為手足提供支援。

佢哋已經完成咗第一期嘅計劃,參與過嘅手足反應非常正面,而家第二期招募緊,有興趣嘅手足可以用個google form報名,有問題可以聯絡5468 2914(只限WhatsApp)。

報名:https://forms.gle/7oR9kyjhWjMj6Kmx8
詳情: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pcU0pfNifIW7Y1iVW4q1OSQRPKbD5CTv/view?usp=sharing
Forwarded from 香港幼兒教育工作者工會-Channel
【聯署信】要求社署修訂疫情嚴峻期間對轄下幼教機構的指引

聯署連結:https://forms.gle/AjuBRs51ub82Hri37

11月中旬肺炎疫情未止,多間學校又爆發上呼吸道感染個案,教育局宣布幼稚園及幼兒中心停課,社會福利署亦宣布全港幼兒中心及特殊幼兒中心暫停提供服務。及後又因肺炎確診個案再次上升,停課日子繼續延長,但各中心仍需保持開放,為個別照顧子女有困難的服務使用者提供服務。

根據社署指引,機構及學校需保持開放,並為幼兒進行面授服務。據本會的問卷調查數據顯示,有四份一受訪者任職的教育機構有超過四成幼兒進行面授課堂;同時,有超過八成受訪者教師認為幼兒未有足夠能力避免感染,六成認為任職機構防疫措施不能有效保障幼兒健康,情況令人擔心。顯然社署的指引只著重服務使用者的需要,未能保障前線同工及幼兒的健康。

因此,對於社會福利署發出停課期間幼兒中心及特殊幼兒中心的指引,我們有以下建議,希望社署採納:

一、針對面授課堂作出的指引

我們明白特殊幼兒對訓練服務的需要,但同時希望保障前線教師及幼兒的健康。因此,我們要求社署規定,特殊幼兒面授服務只應以1:1的比例進行,機構亦需提供足夠防疫措施,如:保持1.5米社交距離、安裝隔板、提供搓手液等,並在每節服務後預留15分鐘為空間及器材徹底進行消毒。

二、針對使用全日託管或暫託服務之幼兒作出的指引

全日託管或暫託的幼兒需在校進食及午睡,過於密集的空間將成傳播危機。教師於問卷調查中反映,機構無法限制回校使用服務的人數,甚至出現超過八成家庭使用暫託服務的情況。因此,我們要求社署規定,回校託管或暫託的幼兒座位與座位(或午睡床)之間必需有1.5米距離及設有隔板;進食時不得離座,並以最少1:5(教師:學童)的人手比例照顧託管或暫託幼兒;此外,應向機構對幼兒及教師午膳安排發出指引,教師與幼兒不應同一時段脫下口罩進行午膳,以保障幼兒及教師健康。

三、針對入園人士作出明確指引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一些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徵或居住大廈有確診個案的幼兒如需回校;但因「各中心仍需保持開放,為個別照顧子女有困難的服務使用者提供服務」的指引,園方未有能力拒絕對園內各持份者構成潛在健康危險的人士進園。我們要求社署為入園人士制訂清晰及明確的指引,並賦予園方拒絕對方進園的權利,免受投訴壓力,同時規定如有確診者曾到訪校園,應即時停止開放,讓園方可徹底進行環境消毒。

我們樂見社署關顧社會各界的需要,在疫情嚴峻期間作出停課安排及同時為有需要的家長提供服務,提供適切的援助。但在幼兒及教師的健康層面,希望社署能再踏前一步,為機構提供清晰而平衡的指引,對提供服務的機構加強監管,並鼓勵機構安排教師在家工作,妥善安排人手比例,讓教師、幼兒和家長一同渡過疫症危機,走出困境。

聯署發起人:香港幼兒教育工作者工會
二零二一年一月四日

---------------------------------
留意本會最新動態
Facebook: www.facebook.com/hkeceu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hkeceu/
TG channel: https://www.tg-me.com/hkeceu
E-mail: [email protected]
Forwarded from 香港蘋果日報
大搜捕│戴耀廷鍾庭耀及50民主派 因35+初選遭國安拘捕指顛覆國家
https://bit.ly/2LpJs5O
眾工會回應港府清算民主派初選

香港政府今日發動針對民主派初選的大清算,將五十三名參選人、協調機構悉數拘捕。

民主派初選獲得超過六十萬香港人投票支持,各黨派放下分歧,讓香港民意得以彰顯。

面對極權,香港人試圖在殘存的制度中,以選票自救,卻被政權視為「顛覆國家政權」。政府不但藉詞疫情,取消本應在去年舉辦的選舉,更趕盡殺絕,將初選參加者一網打盡,形同港版「美麗島事件」,以香港人為敵。

自《國安法》頒布以來,政權對香港人步步進逼,為香港未來而努力的同路人,相繼被送入監牢、流亡海外,專業界別相繼被清算。政府同時以防疫之名,禁止一切集會遊行,意圖撲滅香港人的反抗之心。

然而,香港人仍然不服輸。縱使體制被踐踏、法治淪亡,香港人仍然以各種方式自救,在每個崗位守護香港。

這一連串的打壓,只是提醒我們:抗爭未完。

一息尚存,抗爭到底。

聯署:
香港職工會聯盟
香港自由工作者服務工會
香港公關及傳訊業總工會
香港金融業職工總會
香港白領(行政及文職)同行工會
政府非公務員職工總會
香港酒店工會
香港創建及工程人員總會
香港職工會聯盟員工會
物業管理人員陣線
清潔服務業職工會
香港物業管理及保安職工總會
社會及政治組織從業員工會
香港公司秘書專業人員協會
香港音樂人工會
香港保險仝人職工會
香港言語治療師總工會
香港地產代理權益總工會
香港檢測及認證業職工會
香港會計專業人員協會
香港旅遊業革新總工會
泥水職工陣線
建築地盤工程管理人員工會
建築地盤職工總會
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
航海交通服務業職工會
城巴有限公司職工會
香港資訊科技界工會
香港舞台藝術從業員工會
港鐵新動力
香港調酒師工會
航空同業陣線
香港寵物界工會
香港家務助理總工會
香港貿易 推銷及採購職工會
飲食及酒店業職工總會
冷氣設備從業員工會籌委會
製造業職工總會
文匠公會籌委會
歷史研究從業人員工會籌委會
飲食及旅遊享樂研究員聯會籌委會
香港製藥及醫療儀器業職工總會
香港幼兒教育工作者工會
個人及社區服務行業職工總會
香港學校非教員職工會
香港電業工程人員職工會
維他奶職工會
社會福利機構員工會
信義會社會服務部工會
香港電業工程人員職工會
前線新力量零售工會
上年2020年7月1日,我哋舉牌同大家講:
惡法當前,無畏並肩。

今日2021年1月6日,我哋舉牌同大家講:
別對黑暗麻木。

願香港人保持憤怒!

#香港職工會聯盟
#香港言語治療師總工會
#香港酒店工會
#香港保險仝人職工會
#香港旅遊業革新總工會
#白領工會

=========================
白領同行,對抗極權

白領工會常用表格一覽:
https://forms.gle/GGQbzYCXdChwoqdn6

更多白領工會的最新消息:
Facebook: facebook.com/hkwccu
Instagram: instagram.com/hkwccu
Twitter: twitter.com/hkwccu
TG Channel: www.tg-me.com/hkwccu
Email: [email protected]
Forwarded from 二百萬三罷聯合陣線
【第三期工會脈搏】

2019年後,香港人再沒有「新一年」的概念,而移民亦再度成為城中熱話。

但對本刊編輯而言,比起寄望於一個疲於奔命的「救港離散社群」,更值得思考的是:誰是留下來頂住的人?留下來的人,又應該做什麼?

今期主題為公民社會,《一期一會》訪問了醫管局員工陣線兩位理事,討論如何實踐「專業」界別在公民社會的角色;專題《文革2.0》探討政權打壓教育界所帶來更深層的影響以及《世界工運史》探討波蘭團結工會如何在波蘭民主運動之中,發揮連結公民社會的角色。

即使黑暗無處不在,但別對黑暗麻木。

👉🏻導讀 : 當制度已逝,留下來的人要頂住的是什麼?
👉🏻 一期一會 : 醫管局員工陣線
👉🏻專題 : 文革2.0
👉🏻世界工運史:波蘭抗共啟示-在極權管治中建立另一「國」

📌第三期網上版本:
https://issuu.com/unionspulse/docs/unionspulse-issue003

實體版已陸續擺放在18區黃店及議員辦公室讓市民自由索取,詳細地點我們將會稍後公佈。
——————————————————————
《工會脈搏》每期刊登有關香港工運的文章、訪問不同工會、世界工運史以及歡迎你投稿關於工會的Q&A。實體版會擺放在18區黃店及議員辦公室讓市民自由索取。

📌第一期網上版本:
https://issuu.com/unionspulse/docs/unionspulse-issue001

📌第二期網上版本:
https://issuu.com/unionspulse/docs/unionspulse-issue002

instagram: unionspulse

合作、投稿或資助歡迎電郵 [email protected] 或facebook inbox查詢
Forwarded from UNCS 新公務員工會
新公解散 各位珍重

公務員宣誓如箭在弦,收到不少傳媒朋友就有關事宜的查詢。另外,或許大家也很疑惑,為甚麼我們沒有就事件表態。

事實上,工會早於宣誓剛被提出時便蒐集公務員同事的疑慮,亦參與了去年6月20日舉辦的聯合工會行動,讓會員一人一票表達意見,及後亦把同事的意向轉達政府。在過去半年,相信各位香港人都切身感受到生活的空間被大大縮窄。作為主席,我最大的考慮便是工會理事的人身安全以及會員的資料。因此去做一項早已表態,而再作評論卻需承擔巨大風險的事情,我認為是不恰當的。再者,有些時候,不能評論已是一種評論。

其次,工會自成立以來便遭受各方各面的抨擊,能夠發展成數千人的工會實屬難得,但同時我們一直面對人手不足的問題。對於這個情況,我是充分地理解及接受,畢竟在這荒誕的年代,即使只是成為一個工會的理事,所須承受的壓力及後果均是無法想像,因此我衷心地感激數位直到今日仍在身邊的戰友。宣誓一事在即,依政府的說法,可預計工會的理事均有可能無法繼續留在政府,亦意味將失去工會會員及理事的資格,因此必須趁現在僅存的時間,著手安排工會的會員資料及物資,確保得到適當的處理。換言之,在面臨理事會不足的情況下,為保障會員的資料,啟動解散工會是無奈但必要的做法。

或許大家沒有留意到,新公會的Logo是一隻凰鳳。當初選擇這個標誌,除了鳳凰能自由地翱翔天際以外,更想取其可涅火重生的意味。因為我深信結束不等於完結,有時反而是新的開始。在經歷劫難後,新公會的理念以及香港必定可以重生。有些時候漫長的時間及困難正是對每一個人的考驗,亦同時可使我們明白有些東西不是天掉下來,而需要自己爭取,如此日後才會倍加珍惜。

由來自不同職系、崗位及部門的同事匿名聯署觸發我們希望籌備一個讓全港市民,包括公務員同事可表達意見的「公僕仝人,與民同行」集會,再切身感受到公務員也需要一個屬於自己發聲平台而走去成立工會,再到疫情下去抨擊政府抗疫措施的不足,再到國安法壓境時拼一口氣去表達意見。或許我們未能為世界帶來甚麼改變,但至少可以自豪地說一句,我們並沒有讓世界改變了自己。

新公解散,各位珍重﹗
Media is too big
VIEW IN TELEGRAM
【你搣得走我公務員嘅身份 但搣唔走我香港人嘅身份】
諗起新公務員工會,就會諗起顏武周先生喺前年舉辦「公僕仝人,與民同行」集會時嘅呢段發言。

今日新公解散,係可惜,亦慶幸,有人就算面對困境,都可以自豪地講自己冇被世界改變到自己。但倒返轉諗,我哋可唔可以為世界帶嚟一啲「改變」呢?

「公司發現我係工會會員嘅話,可能會對我不利」,我諗作為打工仔嘅大家都會有類似嘅擔心。

都係果句,如果大家有留意前年冇不反嘅遊行,諗下點解有咁多人會夠膽去一個犯法、高危、會比人拉嘅遊行呢?

就係因為夠人多、又夠膽企出黎,咁大家都有種感覺「咁多人唔驚啦」。大家都明白,一齊企出黎就已經係保護緊大家。

當然,係職場層面大家有「份工」呢個春袋比人揸住。同公司反面嘅話,利益得失好直接,被清數嘅風險亦好高,而且有人會認住你,你想轉工都會搞鳩你。

所以驚係正常,驚唔係值得羞恥、令人泄氣嘅事。

反而我地要諗下喺「驚」嘅同時,點樣又可以喺有限度嘅空間下「做到啲野」。公司裡面又好;限聚令下又好;國安法下又好,其實仲有好大嘅空間抗爭。

而所謂嘅抗爭,唔一定係有火光、有血淚、有畫面。可能係細微細眼、做左都唔多覺,但你又會覺得有啲野改變緊。舉幾個例:

有酒店同事個位仲貼緊上年派嘅工會揮春;
有高層會share工會post比下屬睇;
有酒店做仆街野會經工會傳到街知巷聞;
有任何酒店新聞,傳媒都會搵工會,問下作為員工嘅意見;
有會員已經唔係酒店做,都會想續會做脫產會員,只係想話比人知佢仲係工會嘅成員,想繼續為工會出力。

以上嘅野完全唔顯眼,但最重要嘅係,我哋見到:

一啲唔起眼嘅行為,係會「改變」到一啲野。

而呢個「改變」,就已經係抗爭嘅一部分。每一個人嘅小小改變,就足以憾動一整個社群,甚至係打破一啲大家以前覺得係「常識」嘅規則。

有部門可以永遠準時收工;
有部門可以永遠食下午茶;
有部門可以永遠都要落場;
有部門可以永遠都唔補鐘。

當大家都覺得係「常識」,大家就會覺得好難改變、冇得改變。

同樣道理:
依家市道咁差就緊係要npl啦;
依家市道咁差就緊係要減薪啦;
依家市道咁差就緊係冇bonus啦;
依家市道咁差就緊係要裁員啦。

呢一套「常識」大家又想唔想接受呢?如果唔想,我哋又可以做出咩野小小「改變」去打破呢個常識呢?

係難諗架喇,係痛苦架喇。因為過去有得避嘅野,依家冇得再避喇,但好彩嘅係,你仲有得揀:

你解決問題,或者被問題解決你。
Forwarded from 香港教育同行陣線 Channel
‼️鼓勵同工積極報名參與‼️
✏️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7cWNnc1oWC9YgHv76

「和你傾 - 威權下的專業自主」論壇

專業自主是我們一直恪守的核心價值,唯有自主,各個專業才能不偏不倚地履行職責,守護香港社會。自運動以來,我們見証了當權者如何以謊言和暴力,任意踐踏專業,制度日漸崩壞,由法治走向人治。

醫護界:醫管局特聘法律顧問,追究罷工要求封關救港的醫護;
傳媒界: 調查報道的記者遭公司裁員,因查冊被拘捕,在採訪現場被拒認記者身分;
教育界: 教師教材屢遭審查,甚至被取消專業資格,教育局準備推行國家安全教育;
社福界: 陣地社工遭受「莫須有」的政治檢控,政府企圖推行社工專業與內地互認;
公務員: 被要求宣誓擁護政權,「政治中立」原則遭扭曲為必須「支持政府政策」;

在這艱難時期,我們更要緊靠在一起,共同守住公民社會,才能對得起付出的人、支持受壓迫的人、堅持到黎明來到。我們幾個專業界別工會特別邀請了學者和你傾,探討威權下的專業自主及出路,同場亦有各界別代表報告各事件最新的發展。

嘉賓分享:
馬嶽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
黎恩灝 (前民陣召集人,現於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法學院攻讀哲學博士)
區家麟 (《二十道陰影下的自由:香港新聞審查日常》作者)

活動詳情:
日期:2月7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3-5
形式:網上會議(以Microsoft Teams平台進行)
報名:https://forms.gle/7cWNnc1oWC9YgHv76
查詢:2770 8668

合辦團體:
香港職工會聯盟、醫管局員工陣線、香港記者協會、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香港教育同行陣線、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
【白領工會 - 強制防疫措施行業影響調查】
----------

表格:https://forms.gle/hYPV1DVQXyqBgEzJ7
(可匿名,非本會會員亦可填寫)

主要調查項目:
- 受強制措施影響程度/時長
- 收入/工作日數改變幅度
- 受訪人士對各措施之觀感

- - - - - - - - - -
自上年1月爆發疫情以來,政府強推多項強制防疫措施,席卷各行各業,包括:

強制隔離/入境限制/口罩令/停業令及停課/限聚令/晚市禁堂食/強制檢驗/封區,

以及最新之〖強制記錄行蹤〗。

正值多個場所須強制使用安心出行或登記資料之際,本會希望藉此次調查整理各項措施如何影響工作,如實反映打工仔對強制措施的意見,持續為社會發聲。

願香港人勿以反常為正常,時刻保持警醒。

=========================
白領同行,對抗極權

白領工會常用表格一覽:
https://forms.gle/GGQbzYCXdChwoqdn6

更多白領工會的最新消息:
Facebook: facebook.com/hkwccu
Instagram: instagram.com/hkwccu
Twitter: twitter.com/hkwccu
TG Channel: www.tg-me.com/hkwccu
Email: [email protected]
Forwarded from 香港資訊科技界工會官方頻道
【要求撤回電話智能卡實名登記制度聲明】

政府於2021年1月30日建議透過《電訊條例》訂立規例實施電話智能卡實名登記制度,並展開公眾諮詢。我們認為實名制不但沒法打擊罪案,甚至會阻礙科研發展。理由如下:
1. 建議數量對需要進行開發及測試應用程式的前線員工極為不便、條文沒有清晰界定機器對機器 (M2M) 連接電話卡在實名制外, 官僚制度使中小企無所適從
2. 實名制不能阻止利用境外電話假冒成本地電話的犯案、亦會增加不法份子透過偷竊及威嚇手段盜用市民電話卡的可能性,巿民或會因此成為代罪羔羊
3. 建議沒有釐清迫切或緊急之定義,導致執法部門權力過大
4. 聯合國人權高級專員辦事處一份2015年的報告已指出,言論自由需要有足夠的加密法及匿名權才有足夠的保障,報告建議世界各地應該盡可能避免實名制
5. 實名制使電訊商收集及儲存更多個人資料,但香港現階段沒有足夠成熟的私隱政策保障市民的應有的權利
因此我們要求撤回修例並呼籲業界從業員在諮詢期內提交意見。

#香港資訊科技界工會 #HKITWU
#前線科技人員
Internet Society Hong Kong ( #ISOCHK )
資訊科技界選委 #黃浩華
【疫苗唔可以亂打!-武肺疫苗懶人包】

武肺疫苗接種最近陸續啟動,58萬劑復必泰疫苗今朝到港,7間由醫管局營運的社區疫苗接種中心率先開放。

林鄭打咩疫苗到今日仲係一個謎,但受到質疑嘅林鄭就呼籲市民用科學嘅態度看待疫苗。既然係咁,工會就嘗試以「科學的」態度制作一系列懶人包梳理疫苗問題,同時解答坊間疑問。

全文詳見:https://www.facebook.com/107732697364538/posts/276383783832761/?d=n
【我哋繼續落去,為對得住自己】

呢啲時候要執筆有啲無從入手,但係喺咁嘅環境之下,都要以「民間集會團隊」名義發言,留個紀錄。

當初搞集會,拎身份證出嚟入紙,有咩事完全冇得避,講真素人一個真係唔驚咩?咁但係做得第一次,又唔爭在做多次,做做下都十幾廿次。

民集從來唔係企得最前嘅,我哋只係跟足規矩去提供一個平台,盡可能俾最多人相對安全地講出心聲。發言由前線勇武到後勤和理非、傳統泛民到激進本土、中國學生到外籍手足,台下觀眾自發嗌口號、揮旗幟,一個容納多元聲音嘅香港,藉住集會盡量呈現。

我哋唔係咁天真以為,遊行示威就可以改變社會,唔係。純粹係當刻可以做嘅就係咁多,咁就去做啦。初選都係嗰刻嘅環境,仍然可以做到嘅事,咁就去做啦。

見住團隊成員一次又一次被捕,罪名一次比一次重,我哋每次再聯絡,就係約幾時把握機會再聚,見到就傾下次搞乜好。

有冇諗過算啦唔搞?冇喎。

最多係煩惱愛丁堡遮打定油尖旺,實體集會搞唔到就轉網上集會同社區展覽,甚至乎呢幾個禮拜已經再約緊出嚟傾下個活動,但突然被提早報到嘅消息打亂。

国安紅線陰霾籠罩,發言人劉頴匡前晚臨報到之前,咁同我哋講:多謝大家一直以嚟嘅照顧,民間集會團隊之後仲搞唔搞就你哋決定吧。

2020年6月30日,我哋出po承諾過:
無論世間怎變,民集入紙不變 : )

今日民間集會團隊希望講一句:
我哋要繼續落去,係為對得住自己。

未來嘅路,其實無辦法代失去自由甚至已然離去嘅人行。嚟到2021年嘅香港,民集繼續落去嘅理由,只係為對得住企過出嚟咁多次嘅自己。就係因為知道人微言輕、知道做咗都冇乜用,先可以繼續做落去。

今日着黑衫,唔係因為有冇用,係為對得住自己仲有抗爭嘅意志。與此同時,懇請香港人唔好忘記其他正在還押或接受審訊的手足,前路茫茫更要留個位置與佢哋同行。

民間集會團隊
二零二一年三月一日
————————————————-
我們的最新動向/合作洽詢:
Facebook:
https://fb.me/HKCATeam/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HKCAT/
Twitter:
https://twitter.com/HKCATeam/
Youtube:
https://youtu.be/HKCATeam/
2025/07/03 10:03:32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