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信息茧房
1,严格限制使用短视频APP的时间。
短视频的「推荐机制」,本质就是“你爱看什么就给你推什么”。而图文平台,起码你还有一定的关注选择权,且文字包含的信息量也远大于视频,立场相对更全面。短视频就是信息茧房和精神成瘾的最大凶手。
2,时刻记住“网络给你呈现的信息,永远是收费的”这个真理,记住那些博主、大V、KOL、意见领袖们,永远会期待从你身上获得些什么。
所以,那些极端的金句、名言、爽文、煽动性台词,要么是为了讨好你获得点击量,要么是为了故意激怒你而获得评论。
有了这种预防针,对待那些偏激的观点,也会更加辩证的看待。
3,也是最重要的,咱们中国人身上自带的:辩证唯物法。
所有问题都是两面性的,
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你再反对的观点,也有它的价值和现实意义所在,
你再支持的观点,背后肯定也有纰漏之处,有其不适应的场景。
有了这个逻辑,就能避免二极管思维。
我们虽然经常吐槽国人,但在全世界范围看,咱们大陆地区网络用户的整体素质、尤其辩证思维逻辑上,也是远超其他国家的。
4,注重实际生活,而非网络情绪。
纯粹情绪上的爽感,是最廉价的成就感。如果在现实生活中碌碌无为、或没有健康的正常的快感获得渠道,就很容易转向虚拟的网络世界。
比如,现实里没人讨好你,但网络上你关注的博主,本质上全是讨好你的人。(否则你也不会关注TA)
但如果在现实中,已经能从学习、工作、生活、家人、朋友、爱人那里,获得足够多的满足和成就,以及信心和扶持,那么对网络的需求自然会下降很多。
而且现实中获得的信息,相对更加多元,更有实际操作性,也会比网络上的信息和情绪更健康一些。
这就好比,平时吃的都是山珍海味,突然吃一顿外卖的预制菜,你立马就能反应过来不对劲。
「信息茧房」恐怕是今后现代人最恐怖的一个陷阱,尤其涉世不深的青少年和小年轻,
它是由大科技资本雇佣的一堆全世界最聪明的技术人才所设计出来的机制,为了平台的利润和数据,让用户深陷其中、越陷越深、还不自知。
1,严格限制使用短视频APP的时间。
短视频的「推荐机制」,本质就是“你爱看什么就给你推什么”。而图文平台,起码你还有一定的关注选择权,且文字包含的信息量也远大于视频,立场相对更全面。短视频就是信息茧房和精神成瘾的最大凶手。
2,时刻记住“网络给你呈现的信息,永远是收费的”这个真理,记住那些博主、大V、KOL、意见领袖们,永远会期待从你身上获得些什么。
所以,那些极端的金句、名言、爽文、煽动性台词,要么是为了讨好你获得点击量,要么是为了故意激怒你而获得评论。
有了这种预防针,对待那些偏激的观点,也会更加辩证的看待。
3,也是最重要的,咱们中国人身上自带的:辩证唯物法。
所有问题都是两面性的,
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你再反对的观点,也有它的价值和现实意义所在,
你再支持的观点,背后肯定也有纰漏之处,有其不适应的场景。
有了这个逻辑,就能避免二极管思维。
我们虽然经常吐槽国人,但在全世界范围看,咱们大陆地区网络用户的整体素质、尤其辩证思维逻辑上,也是远超其他国家的。
4,注重实际生活,而非网络情绪。
纯粹情绪上的爽感,是最廉价的成就感。如果在现实生活中碌碌无为、或没有健康的正常的快感获得渠道,就很容易转向虚拟的网络世界。
比如,现实里没人讨好你,但网络上你关注的博主,本质上全是讨好你的人。(否则你也不会关注TA)
但如果在现实中,已经能从学习、工作、生活、家人、朋友、爱人那里,获得足够多的满足和成就,以及信心和扶持,那么对网络的需求自然会下降很多。
而且现实中获得的信息,相对更加多元,更有实际操作性,也会比网络上的信息和情绪更健康一些。
这就好比,平时吃的都是山珍海味,突然吃一顿外卖的预制菜,你立马就能反应过来不对劲。
「信息茧房」恐怕是今后现代人最恐怖的一个陷阱,尤其涉世不深的青少年和小年轻,
它是由大科技资本雇佣的一堆全世界最聪明的技术人才所设计出来的机制,为了平台的利润和数据,让用户深陷其中、越陷越深、还不自知。
现在的互联网平台,
算法真的是太恐怖了,
它给我们推送的内容,
它给我们推送的评论,
都是我们这个性别喜欢看的,
都是我们这个年龄喜欢看的,
都是我们这个身份喜欢看的,
它给我们造出了一个信息茧房,
长时间处于这样的信息茧房中,
我们不知不觉就会受到两大影响。
第一个影响:被同化。
比如你原本的观念,
是相信“地球是圆的”,
但平台给你推送的内容,
都是“地球是平的”,
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熏陶下,
你原本的观念就会被慢慢同化,
开始相信“地球是平的”了。
第二个影响:被强化。
比如你原本的观念,
是相信“地球是平的”,
这种观点其实不太正确,
但平台给你推送的内容,
都是“地球是平的”,
于是你不正确的观念就得到了强化,
于是你越来越认为自己是多数,
于是你越来越坚定自己的看法,
于是你越来越反对“地球是圆的”。
算法真的是太恐怖了,
它给我们推送的内容,
它给我们推送的评论,
都是我们这个性别喜欢看的,
都是我们这个年龄喜欢看的,
都是我们这个身份喜欢看的,
它给我们造出了一个信息茧房,
长时间处于这样的信息茧房中,
我们不知不觉就会受到两大影响。
第一个影响:被同化。
比如你原本的观念,
是相信“地球是圆的”,
但平台给你推送的内容,
都是“地球是平的”,
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熏陶下,
你原本的观念就会被慢慢同化,
开始相信“地球是平的”了。
第二个影响:被强化。
比如你原本的观念,
是相信“地球是平的”,
这种观点其实不太正确,
但平台给你推送的内容,
都是“地球是平的”,
于是你不正确的观念就得到了强化,
于是你越来越认为自己是多数,
于是你越来越坚定自己的看法,
于是你越来越反对“地球是圆的”。
什么是互联网赶集人?
以前的人赶集,是被爷爷奶奶拉去早市,
现在的人赶集,是定闹钟,做攻略,
然后瞅准目标,在网上疯狂抢购,
像线下赶集一样风风火火。
确认过眼神,我们都是互联网赶集人,
没有谁能抵抗花钱带来的快乐,
错过一次大集,仿佛错过一个亿,
觉可以不睡,购物车必须清空。
以前的人赶集,是被爷爷奶奶拉去早市,
现在的人赶集,是定闹钟,做攻略,
然后瞅准目标,在网上疯狂抢购,
像线下赶集一样风风火火。
确认过眼神,我们都是互联网赶集人,
没有谁能抵抗花钱带来的快乐,
错过一次大集,仿佛错过一个亿,
觉可以不睡,购物车必须清空。
情侣之间发生争吵时,很多时候背后都隐藏着三大隐藏核心主题:
• 权力与控制:涉及到地位、控制和影响。包括地位权力(基于经济资源的对比)、经验权力(基于主观偏好的决策影响)和个人权力感(感受到的控制和影响力)。
• 亲密与关爱:涉及到情感需求,如被安慰、被支持、拥抱、被理解和被爱等。这些需求未被满足时,可能会引发争吵。
• 尊重与认可:关于个人价值和付出的认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被伴侣看到和认可。
如何应对这三大主题的争吵:
• 面对权力与控制的争吵,要明确自己在关系中的话语权,避免使用承诺进行威胁,并尝试达到双方的权力平衡。
• 面对亲密与关爱的争吵,关键是倾听和表达。通过反思性倾听理解对方的观点,同时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
• 面对尊重与认可的争吵,要让对方知道他们对你很重要,并经常表达对他们的欣赏和感激。
• 权力与控制:涉及到地位、控制和影响。包括地位权力(基于经济资源的对比)、经验权力(基于主观偏好的决策影响)和个人权力感(感受到的控制和影响力)。
• 亲密与关爱:涉及到情感需求,如被安慰、被支持、拥抱、被理解和被爱等。这些需求未被满足时,可能会引发争吵。
• 尊重与认可:关于个人价值和付出的认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被伴侣看到和认可。
如何应对这三大主题的争吵:
• 面对权力与控制的争吵,要明确自己在关系中的话语权,避免使用承诺进行威胁,并尝试达到双方的权力平衡。
• 面对亲密与关爱的争吵,关键是倾听和表达。通过反思性倾听理解对方的观点,同时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
• 面对尊重与认可的争吵,要让对方知道他们对你很重要,并经常表达对他们的欣赏和感激。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说过这样一段振聋发聩的话——“工人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结果是:人只有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如吃喝、居住等等的时候,才觉得自己在自由活动;而在运用人的机能的时候觉得自己只不过是动物。”
这就是所谓的被工作“异化”,也就是大部分人想辞职的本质原因——在工作中感受不到任何价值感,每天都在重复、重复、重复。而随着经济形势越来越严峻及内卷的加剧,工作时长又变得越来越长,这就让人感觉自己似乎一睁眼就在上班,而下了班之后又筋疲力尽,找不到任何做其他事的动力。
这就是所谓的被工作“异化”,也就是大部分人想辞职的本质原因——在工作中感受不到任何价值感,每天都在重复、重复、重复。而随着经济形势越来越严峻及内卷的加剧,工作时长又变得越来越长,这就让人感觉自己似乎一睁眼就在上班,而下了班之后又筋疲力尽,找不到任何做其他事的动力。
尽管几乎每个打工人都把“想辞职”挂在嘴边,但真正做到的人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
1.经济条件有限,上班就是赚“窝囊费”
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人,每天睁眼就要面对高额的开销,房租得交吧,吃饭得花钱吧,林林总总算下来,工资似乎堪堪够自己的正常生存。
想辞职,又没有钱,是大部分社畜的生活常态。
还有一部分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他们就是职场中最好被“拿捏”的人,哪怕心里说了一万句想辞职,面对工作的时候,还是得掂量掂量自己手里的砝码。
2.失去工作会陷入社交困境
有很多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失业之后不敢告诉老家的父母实情,只能瞒着。父母认为你去大城市是为了做一份好工作,赚大钱的,结果你突然说要辞职,他们情绪上通常都会表现得很极端和激烈。
有的时候,即使自己不在意上班的事情,但身边的人总会问你在做什么。所以许多人一辞职就开始找工作,甚至没辞职就开始骑驴找马,生怕在职场“空窗期”时被人问住。
辞职并非让生活变好的灵丹妙药,相反,有的时候,辞职会带来金钱损失和生活的动荡,许多人言之凿凿的辞职,也行动了,辞了没两天就在租来的房子里嚎啕大哭,情绪崩溃,这样其实得不偿失。
1.经济条件有限,上班就是赚“窝囊费”
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人,每天睁眼就要面对高额的开销,房租得交吧,吃饭得花钱吧,林林总总算下来,工资似乎堪堪够自己的正常生存。
想辞职,又没有钱,是大部分社畜的生活常态。
还有一部分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他们就是职场中最好被“拿捏”的人,哪怕心里说了一万句想辞职,面对工作的时候,还是得掂量掂量自己手里的砝码。
2.失去工作会陷入社交困境
有很多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失业之后不敢告诉老家的父母实情,只能瞒着。父母认为你去大城市是为了做一份好工作,赚大钱的,结果你突然说要辞职,他们情绪上通常都会表现得很极端和激烈。
有的时候,即使自己不在意上班的事情,但身边的人总会问你在做什么。所以许多人一辞职就开始找工作,甚至没辞职就开始骑驴找马,生怕在职场“空窗期”时被人问住。
辞职并非让生活变好的灵丹妙药,相反,有的时候,辞职会带来金钱损失和生活的动荡,许多人言之凿凿的辞职,也行动了,辞了没两天就在租来的房子里嚎啕大哭,情绪崩溃,这样其实得不偿失。
想想看,你辞职到底是为了什么?
1.谋求更好的发展
如果你觉得在现在的公司裹足不前,或者被穿小鞋,那么你大可以趁着自己还算年轻,抓紧去找一个新的公司。
在找的过程里,最好是要骑驴找马,因为你并不是讨厌工作本身,而仅仅是厌恶自己所在的这家公司。现在经济形势不景气,有个工作会比没有要好,所以,走一步看一步,审时度势很重要。
2.身心健康受到阻碍,实在是撑不住了
我以前在广告公司上班就得了抑郁症,身上还长了一个小肿瘤。面对这个情况,这个班真的是一天都上不下去了。所以我当机立断地选择了辞职。辞职原因也很简单,就是自己身体不好。
辞职之后我疗养了一阵,恢复健康后我就不找需要加班的工作了。
3.纯粹地厌恶职场,厌恶上班
这种情况之下,其实是比较麻烦的,因为人活着就得花钱,要花钱就得想办法赚钱。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很难做到完全不上班,不工作。
调整心态很重要,给自己积累一笔休息所需要的经费也很重要。如果真的很讨厌上班,也不妨尝试一下自由职业,在这个过程里,自己衡量和比较一下自己有没有能力完全离开公司,独立生存。
有很多时候,我们嘴上嚷嚷着要辞职,但其实一刻也没有行动过,但在长期的思想拉扯之中,会陷入内耗,其过程就像在谈一段没有结果的恋爱,你觉得和现在的工作黏在一起属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你又没有足够的勇气行动起来。
凡事最痛苦的都是在两边摇摆不定,无论是情感,还是工作。
所以,在下次喊着“我想辞职”之前,先思考自己是因为厌烦工作在纯粹“撒娇”,还是真的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
无论何时何地,做出行动远比动动嘴皮子要好。
1.谋求更好的发展
如果你觉得在现在的公司裹足不前,或者被穿小鞋,那么你大可以趁着自己还算年轻,抓紧去找一个新的公司。
在找的过程里,最好是要骑驴找马,因为你并不是讨厌工作本身,而仅仅是厌恶自己所在的这家公司。现在经济形势不景气,有个工作会比没有要好,所以,走一步看一步,审时度势很重要。
2.身心健康受到阻碍,实在是撑不住了
我以前在广告公司上班就得了抑郁症,身上还长了一个小肿瘤。面对这个情况,这个班真的是一天都上不下去了。所以我当机立断地选择了辞职。辞职原因也很简单,就是自己身体不好。
辞职之后我疗养了一阵,恢复健康后我就不找需要加班的工作了。
3.纯粹地厌恶职场,厌恶上班
这种情况之下,其实是比较麻烦的,因为人活着就得花钱,要花钱就得想办法赚钱。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很难做到完全不上班,不工作。
调整心态很重要,给自己积累一笔休息所需要的经费也很重要。如果真的很讨厌上班,也不妨尝试一下自由职业,在这个过程里,自己衡量和比较一下自己有没有能力完全离开公司,独立生存。
有很多时候,我们嘴上嚷嚷着要辞职,但其实一刻也没有行动过,但在长期的思想拉扯之中,会陷入内耗,其过程就像在谈一段没有结果的恋爱,你觉得和现在的工作黏在一起属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你又没有足够的勇气行动起来。
凡事最痛苦的都是在两边摇摆不定,无论是情感,还是工作。
所以,在下次喊着“我想辞职”之前,先思考自己是因为厌烦工作在纯粹“撒娇”,还是真的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
无论何时何地,做出行动远比动动嘴皮子要好。
那种给孩子灌输远大的理想
是个很糟糕的事情
如果你设置个远大的理想 他达不到
反而使他高不成低不就
为什么不能脚踏实地呢
你看有的母亲
她就觉得孩子脚踏实地
孩子好好的干 勤劳就行了
她绝不会让孩子焦虑
有的父亲
老是给孩子打鸡血
而这个母亲总是和这个父亲争吵
她说你看这两个孩子
又不缺手 又不缺脚
他怎么样会活不下去呢
这个母亲总是抱怨这个父亲总是搞得这么紧张
而这个父亲总是对孩子过高的要求
这个父亲就是在给孩子灌输焦虑 使孩子感到焦虑
还有很多家庭现在是这样的
外公 外婆 爷爷 奶奶 爸爸 妈妈 六双眼睛盯着这个孩子
你说这个孩子怎么不焦虑
就算这个孩子没有享受了最好的教育
但是 不要对他有很高的期望 就是最好的教育
我们中国有很多家长望子成龙
说得比较刻毒一点
这些个家长不是爱孩子 是爱他自己
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
他们觉得自己脸上有光
通过比较很多比较好的家庭
孩子不管成不成功
父母永远爱你
不管他搞得好不好
因为他是父母的孩子 所以永远是父母最爱的
正因为孩子越是搞得不好 他在这个世界上 得到的爱就越少
父母就要更爱她
不能埋怨他
要使这个孩子感受到温暖
他将来可能就能翻盘
但是在我们的教育体系里面
没有教会一个人
普通人是有尊严的
或者说我们的社会环境没有许诺一个普通人
他是一个有自尊的人 可以平凡的生活
对成功的定义也就是权和钱
就是如果不成功
好像你就不能收到人尊敬
或者说一个不成功的生活
它是令人不向往的
我觉得在整个大众文化里面都这样
好像都要勾勒成功
现在大多数人太焦虑
就是普通人太焦虑
但是大多数人终其一生 也就是普通人
如果一个普通人不能够享受普通的生活
然后他不能感受到普通人是有尊严的 有价值的
必须要做人上人
这个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那就总有人要在别人上头
总有人要在底下
那怎么办呢
就是活法的不同
其实就是普普通通的活着
平平淡淡的过完这一生
这个世界上 真正的天才是极少的
接受孩子很普通 是个平常人很重要
为什么大多数普通人不接受孩子普通
原因就是
普通人真的太苦了
所以一方面要了解自己的孩子 认识到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普通人
另外一个方面社会要一天比一天进步 做普通人也很幸福
是个很糟糕的事情
如果你设置个远大的理想 他达不到
反而使他高不成低不就
为什么不能脚踏实地呢
你看有的母亲
她就觉得孩子脚踏实地
孩子好好的干 勤劳就行了
她绝不会让孩子焦虑
有的父亲
老是给孩子打鸡血
而这个母亲总是和这个父亲争吵
她说你看这两个孩子
又不缺手 又不缺脚
他怎么样会活不下去呢
这个母亲总是抱怨这个父亲总是搞得这么紧张
而这个父亲总是对孩子过高的要求
这个父亲就是在给孩子灌输焦虑 使孩子感到焦虑
还有很多家庭现在是这样的
外公 外婆 爷爷 奶奶 爸爸 妈妈 六双眼睛盯着这个孩子
你说这个孩子怎么不焦虑
就算这个孩子没有享受了最好的教育
但是 不要对他有很高的期望 就是最好的教育
我们中国有很多家长望子成龙
说得比较刻毒一点
这些个家长不是爱孩子 是爱他自己
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
他们觉得自己脸上有光
通过比较很多比较好的家庭
孩子不管成不成功
父母永远爱你
不管他搞得好不好
因为他是父母的孩子 所以永远是父母最爱的
正因为孩子越是搞得不好 他在这个世界上 得到的爱就越少
父母就要更爱她
不能埋怨他
要使这个孩子感受到温暖
他将来可能就能翻盘
但是在我们的教育体系里面
没有教会一个人
普通人是有尊严的
或者说我们的社会环境没有许诺一个普通人
他是一个有自尊的人 可以平凡的生活
对成功的定义也就是权和钱
就是如果不成功
好像你就不能收到人尊敬
或者说一个不成功的生活
它是令人不向往的
我觉得在整个大众文化里面都这样
好像都要勾勒成功
现在大多数人太焦虑
就是普通人太焦虑
但是大多数人终其一生 也就是普通人
如果一个普通人不能够享受普通的生活
然后他不能感受到普通人是有尊严的 有价值的
必须要做人上人
这个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那就总有人要在别人上头
总有人要在底下
那怎么办呢
就是活法的不同
其实就是普普通通的活着
平平淡淡的过完这一生
这个世界上 真正的天才是极少的
接受孩子很普通 是个平常人很重要
为什么大多数普通人不接受孩子普通
原因就是
普通人真的太苦了
所以一方面要了解自己的孩子 认识到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普通人
另外一个方面社会要一天比一天进步 做普通人也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