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ises.org/mises-daily/why-meltdown-should-have-surprised-no-one

在《货币战争》中看到一段话。

我想起昨天看的汤山老王关于恒大的一个视频,早在2012年就有人通过公开数据写了份做空恒大的报告,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指责为造谣抹黑,国内多家评级机构还帮着掩盖问题。

如果恒大这个庞氏骗局需要十年才能被揭穿,那么美元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可能被揭穿。

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会帮着掩盖问题。
Know Thyself
《国富论》中的一段话,跟杨朱的“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很像。 我们没必要大公无私,在我们追求自身利益时,常常会顺带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当我们以“人民的名义”做事时,常常会假公济私或者好心办坏事。 父母没必要为子女做太多牺牲,尤其是自认为无私的牺牲,这样甚至能让孩子更加自立。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已经给你带来了很多快乐,让你思考了很多问题,让你体会到人上人的感觉。享受这些好处肯定要付出一些代价。 现在很多年轻人清醒过来,养孩子就是给国家培养廉价劳动力,自己很难收获养育孩子的好处。“养儿防老”本来像…
我最近两天一直在思考,如果市场经济最理想的状态是无为而治,政府尽量少“好心办坏事”,那么企业管理是不是也类似呢?但是企业的老板如果真的不管事了,企业很快就会破产。

我翻看了下任正非的讲话,感觉企业的“无为而治”并不是不管理,而是制定出合理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价值评价系统(并不断修正),创造出适宜的环境。

就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是在自然法则和特定环境的共同作用下造就的。

任正非在早些年是非常低调的,我刚上大学时都没听说过华为,之后了解到华为但也不知道任正非。再往后是一群人无脑吹捧华为让我极其反感,一点也不想了解相关的产品。再往后我开始看任正非的讲话,但还没有主动买过他家的产品。
Know Thyself
https://mises.org/mises-daily/why-meltdown-should-have-surprised-no-one 在《货币战争》中看到一段话。 我想起昨天看的汤山老王关于恒大的一个视频,早在2012年就有人通过公开数据写了份做空恒大的报告,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指责为造谣抹黑,国内多家评级机构还帮着掩盖问题。 如果恒大这个庞氏骗局需要十年才能被揭穿,那么美元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可能被揭穿。 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会帮着掩盖问题。
Peter Schiff的那篇文章很好,我看了超过两遍,做成了电子书。

但是当我关注他的Twitter时,发现他像《穷爸爸,富爸爸》的作者一样令人失望。他看好金银而不看好加密货币,后者看好比特币和金银,两人都看空美元。他们近期的推文十有八九是相关的内容,却没有什么深度,乍一看跟赌徒没啥区别。

他有一个几年前的推文说,“马斯克知道比特币是庞氏骗局,加入的越晚受益越小,因此他才炒作狗狗币”。这一点,我跟他的想法是类似的。但我不知道什么不是庞氏骗局。

币圈很多人认为,“货币的本质就是共识”。所有的人都像宣传机器一样简单的重复对自己有利的观点,只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加入自己的阵营,从而能够推高自己的资产。

历史上,政府进行币值改革时,常常不惜使用暴力让别人加入自己的阵营,承认自己的纸币。等人们形成普遍共识后,即使一个政府倒台,它发行的货币还会被使用很长时间。

有什么货币不是庞氏骗局吗?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未来人们可能没有太多普遍的共识,也就不会有那么多被所有人承认的货币,这也是需要分散投资的重要因素。
在疫情之前,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Twitter和Telegram,之后在AI和经济下行的冲击下,人们的表达欲望下降了,这两个平台上的优质信息也越来越少了,我很难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前几个月换手机后,我都没往新手机上装Twitter,今天又把手机上的Telegram卸载了。

这个频道今后就算不停更,也会极大的减少更新频率。

花一段时间抬头看路,留更多时间时间独自低头前进。虽然世界变化很快,但是Peter Schiff却能提前几年预测宏观经济的大趋势,这说明看太多传销宣传般低级的新闻并没啥用处。

庞氏骗局中人群的共识虽然很强大,但是在没有足够多新韭菜加入,它注定不能可持续发展。
As TE official have new tools to prortect their articles. People can't access the fulll articles in the China Sections unless they are subscriber
我似乎明白为啥俄罗斯有那么多黑客了。

因为地广人稀,每个人的需求都显得很小众,遇到问题很难找到人交流,只能自己想办法,于是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来越强了。
美国政府希望美元(相对人民币)贬值,中国政府却希望人民币贬值。

对于美国来说,美国贬值可以减轻债务压力。对于中国政府来说,也是类似的道理。

川普曾说,“America first",其他总统不管是否说过类似的话,都会把美国的利益放在首位。

我认为人民币升值后,有利于进口、消费却不利于制造、出口。我认为人民币升值会让房价跌得更惨,因为那时候外国的房子会显得更有性价比。

但我也看到不同的声音,有人说人民币升值会吸引外资来炒作房地产,虽然全球资本过剩,但我认为这种概率是极小的。傅海棠说,汇率跟房子这种不动产没啥关系。

有人说最近的日元贬值是美国在收割日本,但是日本也可以趁机抛掉美债偿还日债呀,这可是修复资产负债表的好机会。

最终谁是韭菜,我也很难看明白。
有人说,度量大能容忍别人才能办成大事。我过去多次试图改变自己,但是很难做到。

今天在朋友圈发表了点个人看法,被一个前几年加的pdd员工阴阳怪气一番,难以忍受,一连删了几十个不联系也不怎么深入交流的网友。

AI时代,人与人的耦合更轻,更应该勇敢的断舍离,而不应该在随机网友身上浪费时间和感情。很多人是不可理喻的,尤其是30岁以上刚愎自用的“成功人士”。

我的一些言论似乎亲中,一些言论似乎亲美,于是亲美、亲中人士都想断章取义给我扣帽子。

但我实际上谁也不亲,我只想维护自己的利益,我想看清谁是不劳而获的寄生虫。

我不想在本频道更新也是类似的原因,我不知道分享观点却没有有效反馈对我有什么好处,我唯一的收获就是知道了度量大是很反人性的。
Know Thyself
有人说,度量大能容忍别人才能办成大事。我过去多次试图改变自己,但是很难做到。 今天在朋友圈发表了点个人看法,被一个前几年加的pdd员工阴阳怪气一番,难以忍受,一连删了几十个不联系也不怎么深入交流的网友。 AI时代,人与人的耦合更轻,更应该勇敢的断舍离,而不应该在随机网友身上浪费时间和感情。很多人是不可理喻的,尤其是30岁以上刚愎自用的“成功人士”。 我的一些言论似乎亲中,一些言论似乎亲美,于是亲美、亲中人士都想断章取义给我扣帽子。 但我实际上谁也不亲,我只想维护自己的利益,我想看清谁是不劳而获的寄生虫。…
其实不光30岁以上的人思维固化了,连二十多岁刚毕业的年轻人都很难交流,可能人们只能通过试错才能改变思想吧,也可能父母洗脑太厉害了。

前一段时间,有个年轻人让我给他提供一些就业的建议,碍于是熟人介绍的,我给他找了一些资料,指出了一些我认为比较好的方向。

但他倾向于去参加付费培育,甚至付费去实习。他想要去做体面且有前途的工作。

我只能说,你讲的对,当年很多程序员参加培训后月入过万,甚至有人付费到大厂实习方便就业。

我已经越来越不想跟陌生人交流了,也不太想回答别人的问题了。
我开始更新小红书了,今天先发一贴试下水。

微信朋友圈和Telegram的坏处是没有AI帮忙推送内容给可能感兴趣的读者。

国内的人才还是挺多的,最近一段时间看了《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我以前居然从来没听说过这本2014年的书,也没听说过作者。

有人批评这本书,就像有人批评宋鸿兵一样。批评是很容易的,系统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很难的。“Talk is cheap, show me your code",对于那些只是凭借自己信仰和经验大放厥词的人,我很难重视他们的声音。

“完美的人就是无用的人”,很多人因为不干事,从来没系统表达过自己的观点,所以他们无懈可击。
我一直希望阅读器支持手势操作跳转到随机页面的功能,我有很多几百上千页的电子书,如果不支持随机跳转,有些优质的内容可能永远也没有被看到的机会。

很多人说,囤那么多书一辈子都看不完,但如果我可以非常容易的随机阅读任何一页,那么囤再多书也是有意义的。未来如果AI能帮我推荐我可能感兴趣的内容,数量越大价值也会更大。

我昨天先是跟文石的客服反馈,但是对方回复很慢很敷衍,接着又在koreader开了个issue,想要一鼓作气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官方不解决我只能自己想办法慢慢解决。

2017年就有人在mobiread论坛讨论过这个问题,但是最终也没人解决。通过一位贡献者的回复,我了解到2020年在koreader的一个issue中有人实现了这个功能,只是项目维护者选择性忽略,我昨天测试了下那段代码,可惜不起作用。2023年又有人提起这件事,但是开发者难以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奇葩需求。

今天我又研究了下2020年网友的代码和koreader官方的代码,发现大概是因为有些API调整导致那个代码不能用了。

于是我又通过Read the fucking code找到了需要改的地方,在三个lua文件中添加了12行代码,终于解决问题。

不知道官方这次会不会合并我的代码,如果有相关需求可以拿去用,需要设备解锁root权限才能替换相关文件。

https://github.com/koreader/koreader/issues/11718
https://www.melissahughes.rocks/post/the-science-of-surprise

神经科学家发现,惊喜是人类最强烈的感情之一。

事实证明,当你经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时,大脑的快乐中心会像圣诞树一样亮起来。

你不仅会得到多巴胺,还有去肾上腺素——一种负责集中注意力的神经递质。可以把它理解为大脑的重启键,会让你元气满满,在惊喜中找到意义。

~~~

截图是我在《国富论》中看到的让我惊喜的一段话,是我在看纸书时随手一翻注意到的。就是这段话,使我强烈的想要实现随机阅读电子书的功能。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看电子书,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看到这段话。
目前koreader项目总共被227位贡献者提交了10293次代码,提交代码最多的2个人共提交3433次,提交代码最多的10个人共提交8506次。

也就是说0.88%的人做了33.4%的贡献,4.4%的人做出了82.6%的贡献。

这还没考虑只是开了issue的用户。

技术的快速迭代让那些有天赋和热情的人的影响力指数级增加,也让更多缺少天赋或热情的人显得irrelevant。

好消息是,值得去维护的项目有无数个,在一个项目中无关紧要的的人可以在另外一个领域拥有极大的影响力。

Keep looking, don't settle
我努力推进的功能“跳转到随机页面”被koreader维护者合并到代码库里了,下一月发布的新版本应该会包含这个功能,可以在设置中的Taps and Gestures中找到,需要自己绑定到一个手势。

现在我的阅读器手势包括:向左→下一页,向右→前一页,右边缘向下→随机页,右边缘向上→回到之前的页面,双指向下→跳到下一个章节,双指向上→跳到上一个章节,双指内收→显示Book Map,双指分开→显示Skim Book……

对我来说,未来最理想的生活方式,是到洛阳或者其它比较宜居且生活成本低的地方远程工作,跟世界各地的开发者共同维护一个或几个自己感兴趣的项目。

现在洛阳太火了,本来考虑五一过去玩的,看到高铁票买不到、酒店价格翻倍,不打算去了。

之前加密货币大火的时候,我就考虑过通过开发加密货币或者智能合约远程工作,但我实在对这些东西提不起兴趣,学的非常吃力,最后只好放弃。
当年学的不是软件专业,半道又从大学退学,导致我前些年跟别人竞争时总是处于弱势。

我的简历投出去都没人会认真看,所以这些年我都没投过几次简历。安心跟着一个欣赏自己的老板,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我的Github换了三个账号,第一个是大学时和工作前期用的,我对用户名不满意,对自己做的项目也不满意。等我感觉水平更好后,换了账号,用了一个更短的用户名,希望做一些有价值的项目帮助自己找更能发挥自己价值的工作。

等ChatGPT出来一段时间后,我感觉很有必要再开一个账号,此后的代码都是在AI辅助和与国际网友交流中写下的,有必要跟过去划清界限。

我的比较优势是英语、编程、数学,我不能跟国内科班出生的程序员去卷,因为兴趣广泛也不能把自己定义为某个方向的程序员。如果想要实现我的到洛阳远程工作的理想,我只能去海外市场寻找能够充分发挥我能力的项目。

市场虽然有时候会失灵,但是大多数时候它都会把资源调配到最能充分利用它的地方。不过做为(人力)资源,肯定需要经过几次流动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马化腾当年打算去帮别人组装电脑赚钱,但他还没初中生装的好,不得已才去写程序。
小红书上,有人分享《空腹力》一书的读后感。

我在几年前看了Taleb的一句话,如果没有为一顿饭付出努力,那么吃饭的危害大于益处。​从那时起,我就认为吃早餐对现代人是不必要的。

他认为人类的很多疾病是进食太规矩,营养太均衡所致。我猜,人体是具有一定纠错能力的,但是长期不使用这种能力,那么身体的容错率会大幅下降。

他还不吃工业化时代以后的精制食品,我很难做到。
Know Thyself
我一直希望阅读器支持手势操作跳转到随机页面的功能,我有很多几百上千页的电子书,如果不支持随机跳转,有些优质的内容可能永远也没有被看到的机会。 很多人说,囤那么多书一辈子都看不完,但如果我可以非常容易的随机阅读任何一页,那么囤再多书也是有意义的。未来如果AI能帮我推荐我可能感兴趣的内容,数量越大价值也会更大。 我昨天先是跟文石的客服反馈,但是对方回复很慢很敷衍,接着又在koreader开了个issue,想要一鼓作气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官方不解决我只能自己想办法慢慢解决。 2017年就有人在mobirea…
koreader新版本已经更新了,这个版本可以设置“跳转到随机页”。开源社区效率真是太高了!

一个错误的AI模型,可能还不如随机猜测表现好。

我希望未来AI对读者足够了解后,给它一本书,它可以推荐出读者可能感兴趣的段落和章节。

在这种情况下,随机翻页就变得更重要了!

我可以随机翻看10页,抽样调查是否有我感兴趣AI却没有给我推荐的内容,这样就能不断改进AI,让它更好的为我服务了。
2024/04/30 21:27:58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