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Web Link
強陣風正影響本港西部。截至早上10時40分,流浮山錄得超過每小時70公里的陣風;此外,赤鱲角持續風速亦達強風程度。

雖然雷雨區現時較為零散,但先前強對流活動所造成的大風仍有機會影響本港。讀者身處戶外時須注意強陣風帶來的風險。
🕊38💩86🙊3🎄1
電腦模式預測顯示,孟加拉灣下週或有季風低壓發展,象徵西南季候風即將於南海爆發,並開始影響華南沿岸天氣。

一般而言,西南季候風會在五月中旬至下旬在南海爆發。按照最新850百帕(約1500米高空)風場預報,華南沿岸及中南半島一帶的西南氣流會在下週後期開始轉趨活躍,亦代表今年西南季候風爆發時間較氣候平均晚。

西南季候風可被視為暴雨的「大水喉」,其爆發一般代表本港逐漸踏入雨季的「主菜」環節。
🥴36👍13💩12🐳5😭42🍌2🍾2
近日本港天氣持續炎熱及少雨,昨日天文台總部更錄得本年首個熱夜(即全日最低氣溫28.0度或以上)。截至昨日,五月雨量只有不足20毫米,全年至今雨量則僅有142毫米,為同期平均的三成。

按照現時預測,下週中期華南會受一道低壓槽影響,該區天氣可能轉趨不穩定。此外,隨著西南季候風在五月末至六月初開始在南海活躍,預料本港天氣亦會出現變化,不再如過去半個月般持續「乾熱」。
💩27😱8👍5🤮3🤡3🌭1
過去數日部分媒體引用美國模式預報,指本港或南海未來一兩星期有機會受熱帶氣旋影響,此番報道有多可信?

根據過往觀察,美國模式的決定性預報對西南季候風較敏感,容易在季風爆發或加強之際模擬出數個不同的低壓系統。然而,一個電腦模式的單獨預報,並不足以判斷熱帶氣旋的生成機會。美國模式在這類情況預報落空「得個吉」,亦有不少先例。

當我們集各家之大成,並參考不同電腦模式的集合預報時,會發現對西南季候風相對不敏感的歐洲模式,對潛在低壓系統反應亦較少。

按照現時情況,美國模式的預報可被視為西南季候風即將在南海爆發的另一訊號。然而,熱帶氣旋能否順利發展,仍須視乎其他因素。現階段並無未來一兩星期本港或南海必然受熱帶氣旋影響的證據。
👍63👌10🤷‍♂8🤡6💊21😢1🖕1
【智利大地震65周年 - 今年地震是否特別多?】

1960年5月22日下午3時11分20秒(香港時間翌日凌晨3時11分),智利發生9.5級巨震,規模為自有地震觀測紀錄以來之冠。

與地震相關的海嘯波影響遠至台灣、日本,甚至香港等地都受到「遠地海嘯」波及。據港台兩地官方資料統計,香港於地震發生後翌日錄得最高水位異常達0.3米;台灣方面,基隆和花蓮當時分別錄得0.66及0.3米波高。日本錄得的海嘯更高達6.1米,造成142人死亡。

智利大地震成因可歸究於納斯卡板塊俯衝,並沉入南美洲板塊,引發海溝型地震。65年過去,準確預測地震發生時間依然是科技尚未突破的領域。然而,相信大家近期不時聽到「今年會有大地震」、「今年好似特別多地震」等論調,到底以上說法是否有根據呢?

MET WARN翻查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過去26年全球地震數據紀錄以作比較。由2000年至今,1月1日至5月1日全球發生4.5級或以上地震的平均次數為2386.88,全年平均次數則為6917.08;同期6.5級或以上地震的平均次數為15.5,全年平均次數則為45.64。

相比之下,截至今年5月1日,今年全球一共錄得2366次4.5級或以上地震,當中14次震級達6.5或以上,實際上是略低於過去四分一世紀的同期平均。

部分傳媒以及KOL近期不斷將「南海海槽大地震」和所謂「7月5日大災害預言」混為一談,然而兩者實際上完全無關連。南海海槽8級地震的重現周期為80至150年,即2026年才是重現周期的首年,而踏入重現周期亦不代表大地震必定會在很短時間內發生。

MET WARN早前推出的特輯亦有提及,現今科技只能以重現周期大致推算強烈地震的發生時間,地震預警系統亦只可與地震波「鬥快」。提早數天,甚至數年預警災害發生時間,而且要準確至年月日甚至時分秒,今時今日依然是“mission impossible”。
👍635🤡32👌2🥴2😴2😁1🥱1🤣1
位於珠江口的強雷雨區正向偏東方向移動,新界西部將會首當其衝。讀者應提防大驟雨,雷暴以及強烈陣風。
💩29🐳1715👌64👍3🫡3😴2😢1
2025年至今累積雨量只有同期不足三成,而五月雨量目前更不足20毫米。到底導致本港嚴重少雨的原因為何?

廣東至本港一帶的雨季一般可分為「前汛期」和「後汛期」。「前汛期」指四至六月期間,冷暖空氣交匯和西南季候風引發的暴雨;「後汛期」則指七月過後,熱帶氣旋等天氣系統導致的第二個降雨高峰。

踏入五月,雖然冷空氣勢力逐步減退,但如果碰上南支槽從孟加拉灣引入的暖濕氣流,仍可不時觸發顯著降雨。此外,西南季候風一般五月中下旬在南海爆發,在「大水喉」支援下,華南沿岸更會踏入「前汛期」的主菜,直到副熱帶高壓脊穩定延伸至該區為止。

對比今年大氣環境,「前汛期」在珠江口一帶現時可謂失蹤。雖然五月並非沒有冷空氣滲透,但由於南支槽「擺位」不配合,導致暖濕氣流只經廣東西部輸送至北方,無法於珠江口一帶交匯和觸發降雨。當冷空氣減弱,並配合日間升溫,更可能出現「又乾又熱」和萬里無雲的天氣。

另外,如MET WARN早前帖文所言,今年西南季候風爆發偏晚。然而,經歷一段較長時間的少雨天氣後,西南季候風或在五月末至六月初在南海轉趨活躍,屆時華南沿岸可能有低壓槽徘徊。讀者未來一週或須多加留意天氣變化。
👍57🐳12🫡5👌32🤬2👨‍💻2💅2
受低壓槽相關的潛在強對流影響,預料明日至星期四本港天氣不穩定,讀者應留意驟雨、雷暴和強陣風的風險。

隨著西南季候風開始流入南海,加上位於東亞的西風槽推動弱冷空氣南下,預料兩股氣流會在華南匯聚。然而,本港雨量多寡,仍須視乎兩股氣流實際匯聚的位置,內陸雷雨帶南下時的實際動向和強度變化,以及西南氣流會否在晚間因地形和海陸風效應而在沿岸抬升。

現時預料本週後期本港會轉受偏東氣流影響,強對流風險會因而減少,但低壓槽移入南海北部的實際時間亦有變數。
👍32🐳1265👌3🫡2
2025年熱帶氣旋命名表將迎接三個新名字:布里、海星和天馬。

「布里」一名由南韓提供,意指大麥,為「杜蘇芮」的替補。2023年7月超強颱風杜蘇芮及其殘餘為中國多地帶來暴雨,為西北太平洋有紀錄以來經濟損失最高的熱帶氣旋之一。

「海星」則由越南提供,取代被除名的「蘇拉」。2023年9月超強颱風蘇拉襲港期間,天文台一度發出十號颶風信號。

「天馬」是中國提供的名字,為「海葵」的替補。2023年9月強颱風海葵的殘餘在本港觸發世紀大暴雨。
33👍166💩5👎1🖕1
香港以南海域有零散雨區發展,並向東北移動。

預料本港南部地區將率先受其影響,讀者請留意天氣變化。
🐳41👍9💩433
[本地有感地震報告] 香港天文台地震網絡偵測到市民報告的本地有感地震。天文台將會儘快公布進一步分析資料。
🤔33😱18💩11🌭3🤪3👾2👍1🤨1🗿1
[本地有感地震報告] (更新)據香港天文台的初步分析,2025年5月29日(星期四)下午1時17分廣東河源發生一次 4.3級地震,震中位於北緯23.73度,東經114.71度附近,即廣州之東北偏東約160公里(即距離香港之東北偏北約170公里),震源深度約10公里。

有市民向天文台報告表示感到這次地震。
😱33👍5🌭4👾21💩1🥱1
[本地有感地震報告] (更新)據香港天文台的初步分析,2025年5月29日(星期四)下午1時17分廣東河源發生一次 4.3級地震,震中位於北緯23.73度,東經114.71度附近,即廣州之東北偏東約160公里(即距離香港之東北偏北約170公里),震源深度約10公里。

香港天文台接獲超過十名市民報告,表示感到這次地震,震動維持數秒。初步分析顯示本港的地震烈度為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表的第III (三)度,即室內有感。類似小型貨車駛過的振動。

有關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表的詳細解釋,請參閱以下網頁︰https://www.hko.gov.hk/tc/gts/equake/mms.htm
👾295👍3😱3💩3🥱1👨‍💻1
珠江口至深圳附近正有較強雷雨帶發展,並進一步靠近本港, 短期內本港部分地區雨勢較大及有雷暴。
🐳32🖕4🌭32💩2😭2
[暴雨速報] 天文台在下午4時25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表示香港廣泛地區可能或已錄得每小時30毫米的大雨,而且雨勢可能持續。
🐳62🤣6💩32😁2😎2🔥1🤡1
[暴雨速報] 天文台在下午6時45分取消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雖然暴雨警告已經取消,但市民仍須警覺有關河道氾濫可能帶來的危險。
💩23👎6👏32🕊2🤣2🤬1🍌1
受低壓槽影響,本港下午出現大驟雨,天文台一度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截至晚上8時,多處地區今日已錄得超過50毫米雨量。

本港正逐漸轉受偏東氣流影響,預料未來一兩日強對流風險有所減少。然而,部分地區,特別是東部,仍可能有一兩陣驟雨。
🐳43😭54👍3🤬3💩1🫡1
受東風潮影響,天文台發出強烈季候風信號。本港離岸及高地正吹強風,維多利亞港內的北角測風站亦一度錄得強風。

與此同時,東風潮亦帶來一些低層降雨,局部地區,尤其是東部的雨勢或較頻密。

預計明日端午節風勢仍然較大,並有幾陣雨。讀者外出進行戶外活動,特別是水上活動時,應留意大風可能引起的風險。
🆒43👍9👏31🥰1🤬1🐳1😐1
影響南海中南部的西南季候風將於本週後期至下週初重新增強,加上副熱帶高壓脊主體西伸北抬,預料該區屆時有廣闊低壓槽發展。

副高西伸北抬的幅度,以及西南季候風的強度等因素,均會影響偏東風與西南氣流的實際匯聚情況。因此,該廣闊低壓槽會否發展為熱帶氣旋,可謂言之尚早。

近年社交媒體不時流傳個別電腦模式、單一預報的截圖。然而,熱帶氣旋會否發展,除了視乎大氣環境的變化,亦涉及尺度較細的對流發展,單憑一個電腦模式並無法捕捉大部分變數。因此,氣象機構往往會參考集成預報,以判斷熱帶氣旋生成的概率。
34👍184🤬4🤡4🥱3🐳3🥰1
與低壓槽相關的強雷雨帶正影響珠江口以北的內陸地區。由於偏北氣流較弱,現時低壓槽往南推進的速度較慢。

目前本港吹西南風,惟近地面及大氣中低空的風力不算強,氣流亦未有在夜間於沿岸抬升。然而,探空數據顯示大氣環境相對不穩定,配合日間增溫及低壓槽緩慢南移,本港附近或有零散對流發展。

按照現時預測,本港今明兩日間中有驟雨,讀者外出前宜留意天氣變化。
🐳56🥱9👍53👏1😡1
2025/07/14 19:14:33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