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Web Link
天文台於晚上9時45分發出寒冷天氣警告。

預測明早市區最低氣溫12度,新界再低一兩度。
95🤣13🤷‍♂85👍5🤷‍♀3👎3🤷3😢2😁1🫡1
【倒春寒的三月下旬】尚有兩日便踏入四月,但冷空氣依然「夠力」為本港帶來顯著降溫。天文台於昨晚(29/03)9時45分發出寒冷天氣警告,為該警告自1999年設立以來,入冬及入春後的第二遲發出紀錄。

截至上午8時40分,天文台總部錄得的今日最低氣溫為12.7度,而新界地區則普遍寒冷,部分高地氣溫更降至接近嚴寒水平。

預料明日(31/03)天氣仍然相當清涼,隨後數天氣溫有所回升。
82🆒25👍11🤬64🤡3🖕2👎1🥰1🫡1
天文台於今日起開始針對現有的雷達圖及衛星雲圖加強服務。

64公里範圍今日起增設離地面2公里高的圖像,比以往預設提供3公里多一個選擇。每逢深秋至初春受東風潮或北風潮影響期間,即使有降雨,對流抬升高度一般都較低。因此2公里高的圖像或能夠比3公里高的圖像顯示更多「低層雨區」,令市民更易掌握實際的降雨情況。

同時,現有的128及256公里範圍的雷達圖像更新頻率會即日起加密至每6分鐘一次。

另一方面,天文台亦開始增設「全日可見光」衛星圖像及韓國GK-2B衛星的氣溶膠光學厚度圖像,以加強監測華南及南海北部的天氣和能見度。「全日可見光」衛星圖像以深度學習方式產生虛擬可見光圖像。相較傳統紅外線圖像,「全日可見光」圖像可以補充夜間缺乏「真彩可見光」圖像的空缺,有助更仔細觀察雲團的細節,例如捕捉熱帶氣旋的低層環流中心的位置。
👍529🫡32
日本政府今日公布「南海海槽巨大地震」的全新受災評估報告,若果發生最壞情況的「全面斷裂」9.1級地震的話,死亡人數將高達29萬8千人,比2012年的評估僅少約2萬5千人,經濟損失則增加接近三成。

震度及海嘯高度方面,與2012年的評估相若,但海嘯導致的水浸面積,由於使用了更貼近現實的地形數據作分析,因此比12年的評估增加約三成。

而今次亦首次公布南海海槽「半邊斷裂」的受災評估,若果南海海槽西半部率先發生八級以上地震,海嘯會導致6萬6千人死亡。若果東半部於數日後再發生八級以上地震,海嘯導致的死亡人數會再增加約7千9百人,兩次地震合共會導致7萬4千人死亡。

相反,東半部率先發生地震,隨後西半部才發生地震的話,合共會導致約4萬2千人死亡。

雖然「半邊斷裂」導致的死亡人數相對較少,但若果地震分開兩次發生的話,不少建築物會在第一次地震中受損,再遇上第二次地震的話會導致更多建築物倒塌。當局估算會比單獨發生多3萬棟建築物倒塌。

MET WARN早前邀請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西村卓也教授深入講解南海海槽地震;「全面斷裂」和「半邊斷裂」有何分別?即刻去片:https://youtu.be/WqpYYOm0mVE?si=5RWf6tSC9m1sT-D9
😱52🙏33👍103🤡2🫡2
踏入四月,東北季候風繼續為本港帶來寒冷天氣,不少自動氣象站今日錄得破四月份新低氣溫。天文台目前仍然維持寒冷天氣警告,為該警告於1999年設立至今第二次需要於四月份生效;而對上一次天文台於四月份發出寒冷天氣警告,則為2007年。

截至上午8時40分,天文台今日錄得的最低氣溫為12.9度,為2007年以來四月的最低紀錄。新界普遍寒冷,而昂坪及大老山更分別降至7.0度及6.6度,兩者均是創站以來的四月新低,更是兩站首度於四月錄得嚴寒水平氣溫(7.0度或以下)。

預料一股乾燥偏東氣流將逐漸取代現時正影響本港的東北季候風,本週氣溫將逐步回升至溫暖水平。

(更新:天文台已於上午9時40分取消寒冷天氣警告。)
5017👍11🆒5🫡3🥰2😢1🖕1
【一年容易又DSE】中學文憑試嘅筆試部分今日已經開考,而聽日就係主科嘅第一科,MET WARN喺度祝各位應屆考生金榜題名,科科5** !

喺度再次提醒各位考生,根據現行嘅準則下,即使天文台發出紅色暴雨警告,只要考評局無另外宣佈,當日嘅所有考試係會如期舉行。考評局嘅相關指引亦有提及,一但紅色暴雨警告於考試時間前生效,就會彈性處理開考時間,一般而言會先延遲約15分鐘開考,並會因應需要再延遲15分鐘。

而根據天文台預測,嚟緊一星期本港天氣大致穩定,但正所謂天有不測之風雲,各位考生出門前都應該留意天氣狀況,免失預算。

#METWARN #天氣預警 #2025DSE
👏32🙏20🔥74👍3💋1
過去數日,本港經歷了一次「倒春寒」。天文台一度發出寒冷天氣警告,為入春後第二遲發出,多個氣象站更打破四月最低溫記錄。

是次降溫過程出現較大預報誤差,主因是冷空氣較傳統電腦模式預測強,順利翻越南嶺,並由北方直接抵達、滲透本港。此外,南支槽的活躍範圍亦較預測南,除了有利冷空氣進一步南下,槽前較預期持續的降雨亦觸發更明顯的「蒸發冷卻」,加深降溫幅度。

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模式在是次降溫過程中表現較佳,預測降溫幅度較傳統電腦模式顯著,對實際大氣狀況的拿捏亦較合乎實況。

然而,由於人工智能模式仍在發展初段,其預報能力是否穩定優於傳統電腦模式,難以蓋棺論定。其中一個非基於單一個案,而是持續評估電腦模式準確度的方法,為分析500百帕位勢高度的預報誤差,並從中判斷電腦模式能否掌握大氣情況的變化。而根據去年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發布的報告,人工智能模式在此方面或有較好表現。

另一方面,基於電腦模式的解析度限制,其氣溫預報不能照單全收,須經過後處理才能做出公允對比。人工智能模式能否更準確預報香港此彈丸之地的天氣,仍須等待更多個案和數據分析才可再作定論。
44🫡18👍17🕊8🖕2🤣1
受一道雲帶影響,本港有幾陣驟雨;截至正午12時,新界北部、大嶼山部分地區今日已錄得超過10毫米雨量。

從天文台近日公開的2公里雷達圖可見,本港附近受零散藍色雨區覆蓋;相反,雨區在3公里雷達圖上可謂接近毫無蹤影。這代表今日影響本港的降雨出現在較低的高度。
👍45🐳212🤡2👎1🤣1💋1😭1😡1
接近週末,冷暖氣團會在華中交匯,所形成的低壓槽會發展為一道冷鋒,預料在週六橫過廣東沿岸。

各大電腦模式預料,冷鋒南下時或為華南內陸帶來較強降雨,但本港屆時天氣仍須視乎雨帶靠近沿岸地區時的變化,電腦模式難以提早數天準確預測。

現時預測不穩定天氣的風險主要集中在週六。冷鋒過後,週日起天色好轉,早晚稍涼。
👍6225🐳12🤬11🥱7😁5👌5🤡3🫡3🆒3👎2
預料與一道冷鋒相關的雷雨帶會在明日日間南下及橫過華南一帶,並為該區帶來不穩定天氣。

基於現今科技限制,該雨帶對本港的影響仍難以斷定,但明日已計劃戶外活動,或須於戶外工作的讀者務必留意惡劣天氣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冷鋒橫過華南一帶後,本港將轉吹北風,且風勢頗大。現時預料明日稍後至週日初時離岸及高地風力間中達烈風程度。打算明後兩日進行戶外活動的讀者,亦應留意大風的影響。

此外,明日亦是文憑試資訊及通訊科技的應考日,考生前往試場及完成考試後,均應留意天氣狀況,並帶備雨具傍身。
👍49🐳19🫡75😢2👏1🦄1👾1
零散雨區正在廣東沿岸發展,並為本港帶來幾陣驟雨及雷暴。

與冷鋒相關的主要雷雨帶則仍在廣東內陸,並繼續向南移動,可能會在下午較後時間至黃昏影響本港,屆時本港天氣或進一步轉差,讀者應密切留意天氣變化。
🐳48👍7🤷‍♂322
與冷鋒相關的雷雨帶正向南移動,預料會在未來一兩小時由北至南影響本港,部分地區可能出現強陣風。

冷鋒橫過本港後,本港將轉吹北風,風力會再增強,當中離岸及高地風勢會較大。位於高地的昂坪現已錄得烈風程度風力。
32🐳16👍5🌚3👨‍💻21
天文台在下午5時15分發出強烈季候風信號。

冷鋒正橫過珠江口一帶,該區風勢正在增強,香港西部的流浮山已錄得強風。

預計今晚至明早初時華南沿岸氣壓梯度緊密,風勢較為強烈。讀者應注意大風可能造成的風險,特別是離岸、高地、空曠和偏北風當風的地區。

同時,天氣亦會顯著轉涼。預料明早市區最低氣溫約17度,新界再低一兩度。
👌26👍10🕊6🫡52🦄2
過去數小時,本地風力明顯增強。目前本港普遍吹強風,離岸海域和高地間中吹烈風。

八個風球參考測風站中,已有四站錄得強風,當中長洲一度吹烈風。此外,青洲、大老山的陣風達暴風程度。

是次東北季候風強度屬四月少見。歐洲電腦模式事前評估的極端預報指數(EFI)超過0.9,顯示預測風力偏離平均氣候分佈。

地面天氣圖可見,現時華南沿岸氣壓梯度相當緊密。500百帕天氣圖則顯示,切斷低壓罕有於四月深入南下至東亞地區,地面冷空氣亦因而長驅直進抵達廣東沿岸。
👍4464👎21🤔1💩1
內陸沙塵正伴隨東北季候風南下,現時珠三角部分地區的PM10濃度已超過每立方米300微克,屬非常不健康的水平。

現時預料東北季候風會在今日(星期日)稍後逐漸緩和。環保署指出,屆時將不利區內污染物擴散,今日及隨後數天部份監測站的健康風險級別或會達到高或以上水平。

有長期呼吸系統疾病或慢性病的讀者,應注意空氣污染帶來的健康風險。
🤮84🤬14😱9🥴6🖕5🙊43💊3👍2🗿2👾1
受到源自華北的沙塵天氣影響,昨晚起本港空氣質素逐漸轉差,今日環保署公布的空氣質素健康風險達高至甚高級別,普遍地區的PM10濃度亦超過每立方米200微克。同時,多處地區能見度亦明顯下降,遠處景物彷如被披上一層「白紗」。

早前電腦模式預測沙塵只會南下至廣東北部,但最終沙塵伴隨強度較高的北風潮翻越南嶺,並抵達珠江口一帶。對上一次香港受顯著沙塵天氣影響,已是2010年3月下旬。

隨著廣東沿岸風勢轉弱,污染物將較難擴散,預計未來一兩日沙塵仍會沉積在珠江口附近。空氣質素至少要待本週中後期,才有望因本港轉吹偏南氣流而逐步改善。
💩65🤬22🕊6👍43🫡2🔥1😁1🤮1
本港今日繼續受沙塵天氣影響,中午時分各區的空氣質素健康風險級別普遍在高至甚高水平。

從天文台在大帽山拍攝的天氣照片可見,近地面能見度較低,沙塵天氣集中影響近地面。相反,較高空則天朗氣清,可見藍天白雲。

根據今早探空數據,大帽山山頂以下的高度出現微弱逆溫層,不利空氣污染物向上擴散,加上空氣中的浮沙因重量而沉降至近地面,導致近地面空氣質素較差,能見度亦較低。

另外,西風槽通過後,由於轉受槽後較乾燥的下沉氣流影響,預料天氣會轉晴,雲量減少,並導致污染物積聚於近地面,而高空天朗氣清的情況。

(圖片來源:香港天文台)
🤮82🙊22🖕8😡4🤬3😭3👍1🔥1👏1😁1🙈1
受大陸氣流影響,本港天氣乾燥及陽光充沛,日出後多區氣溫明顯上升。接近中午,本港普遍氣溫已達30度或以上;同時,相對濕度降至百分之30或以下。

截至上午11時30分,天文台總部已錄得最高氣溫30.9度,為今年首次錄得逾30度的氣溫。
🔥66🤮10👍73🌚2🤨2🖕2
【寒冷酷熱警告包攬的四月】天文台於下午1時45分發出酷熱天氣警告,為有紀錄以來最早,打破2022年於4月29日發出的紀錄。

截至下午1時40分,天文台總部的氣溫已升至33.0度,為四月次高紀錄,亦是自1884年有紀錄以來第二次於四月錄得酷熱水平的氣溫(33.0度或以上)。

本月初受東北季候風影響期間,天文台一度於4月1日錄得接近寒冷水平的氣溫(12.9度),但短短兩星期後氣溫便上升至酷熱水平,導致今年四月的月溫差高達破紀錄的20.1度。
🔥72🤯16🖕14🤣6😱54😁4🙈4🌭3🤬2🤮1
香港迎來本年第一個酷熱日,多達15個氣象站打破4月最高溫紀錄,其中3個更錄得極端酷熱水平的高溫(35.0度或以上),打破香港境內最早錄得極端酷熱的紀錄。上水更錄得36.3度,打破4月香港境內最高溫紀錄。

新界多地日夜溫差頗大。北潭涌氣溫在清晨達寒冷水平(11.4度),同日下午卻升至接近酷熱水平(32.9度),刷新香港四月最大日溫差的紀錄。

受西風槽後下沉氣流和微弱大陸氣流影響,本港天氣晴朗、相當乾燥,風勢頗為微弱,有利晚間出現「輻射冷卻」;日間雲量同樣較少,陽光能直接照射在地面,使陸地迅速吸熱,氣溫亦顯著回升,因而日夜溫差相當大。

預料接近週五香港會轉受偏南氣流影響,天氣仍然炎熱但會轉為潮濕。
🔥63🤬85👍5🤯5🌭3🦄3💊3🤔1🎄1
2025/07/14 21:02:20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