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Web Link
有时候觉得网络女权真的只是另一种粉丝圈,控评刷榜网暴出征。
泥中语
有时候觉得网络女权真的只是另一种粉丝圈,控评刷榜网暴出征。
当然我可能也只是老粉看到新粉要嘴酸两句而已...
但严肃说,我真的很不喜欢网暴和出征。记得之前豆瓣上有人说了一句自己不喜欢上野千鹤子,然后被“挂”,连帮TA说话的人也都一一被“挂”起来,后来那个被网暴的人销号了。
这种“女权”是走入完全的暴力和邪恶了。
话说我通常只有两个状态:

1. 要做好多事情,手忙脚乱
2. 没事情要做,要陪陪

有时候也可以是叠加态的:要陪陪+手忙脚乱
我很惊奇的是,大家不是这样的?大家平时没有那么多要做的事情吗?
最近身边经历了很多人因为自闭谱系或者注意力障碍被误解的事情。

用“健全”的社会逻辑来看,我们的行为必然是奇怪的、怀揣恶意的、自私的。甚至我们的委屈也少有人理解:你们为什么不去解释?说清楚就好了!

但实际上呢,往往是我们越说,对方就越认定我们遮遮掩掩、图谋不轨。
我觉得“不解释”也不是好策略。最好的情况是:

1. 我们先给出解释。
2. 有旁观者愿意第一时间为我们进一步用“健全”逻辑也能听得懂的话再说一遍。
一些更为“简单”的误解的例子:

这个人怎么不排队! => 注意力障碍没看到队伍
这个人怎么乱扔垃圾! => 注意力障碍根本没发现手里拿着的东西掉了
这个人怎么血口喷人! => 自闭谱系根本没发现自己讲的话怎么伤到了对方,甚至被骂了也还没理解呢
这个人怎么刁难人! => 自闭谱系人提出了和感官过敏相关的症状相关的需求

更为复杂的误解里,当事人甚至很有可能根本无法理解误解究竟从何而来。更不幸的是,这种“不理解”往往还会对当事人的心理会造成更大的次生伤害:孤立无援、无力解释、习得性无助、情绪陷阱。
所有这些,在线上空间很可能会变本加厉。

有些人因为各种原因在线下已经更容易被误解,本来是到线上来逃难的,没想到遭到的却是网暴和开盒。

这完全违背了网络最初的建立者的本意:开放网络应该是所有人都可以自由来去的空间。
泥中语
我觉得“不解释”也不是好策略。最好的情况是: 1. 我们先给出解释。 2. 有旁观者愿意第一时间为我们进一步用“健全”逻辑也能听得懂的话再说一遍。
感觉我有点把“消除误会”的责任放在受误解的人那一边了。

但我对另一边我能说什么呢?多些善意?不要非逼着别人公开自己的障碍情况?

可说这些话,另一边真的能听进去吗?
Forwarded from 羊咩咩
成瘾真的是个人选择吗?

贫困、战争经历、童年创伤、甚至胎儿期的家庭窘境都会极大增加一个人出现毒品成瘾或烟酒成瘾问题的可能。

你没有成瘾问题,很可能并不是你意志力坚定,而是你从胎儿期开始的生活就比别人顺遂一点点,仅此而已。
Forwarded from 羊咩咩
这些话有时候我不敢说。我怕说了之后,那些相信社会达尔文主义和优生学主义的人得出的结论,不是给成瘾者更多关怀,而是禁止穷人生孩子。
今天看到一个帖子,是说美国人的税金正在资助以色列政府杀害巴勒斯坦平民,包括很多巴勒斯坦小孩。
然后我想我们中国人的税金在做什么?在造关押维吾尔人的集中营。在造把维吾尔小孩关起来强行灌输汉人文化的“学校”。
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大概是六年级,就有一种在现实生活中格格不入,想要逃向网上寻找慰藉的想法。所以长期以来,我是对网络和网友带有不切实际的美好幻想的。

直到最近才慢慢意识到,网上其实也是只是很多普通人:有些人在网上表现出最好的一面,渐渐地把这些“好”带到了现实中。也有些人在网上表现出最坏的一面,甚至渐渐地把这些“坏”这些仇恨也带回到了现实中。
不要说骂女人无法让社会更公正,骂任何人都不会让社会在任何方向更公正。

骂人不是“网络社运”。骂人大多数时候只是在干扰正常讨论,伤害自己和别人的情绪而已。(对,“爽”和心理健康有时候是背道而驰的。)
另外,不纠察别人的语气(tone policing),是说不要去纠察别人意图叙述自己经历的时候自然流露出的情绪。不是说应该不讲事实只讲情绪,也不是说应该有意去用情绪模糊对事实和逻辑的讨论,更不是说应该骂人。
随机掉落的小提醒:

如果某个网站、团体、社群、或个人,让您的情绪常常沮丧、无助、仇恨、惊恐、渴望暴力、或大起大伏,您可能该开始做逃离的计划了。

如果某个网站、团体、或社群,让您对不甚了解的“自己人”完全信任充满依赖,您可能该开始检查那些“自己人”的可信度了。

如果因为某个网站、团体、社群、或思想,您开始对根本不了解的人强行传播某种理念或“出征”,您可能该开始做停手和逃离的计划了。
2024/06/01 17:19:11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