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Web Link
@菊厂刘掌柜:有个网友问 30 多岁土木行业,已经干了小 10 年了,整个行业不行了,如何转型?
我说了个思路,埋钉子。
现在 30 多岁,再问这个问题的话,是之前没有埋钉子思维,现在临时找,确实不容易一下子有思路。
什么是埋钉子,就是进入社会后,谁也不知道如何变化,这个时候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在不同的时期,拿出时间和精力,自己不停的钉钉子。
比如你在上班,发现自己能码点字,就埋个钉子写出来文章,不一定马上火,但这个钉子要埋。
你在上班,做土木的,会跟装修的师傅打交道,你就埋钉子,跟他们保持关系,周边有朋友邻居什么的,要装修的话,你牵线搭桥介绍下,一来二去越来越熟,又埋了个人缘的钉子。
再比如工作几年,你买车了,发现车挺好玩,就跟一帮修车的改车的熟了,再不济分享点玩车的心得也行,慢慢的进入到车这个行业了,就是埋钉子而已,也不一定指望以后完全干这行。
当你钉子埋的足够多的时候,万一哪天想转行了,就把这些钉子一个一个审视下,看哪个最适合,干这行去。
埋钉子,本身就是未雨绸缪,就是在暂时不用的地方下饵料,哪里有鱼谁也说不准的,但你胜在下杆多,一定机会也多
@顾扯淡:刚看了个日本爱情动作片。

演员是我的菜,肉戏不错,但剧情特别致郁,感受到了导演深深的恶意。。。。

讲女主曾经是个有点小名气的偶像,毕业以后在东京都的港区经营了一家 club,生意不错,收入颇丰。

但这家店为什么成功,除了女主的经营手段,还和她背后的社长金主有关,是个特别脸熟的老男人,女主为了向上爬,做了这个老男人的情妇,老男人对女主毫不尊重,单纯就是当个玩物,但是很舍得给钱。

这样的生活女主觉得没什么好,也没什么不好,就这样随波逐流的生活着。

直到某一天,女主又是照例深夜后去便利店买吃的,被罗森小哥也就是男主打招呼,说我曾经是你的粉丝,问女主近况如何,当得知女主现在开 club 的时候,有问女主他能不能下次也去,就是想和女主多接触。

女主挺善良的,看看了小哥劝他还是不要,因为你这边赚钱也不容易,你这点时薪在我那边 2 分钟都不够,但后来小哥还是去了,女主很高兴,被便利店小哥的天真所打动,女主知道小哥没钱,也不在乎,最后两个人还是瞒着老男人在一起了。

不过老男人到底是老男人,他通过一些迹象,发现了女主有了新的爱人,于是在一次 club 的活动上,他狠狠羞辱的女主和便利店小哥,这里是段挺重口的虐待剧情,结束以后老男人让女主还钱,并且对 club 撤资。

最后的场景是重新变成穷人的女主和男主在便利店门口发呆,两个都沉默不语,就我感觉这里应该是个下小雪的场景,可惜不是。。。

看着哭泣的女主,便利店男生突然对女主说:“我们结婚吧。”
女主哭着表示:“可我是一个情妇啊。”

便利店小哥一把抱起女主,说我不在乎,没有关系的。

这时候音乐响起,影片在两个的人拥抱镜头下画面慢慢定格,同时开始出演员表,出工作人员字幕。

我觉得还不错,也算个 Happy ending。










谁知道这时候画面一黑。。。。

又出了字幕,全黑的画面正中几个大字,写 “两年后”

影片以争吵和打碎东西的声音从新开始,开场就是便利店小哥对着穿居家围裙的女主大吼,说 “我就是喝点酒,花我自己的钱,有什么错啊!”

在女主哭着指责男主不上进的时候,小哥开始用:“你这种人怎么知道我的压力,含着 XX 就能有钱的荡妇没有资格教训我” 之类的话还击,女主气的发抖,两个人不欢而散。。。

影片最后以女主一个人在便利店打工来结束,看的我 [摊手][摊手][摊手][摊手][摊手][摊手]
@止痛胶囊成吨吃:重温了几集《还珠格格》,发现真的太有意思了。第一集贪官儿子娶妻前夜,小燕子溜进贪官家里想偷点东西,偶然看到被强抢逼迫出嫁的女孩上吊寻死,她把女孩救下来,并在第二天替新娘子出嫁,并大闹传统成亲仪式现场。
紧接着下一集,却重现了一个特别像成亲的仪式场景,是小燕子和紫薇结拜成姐妹。两个女孩跪在月亮下,被大院儿里的朋友孩子们围着。
小燕子说,请天上地下的神仙、朋友们、看得见看不见的人、鱼儿猫儿狗儿鸟儿蛐蛐儿老鼠各种昆虫动物、还有花儿树儿云儿月儿来作证,我今天与夏紫薇结为姐妹,好吃同吃,好穿同穿,如果违背,被乱刀砍死五马分尸。
紫薇说,皇天在上,厚土在下,我夏紫薇和小燕子情投意合,结为姐妹,以后患难扶持,欢乐与共,不离不弃,如有违背,天神共厌。
在起誓过程中,小燕子不知道自己具体何时出生,就直接以紫薇生日的前一天当作生日,成为紫薇的姐姐。
小燕子也不知道自己姓什么,紫薇对小燕子说:“现在我们是姐妹了,以后别人问你姓什么,你不要再说不确定或不知道,我姓夏,你也跟我姓夏吧。”
她们的仪式比第一集的传统婚嫁仪式更像仪式,她们的誓言不再敷衍地用古式模板,而是用自己的语言从心而发,以自己能想到的最残忍的事作为惩罚,只为了和对方成为亲人。
紫薇以母姓为姓,寻不到父亲,小燕子更不知父母是谁。按照古代所谓的宗代传承,像紫薇和小燕子这种“无根无源”的女人是没有故乡的。但在这一晚后,她们都姓夏,成为彼此的故乡。
鱼儿猫儿狗儿鸟儿听见了,花儿树儿云儿月儿也记住了。
@灰大Miu:所以经典是经典……言情浪漫是文学外壳,创作的内核却是磅礴的生命力+反传统
@花落成蚀:刚见了新加坡国家公园局的朋友,聊了下野猪的问题。有些信息我觉得挺有参考性。

1 新加坡的野猪主要来自马来西亚,可能一度达到了小几千头。考虑到新加坡就这么点大,还是个岛,这个数量和密度都相当惊人,可能比国内很多地区都严重。

2 新加坡也出过野猪伤人的事情。同时,野猪破坏野地生态平衡的问题也特别严重。有些林地的树木自然更新,被拱地吃种子、苗的野猪给打断了。

3 他们一度参考香港曾经的经验,试图通过给野猪做绝育来控制。但算了一下,发现做绝育这个事情,做不过来,同时绝育完的猪的破坏力还是存在。

4 因此抓了之后就不能让野猪回归自然。

此处岔开说一句,我跟朋友说国内现在用狗猎捕野猪,他冲我直乐。还能这么搞?

5 新加坡是通过陷阱笼来抓野猪的。

6 网上有那种一个大圆笼子,“哐” 一下砸下来,把一群猪给套住的视频。这种笼子不好用,戏剧效果大于实际效果。

7 抓野猪的笼子,门能够活动就行了。门用网络控制,也不要 “哐” 一下砸下来。笼子里放臭了的面包之类味道大的食物(他们甚至用野生榴莲),吸引野猪进去。开始野猪会非常谨慎,所以不要一开始就抓,这样做不到一网打尽。要一天把门往下放一点,一天放一点,最终门直接接地但不锁,猪想吃东西,会用鼻子把门抬起来再钻进去。门要做成外部能开,内部打不开,这样猪进去后,就出不来。这么做容易抓到一群猪,效率才高。

8 他们有两种笼子,一种是铁笼子,一种是用软质笼网做围挡的软笼子。两者抓猪的效率没有本质区别,但后者有两个优势:第一,轻,扛着铁笼子进林子累死了;第二,猪被关住以后会应激到处撞,铁笼子会导致口鼻出血严重,软笼子不会,这样抓猪猪不会太痛苦。

9 通过若干年的管控,现在新加坡的猪已经不算他们部门的重点关注对象了。如今新加坡管理部门最头疼的动物,排前三分别是长尾猕猴、水獭和鸽子。

10 他们非常乐意和国内分享经验。
@阑夕:马老师昨天去了蚂蚁集团 20 周年大会讲话,朋友圈里的阿里员工都有种过年的振奋情绪,这是马老师独一无二的价值,换多少 CEO 都起不到相同的作用。

当然了,把本来可以长出飞翅的蚂蚁打回尘土里,也是马老师的「功劳」,2020 年 10 月上海外滩金融峰会的演讲历历在目,在那些更抓眼球 —— 以及惹出麻烦 —— 的暴论之外,可能很少有人记得马老师还很自豪的宣布了已经连夜完成了对蚂蚁集团的定价,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融资定价,而且发生在纽约城外。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如果算上支付宝(蚂蚁的核心资产),阿里每次大的争议和影响,其实都发生在这里。

2010 年马老师为了合规牌照单方面剥离支付宝,引发了行业里的商业契约大讨论,并花了很长时间修复信誉问题;

2014 年微信红包被马老师评价为「偷袭珍珠港」,应激之下把没做成「阿里版微信」来往 App 的集团 CEO 陆兆禧给拿掉了;

2016 年支付宝开始了第一次社交化尝试,「圈子事件」引起全网嘲讽,连带着让「马云最信任的女人」、时任蚂蚁 CEO 的彭蕾担责下课;

2020 年上海外滩讲话事件,硬生生断掉了蚂蚁的 IPO 进程,造就了一个最深的资本堰塞湖,杭州的别墅开发商们也含泪没收了一大批定金;

2022 年蚂蚁管理层井贤栋和倪行军被双双踢出阿里合伙人的名单,并非做错了事情,而是为了继续推动拆分蚂蚁的工作,断绝关系;

周国平写过:「如果可能,就做命运的主人,不向它屈服;如果不可能,就做命运的朋友,不和它较劲。」

蚂蚁可能用了 20 年的时间,才读懂了这句话。
@isekisi 里的旋转小字:今天和小菜去 Target 买东西,他结账时选择人工通道,然后很自然地问工作人员,can you please do the price match for me?工作人员电脑操作了一下,我们本来 55 美元的账单就变成了 46 美元…… 我在旁边都看呆了,还能这样?

于是我查了一下,Target 实体店有自己的系统可以和 Target.com, Amazon, and Walmart 做 price match,顾客需要做的只是问一下。难道我是世界上最后一个知道这件事的,突然觉得自己损失了一个亿

PS. 我又去 reddit 和 tiktok 仔细搜了下,发现这个 price match 的 policy 是真,target 有这个系统也是真,但是不同的店规定不一样。我家门口的门店会帮顾客查(起码小菜说他每次去工作人员都不会拒绝),有些门店的工作人员有权利要求顾客自己查。如果你家门口的店不主动帮你查,你只要给店员看网上更低价格的截图就可以,Google Shopping 就可以帮你一键对比几家零售店的价格。

@你要不要听听看你在讲什嚒:price match 是什么?

@isekisi 里的旋转小字: 比如我们今天买的 bone broth 在我家这里的 Target 售价 $7.99,他们系统里查到 Walmart 只卖 4.99,那就会按照 4.99 卖给我
@桂曙光:《贫穷的本质》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要点是什么?

核心要点如下:

首先,指出穷人面临的健康困境。他们常因收入低难以获取优质医疗资源,甚至会为省钱而放弃必要治疗,也缺乏预防疾病的意识,像不愿花钱进行疫苗接种等,而健康不佳又进一步阻碍他们摆脱贫困。

其次,谈到教育方面。贫穷家庭往往忽视教育投资,一是因为当下生活压力迫使孩子早早去挣钱补贴家用,二是对教育长远收益认识不足,使得贫困在代际间较难打破。

再者,关于金融信贷。穷人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多依赖高利息的民间借贷,这加重了经济负担,限制了他们做小生意等改善经济状况的机会。

然后,在日常生活消费上,穷人有时会购买看似便宜却质量差的商品,从长远看反而增加了生活成本,且易陷入消费的恶性循环。

另外,信息匮乏也是关键因素,他们不太了解新的技术、政策以及市场机会,难以做出有利于脱贫的决策。
@张兽医 - 长居广州:非洲黑人到底懒不懒?
我现场观摩十几天了,结论是不懒。反而还很吃苦耐劳。

我们地里在砍树,一天五十来个临时工,按天结算。那块地本身比较大,离附近镇差不多八公里。临工大部分来自那里。
大部分是年轻人,三十来岁的,成家有孩子的主要,还有几个年纪大的。有个叫飞利浦的和我同岁,很沉稳。第三天就当了监工了。

这些人有的条件好有自行车,有的没有自行车都是走着来。早上六点开工,四点起床就出发,两小时走到地里。下午五点下班,走两小时回去。
每天还有十几个来,要工作,但我们工具不够,没办法加人。

还有,这些人里大部分是不带饭的,中午休息三小时,就吃芒果,喝河水。
我们想送干净水去,他妈的四处买不到带盖大水桶。我们驻地是地的三十公里外。

只能等十几天后,我的合伙人小王买了水净化系统,到时候地里就有干净水了。

我没来非洲之前,多次说过黑人并不特殊好吃懒做,和中国人本质上没区别,那会儿属于远程云推断。
现在是现场观摩了。

@李子暘 Lee: 几十年前,外国人来中国参观工厂,觉得中国工人很懒。19 世纪,到日本的外国人,觉得日本人很懒。现在,我们觉得欧洲人很懒很善于享乐,其实,荷兰人在 “海上马车夫” 的时代,也是一天拼命干十几个小时的 —— 人们往往把短期的时代现象夸张为民族属性甚至扯到基因层面。
@纯银 V:网友:“多年前看马云访谈,说一个 CEO 如果对自己的产品了如指掌,他应该被开除,因为没有时间去思考价值观与战略…… 看到这个访谈的时候我都震惊了,难怪 TB 会变成数码博主流畅度评测 App,用户体验极差。”
我:马云这句话本身没问题,CEO 不需要 “了若指掌”。但了解到什么程度,不同性质不同阶段的公司完全不一样。

马云这句话对同时开辟电商,支付,云计算三线作战的,当时的阿里集团来说是成立的。2015 年前,互联网技术革命大潮滚滚而来,马云的思考重点是在这一波互联网革命中,阿里集团需要去争夺哪些高地,踏上哪些浪头,最终也的确三线作战成功。

以及大作战可能需要十万人级别的大集团,电商赛道必须集中力量办大事,价值观对于管理十万人齐心协力至关重要。(同样十万人的腾讯从来都是一盘散沙,因为腾讯主线业务并不需要集中力量,分散投资,独立演化才是最佳策略)

也就是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马云要做的是技术革命浪潮中的底层商业思考。如果他分心去了解自己不懂的产品和技术,势必会对商业思考造成干扰。

腾讯靠智囊团来解决这个问题,百度从来都没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江河日下),美团则是王兴和王慧文的黄金搭档,王兴更多负责底层商业思考,王慧文和其他两三个特别能打的猛将开疆辟土。

马云之所以能这么做,也是因为吃到了最大的一波互联网增长红利,他有足够的人才与资源去落地深思熟虑的战略,同时击溃 eBay 后又没有任何像样的对手,对于执行落地中的偏差有着很强的容错率。

与之相比,优酷土豆合并后面对腾讯与爱奇艺的凶狠进攻,饿了么面对美团的凶狠进攻,容错率很低,这时管理层不懂业务的弊端就暴露了出来,不仅不赋能还猛扯后腿,根本打不过对手。阿里大文娱的业务整体上一塌糊涂,也是马云留下来的管理风格南橘北枳的缘故。

很多名人名言,都只是 “他当时的最优解”。

理解这一点,名人名言就只是一个段子而已。

比如彭蕾的名言:“无论马云的决定是什么,我的任务都只有一个,帮助这个决定成为最正确的决定。” 这句荡漾着阿里味的话,在阿里的高速增长阶段,对于阿里主线业务其实是成立的。在那个坐火箭上升的奇迹时代,机遇二十年一遇,一个英明决定的收益可以覆盖(同一个人)一百个愚蠢决定的损失,必须无条件相信领袖,才能让英明决定的收益最大化。看似无脑效忠,却是时代演变下的最优解。

又比如马云著名的福报论,对于 2015 年以前高速增长的阿里也是完全成立的。996 怎么了?30 岁在杭州全款买大 HOUSE 你敢信?高付出带来高回报,“有机会高付出高回报” 当然是福报。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有高回报,但至少每个人都有高回报的机遇,能不能抓住机遇既看自己也看运气。

所以,互联网行业对于马云是尊重的,是相当了不起的人物。但他十年前将阿里集团推上浪尖的很多理念,在 2019 年(互联网最高点)以后逐渐过时,他也因为某些原因淡出行业,没有机会自我修正。而阿里那群遗老依然捧着过时的葵花宝典,念念有词 “你有科学,我有奇功”。

时代已经变了,但阿里高管没变。

事实上,阿里的遗老高管,比如 12 月发表重要讲话这位,既没有能力做出有洞察力的底层商业思考,又不懂业务。过去依靠马云指出方向,自己 PUA 下属来 “承上启下”,一旦失去了高明的方向指引,怎么 PUA 下属也是原地转圈,情急之下只能把下属抽得跟陀螺一样。

现在你大概理解阿里大文娱高管 12 月重要讲话是怎么回事了。在马云指引的方向下,阿里管理层有能吏,也有酷吏。如果方向英明,团队得力,能吏和酷吏都有机会建功立业。如果方向迷失,能吏和酷吏的业绩判若云泥。酷吏越急,鞭子抽得越狠,也就是我前几天说的:核心业务用最能打的顶级精英,外派藩王用最傻的人,说最狠的话,挨最毒的打。阿里价值观护体,大师兄硬气功无惧洋枪洋炮。这是阿里大文娱十几年的传统艺能。
@非洲巨魔:如何培养非洲员工:

一、黑人的学习基础太薄弱:

我的前东家是大企业,黑人员工很多都是大学生,英语比我好,斯斯文文,很多戴眼镜(黑人很少近视眼),但是,基础能力凑活,导致效率低下。

他们可以做自然数的四则运算,如:12+34=46。市场上的老狐狸,心算速度比我快,佩服 [作揖]

但是!他们很难做非自然数运算,如:4*2.5=10 或者 1/3=0.333 等等,因为学校不怎么教,生活中也不需要 [允悲]

没有文凭的普通黑人,无法胜任文书工作。我当年想提拔一个搬运工做仓管,于是烤烤他,“从 1 写到 100”,结果他写成 “12457810”[傻眼] 复烤十几次都不行 [允悲]

再比如:他们没有书法课,有些人的字迹特别潦草,1→7,3→5,4→9,6→0 [裂开]

二、没有【优化】的概念

假如给客户写合同,他上周买了 A 产品,这周还要买 A 产品,数量有点区别。

如果是我,我会复制粘贴,然后改数字,3 分钟搞定。

如果是黑妹,重!新!写!合!同!非自然数还经常出错 [裂开] 每次都要搞半天 [裂开] 检查她们的合同都超过 3 分钟了 [裂开]

三、黑人无法多线程操作

涉及生产,必须把流程拆得很细,让工人只负责一个动作,比如叠衣服:一个负责叠左边袖子,一个负责叠右边袖子,一个负责叠领子,最后负责包装。

四、解决方案:自己带头,言传身教

这是从我党学来的,老板要起带头作用,否则无法理解工人阶级,更无法领导他们。

搬运:我一开始连搬运都干了,虽然没他们能抗,但总结了一套更高效的仓储方案,并且调整了作息时间,Bro 不敢蒙我 [酷]

书法:必须用我规定的【小学】字体,所以朋友说我写数字像小学生 [泪]

开合同:我熟悉流程以后,搞了个 excel 模板,黑妹只需要填写主要数据,模板会自动计算并且生成合同 [酷]

五、结论

黑人不傻,还很勤奋,但基础太差,很难自我产生【优化】概念。我们不仅是老板,还得是老师,亲自带徒弟,慢慢教,总有几个好苗子,他们出师了就可以带徒孙,壮大队伍。这个过程很漫长,我花了半年时间,后期就轻松多了。

@奥特快啊: 不仅对非洲,对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用人也有参考性。我现在对老墨同事三个思路:1. 任务足够细足够单一,最好一人一项工作一个 KPI,尽可能避免多线程操作,减少误操作和甩锅;2. 所有操作我自己先上手试一遍,再提炼成傻瓜式操作说明书;3. 可以强管控,但不能不听他们的想法 —— 主要意义在于提供情绪价值🙂。过段时间来看看效果如何
@西门大妈:好多女的我也不知道有没有医学常识,一个劲说不能接受男医生看到自己裸露的隐私部位…
那我告诉你,除了日常体检,但凡是上升到 “病” 这个级别的,除了开颅和牙科眼科这种只涉及脑袋部分的,只要稍微动点器械的,包括 B 超、核磁、肠胃镜、微创….. 大部分都需要裸露你所谓的 “隐私部位”,区别就是裸露上半身 / 下半身 / 全身….
这个几乎可以覆盖所有科室,包括但不限于外科、消化科、内分泌、骨科甚至内科…. 什么泌尿科就更不要提了。
而几乎所有的医院,只要涉及到 “手术类操作”,不论多小,都很难给你凑出一套 “全女阵容”。无他,我国医疗资源太紧张了,尤其是三甲医院。
那些不能接受男医生看自己裸露的,我希望你能坚持一下,所有这类手术和检查都别找男的做,一定要等到女的有空(那就是 never),男的医生的号也不用挂了毕竟你不检查谁能看出来啥问题?总不能给你蒙吧?
把男医生的医疗资源让给我们这些不介意的~~
要说到做到哦!
@阿胖胖 2099: 外科很累,需要做手术的一般都很累,很多女性坚持不下来,以前有女孩毕业后一定要做外科医生,干了 2 年后实在干不动了,这是现实,体力差异导致的现实,不是呼吁下女医生就可以的。所以在男女这块,真正的平等应该是认识男女之间的不同,各自在擅长的领域凭能力发光发热,而不是说全女啥能解决的。
@Yundor:上午带天才少年去见我们合作的工厂老板,对方总是调侃他,叫他 “名牌大学生”,哪怕他多次强调了他的名字,还是这么叫。
然后他就破防了,直愣愣走了出去,我就赶忙去追。

他反问我:“这你都能忍?”
我说:“能忍啊,做实业就是这样啊,接触的都是没什么文化又简单粗暴具备恶趣味的土老板们。你别往心里去,他那么说就是酸你呢,想找点优越感,证明自己不比你差。”
他摆摆手说:“我受不了,我不干了。”

我说:“这样也可以,那你可以找个大厂上班嘛,这样同事领导一定会给予你应有的尊重,因为他们都识货。不过识货也意味着,你们都是标品。你那么傲娇,不想做标品那就只能创业咯。”

他不吭声,我又提了一个跟他自己的经历。

是有次我决定做一个品,本来已经把各环节都沟通好了,也跟粉丝说好了约定上市日期了,计算好的各种时间感觉也能卡上,就差包装到位了。
我反反复复催促包材商什么时候把成品交给我,他一直不回我,在我很着急上火的时候,他给了我一个四不像的成品,完全没有按照我要的来,而是说服我:“你那个不行,我给你换了个更好的,你小姑娘你啥也不懂。”

天才少年听到这,又重复了一遍 “这你都能忍?”

我说:“当然不能忍啊,我当场就抓着他破口大骂了一遍,然后站在电脑边盯着他重新改过来,第二天早上又去守了。这就是做事儿啊,做事就是大家都不会如你的愿,不会说你爱听的话,每个人都在掉链子,但你还是要把事情做完。”

太过年轻的人就是这样,自尊心就是自己的唯一资产,把所有事看得比自尊心都要重,看人看事不能接受任何的灰色地带,同时又着急名利离自己太远。

如果选择了一条路,就能接受这路上本会有的荆棘险难,那也自然没有太多值得在意的了。

@Zodzod_张浩: 做事就是大家都不会如你的愿,不会说你爱听的话,每个人都在掉链子,但你还是要把事情做完。”
@饭统戴老板: 前几天发了一篇文章,关于爹味和当代男女关系的,结尾是这么一句话:“底色之上的现实,是上野千鹤子一整年的版税,比不上曲曲大女人一个周的流水。”
有读者看了后不同意,私信过来跟我辩解,说你知道上野老师的书有多火吗?你知道豆瓣评分有多高吗?你知道她演讲的出场费是多少吗?
其实这些数字不难算。这个周有媒体爆出来,曲曲大女人会员费 19.98 万一个人,年流水过亿。这个估算有些夸张,我们不放打个对折,算一年 5000 万好了,一个周的流水就是 100 万。
上野千鹤子在中国的版税收入一年有没有没 100 万?我相信今年肯定是没有的,因为今年没有新书。在有新书并且大卖的年份,她一年的版税应该能到七位数,但不会是大七位数那种。
做这个比较,并非是想嘲讽上野老师,或者批判曲老师,毕竟两个人的商业模式不同,只是想表达一个观点:市场经济很客观,钱一定流向真实需求最大的地方,而不是道德最制高点的地方。
@贺奕:任何一条规则都有被打破的可能,但只有真被打破了才能证明这一点 —— 剧作心法分享,第 358-389 条。
1,优点只能决定人物魅力的下限,缺点才能决定人物魅力的上限。
2,每一场戏首先确定两个关键要素:戏核和戏点。戏核即该场次的戏剧任务,戏点即该场次内人物关系产生冲突或故事情节发生转折的最具戏剧性的节点。戏核是隐性的、抽象的,戏点是显性的、具象的。戏点服务于戏核。一般来说,现在进行时是戏点的最佳打开方式。
3,看起来最容易最没有门槛,实际上却最难最高不可攀的写作风格,叫 “生活流”。
4,叙事必由逻辑主导,但叙事逻辑并非单一逻辑,而是人物行为逻辑、事件发展逻辑和整体结构逻辑的复合体。
5,完全重复前面剧情中已经包含的信息量,却又未充分成就其他戏剧功能,只能视作废戏。
6,台词不能满足下列三项要求中至少一项,则必删除: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人物关系;提供有助于推进剧情的新信息量。需要强调的是,如何尽最大可能做到不依靠台词,而是依靠人物行为来推进剧情的发展,恰是台词技法最关键的部分。
7,所谓戏剧性,冲突即存在,和谐即消亡。
8,编剧必须是出色的心理学家,因其设计桥段、事件、故事的基本法则,就是尽一切可能拉大观众的心理落差,或增强观众的心理反差。
9,单位时长里反转的次数越多,则反转的力度越小。真正强悍的反转,是那种从开头平铺直叙至收尾才陡然降临的反转。一路长途铺垫形成的反转势能,是让人应接不暇的连续反转的能量无法比拟的。后者不过是次第升空的小簇烟花,前者却骇如核爆。
10,不要把主题设定得过于宽泛,譬如 “成长”,因为成长是世上最无定数的概念。人生中经历的任何变化都可冠名成长,甚至有时不成长才是成长,甚至有时逆成长也是成长。
11,主角是剧情的发动机,配角如不能为之提供燃油,则等同于累赘。
12,故事推进至半途,当既定主线遭遇难以克服的障碍,不少编剧惯常采取一种做法,即匆忙改换一条新主线以寻求突破。问题在于,如果新主线与旧主线仍处同一维度,而缺乏本质性的提升或颠覆性的重构,那么开辟新主线的难度,实则并不下于坚守旧主线。在这种情形下,为免重蹈覆辙,倒不如继续深入发掘旧主线未被探索的潜力,直到找到克服障碍、引领故事走出迷途的突破口。这或许是更明智也更具效率的方式。
13,匠气并不是创作的致命伤,匠气中很可能包含的浮夸或虚伪才是。
14,反常是艺术的平常,极致是艺术的本分。
15,勇敢者的坦诚才叫坦诚,怯懦者的坦诚只是怯懦而已。
16,不要回避让你感到羞耻的一切,你的羞耻心里埋藏着创作的最佳资源。
17,脑子里冒出连自己都觉得可笑的离奇想法,千万不要急于否定。比起你所有正常的想法,那往往更有启示意义。
18,你身上的每一处伤疤,揭开来都有一篇动人的故事。
19,如果说艺术是在玩魔术,那生活则是在施魔法。两者的区别,一个似真还假,一个似假还真。
20,不要一心想写美文,立足于至真,要敢于让文字足够丑陋。
21,一个精神而非现实层面非写不可的理由,是创造杰作的先决条件,也是唯一的原动力。
22,珍视创作过程中出现的意外因素,很可能正是它们引燃激情的爆发点、接通创造力的本源。
23,创作者解除心理杂念和精神重压的有效办法,是把创作纯粹当作一种消磨时间的方式,而非任何其他。
24,散文的语言如液态,戏剧的语言如固态,诗歌的语言如气态。小说则可兼容三者。
25,一个国家在文化上最大的浅薄之处,就是轻视诗歌。一个人同样。诗歌没有任何实用性,但它却是对于一门语言终极奥秘的解码。
26,艺术没有趣味和情调,艺术只有趣味和情调,这两种情形,说不清哪一种更可悲。
27,人的一生从坚持中得到的,总是多过从妥协中得到的。
28,对自己最大的保护,就是让别人觉得你没他们过得好。
29,脱口秀是个人表演的极简形式,因为融综艺属性与文化内涵、个体视角与公共话题、娱乐精神与批判意识、舞台演绎与现场互动于一炉,它又堪称语言艺术的巅峰形式。它的文本植根于特定的的编剧法则和创作技巧,它的表演效果则与表演者的个人特质及演绎方式紧密相关。它的最长板恰恰也是它的最短板,即它的语言基底和文化底蕴对于受众形成门槛,这无疑会限制它的传播面和影响力。然而,尤其在中国,脱口秀作为大众文化最前卫的部分,并不自觉地肩负着开启民智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隐秘使命,这又成为它具有无可限量发展前景的原由。
30,反逻辑也好,无逻辑也好,本质上都是逻辑重构,要达到它们,也得跟有逻辑一样缜密。
31,无限即无意义。意义来自于有限。最高意义来自于无。
32,任何一条规则都有被打破的可能,但只有真被打破了才能证明这一点
@李淼李三水:看了个判例,但是在国内和国外都找不到相关报道,虽然内容挺有意思的,很像港片的味道。

1993年,福建连江人何家忠偷渡日本,在东京打了两年工,1996年被遣送回国,之后再次偷渡日本,在日本小钢珠店的机器上贴假读卡器(就是那种放在atm口上偷卡的装置),结果在2000年10月再次被抓,被遣返。2001年,他和一名已经归化日本国籍的原中国国籍女性结婚,再次去了日本。

2000年前后,有很多在90年代嫁到日本的中国女性,在获得了日本国籍后纷纷离婚,开始经营“假结婚”的生意,当时时价应该是10-15万人民币。

但是何家忠不缺钱,靠着假读卡器,他一个月能挣近10万人民币,这在当时2000年代初已经是一笔大钱了。何家忠也不是一个人做,自己和连江的3、4个老乡一起做。就在他们“生意”越做越大的时候,遇到了另一拨人:福清人。

福清和长乐、连江这三个地方,去日本讨生活的人都不少,但是只有福清的福清帮在日本混得最有势力。何家忠他们装假读卡器的生意,很快被福清帮知道了,于是要求他们让出一些地盘来,给自己人做。但何家忠一伙人不干,于是双方发生了一些摩擦。之后为了缓和关系,福清帮就开始经常叫何家忠他们来喝茶、打麻将。

结果到了2002年8月,福清帮的一个小头目A,就盯上了何家忠这些手里有钱的连江人。他叫何家忠来打麻将,动了手脚,何家忠当晚输掉了3000万日元,还签下了1500万日元的欠条。

2002年12月20日,何家忠自己的兄弟也被叫去打麻将,同样大败。两周之后2003年1月2日,何家忠的另一名弟兄跟福清帮打麻将,输掉了所有财物,连人都被扣住了。

何家忠知道了这件事,于是带着筹来的300万现金找到了福清帮小头目A,请他网开一面,这件事就此结束。但A不但不放人,反而把300万现金扔在了何家忠脸上,说欠我一分钱都别想赖掉,你就算跑回国,我们也能去连江把你全家人抓来。

何家忠被放走去筹钱,但是他实在找不到办法,去了连江人常聚的酒吧,遇到了两个老乡,其中一个叫陈明,是个独来独往的狠人。两个老乡也认为A欺人太甚,于是跟何家忠一起,带着一把54式手枪就去找A要人。

别问我他们怎么弄到54手枪的,判决书里也没写。反正枪是陈明的。

2003年1月4日凌晨3点20,何家忠一行人来到了A开的麻将馆,陈明是个狠人,直接拿枪指着A,说你不放人我一枪崩了你。A就算再嚣张,看到了枪也害怕,只好说人在这栋楼里其他房间关着,我带你去找。之后陈明用枪指着A,几个人一起来到了电梯前。突然,A和陈明扭打起来,想要夺枪,陈明反应不及被A按倒在地。何家忠冲了上来,A见势不好,踹开电梯旁边的楼梯门就往外跑。何家忠拿着自己装在怀里的啤酒瓶子,追上去照着A头上猛砸,A转身跟何家忠又扭打在一起,把何家忠骑在身下,准备用啤酒瓶碎片扎死何家忠的时候,陈明追了上来,对着A后脑开了一枪。

之后警方把何家忠和陈明逮捕。一审才发现,陈明在2002年7月2日到8月24日,近两个月期间,持枪在高松市、仓敷市、伊势市连续抢劫15起,抢夺财物达到4亿4000万日元。

一审判决何家忠、陈明20年有期徒刑,何家忠和陈明不服上诉,检方也不服上诉。2005年2月,何家忠和陈明改判无期徒刑。
1
@杭州金融女民工:周末的时候刷到的一个外卖小哥的经历,我觉得蛮有启发,分享给大家。

小伙子,小镇青年,今年才 20 岁。因为不爱读书,高二就辍学了,进过厂、摆过摊,但都没有赚到钱。在 18 岁成年的那一天,他就买了一辆电动车,开始在成都送外卖,到现在已经送了两年外卖,是他所在那个片区排名第四的单王,月入过万。靠送外卖,小伙子目前已经有 10 万块钱的积蓄。

小伙子在成都住 350 一个月的单间,早上 8 点起床出门送外卖,晚上 12 点回家睡觉,每天的状态就是跟时间赛跑,不吃午饭、不喝水、疯狂抢单、疯狂飙车是常态,为的就是不超时、多赚钱。

在成为骑手之后,他也意识到赚钱的不易,把充钱的游戏也戒了,生活上也更节俭了,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努力攒钱,因为他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存够 20 万自己开个店当老板,再找个老板娘,一起开一家长长久久的夫妻店。

他对做生意这件事,既抱有最乐观的期待,又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一方面觉得虽然现在生意不好做、风险比较大,但万一遇到风口那自己就能成功,另一方面他也想好了,如果做生意把 20 万赔光了,他就回成都继续送外卖。

送外卖,不是他的目的,这是过渡,是他通往理想生活目前来看最有力的手段。

没有鼓励送外卖的意思,而且事实上送外卖要月入过万也是外卖员中的顶流不是谁去了都有的,这位小哥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是,能屈能伸、愿意为梦想潜伏蛰居积蓄力量,是他身上那种不断向前不断向上的精神,而正巧他是一位外卖员而已。

我希望我的幼崽,在面对漫漫人生路时,也能有这样的精气神,这才是真正的强者思维。

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不具备不断向上的勇气和咬牙积蓄力量的耐心。

昨天我在刷上一条外卖小哥视频的时候,正好我们家有个亲戚给我发微信,她儿子马上大专毕业了,一句话形容就是,纯一坨废物。

从小家里极尽宠溺,一路学渣躺上来的,初中就写作文要杀了老师和校长,长得人高马大,只有玩手机的手指是健全的,临近毕业,不找工作,不找实习,天天在寝室打游戏吃外卖,问他什么打算,答:回家当死人(原话)。

他妈妈愁得很,问我怎么办,我知道她的画外音是 “能不能给我儿子找个工作”,我假装没听出来,把这个外卖小哥的视频发给她,我觉得这个路径完全可以学习,先去社会上捶打一下,等成熟了,家里再支持创业一番。

结果得到两个回应:

第一,那也还没到送外卖的地步,你们银行有合适的工作介绍不?
第二,他们学校还有很多同性恋,还好我们不是同性恋。

恕我直言,就你们这样的,算了不说了。
@师永刚:南宁 5 名杀手将买凶杀人层层外包,但最后没有一个人拿钱办事,
获得搞笑诺贝尔(Ig Nobel Prize)管理学奖。

看到个好玩的故事。
2013 年 10 月,广西一名叫覃佑辉的地产公司老板与合作公司的魏杰产生了纠纷,因为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一怒之下,辉哥决定花重金雇凶杀死 W。
决定杀人后,辉哥偷偷找到了黑道有名的杀手奚广安安仔(化名),让他悄无声息的把 W 给除掉。
在一番交代后,辉哥直接一次性付清了 200 万的杀人款。
第一次外包啥还没干就拿了整整 200 万现金,天降馅饼的安仔拿到钱后,并没有老老实实的选择自己动手,而是把这杀手任务直接转手给了同道中人莫天祥,并开价 100 万。
事后,安仔还向辉哥追加了 100 万的事后款,而辉哥也同意了。
躺家就白赚了 100 万的阿祥也十分默契的找了个下家杨康生,超级抠门的把价压到了 27 万,还给画了个饼。(说事成之后给 50 万)
> 第三次外包
聪明的杀手阿康又找到了杀手杨广生,拿出了 20 万,再一次将任务转手。

第四次外包
谁知道阿广揣了那 20 万也不想干活,再次压价到 10 万找到了杀手凌显四。而且,还是要求 “货到付款”。

经过 4 次外包转包,原本 200 万的杀人款到阿四手上就只剩 10 万的渣渣。
事后,凌显四反悔,决定放弃杀害魏杰。
2014 年 4 月 28 日,凌显四通过留字条联系上魏杰,双方电话约定在南宁市青秀区某咖啡厅见面,凌显四当面向魏杰告知了有人出资 10 万元要将其杀害,并让魏杰配合照了一张手被反绑的照片,称用于向上家交差,后将存有魏杰照片的白色手机交给了魏杰。此后,魏杰关掉手机,假装自己已经被害,到上海躲避 10 日,随后试图自行寻找幕后主使无果,最终报警,公安机关经侦查先后将五名杀手抓获,覃佑辉则于 2014 年 11 月 18 日投案。

最终,被骗 300 万人还没杀成的辉哥被判了 5 年,而后中间商依次递减,到手 10 万的阿四获刑最少(2 年 7 个月)。

本来一场严肃甚至恐怖的杀人案,最终让一群 “外包商” 给弄得喜剧性十足,这现实简直比电视剧本还离谱。
这个故事被英国《地铁报》以 “Hitman hires hitman who hires hitman who hires hitman who hires hitman who tells police”(一个杀手请了另一个杀手,再请另一个杀手,再请另一个杀手,再请另一个杀手,然后他报了警)为标题报道此事,引起外国民众关注。
2020 年,这起 “荒诞到不能再荒诞” 的雇凶外包杀人案,获得搞笑诺贝尔奖,成为国际笑话。得奖者是:覃佑辉、奚广安、莫天祥、杨康生、杨广生、凌显四!
搞笑诺贝尔奖委员会给出的获奖理由是,5 名笨蛋杀手之间的搞笑外包不仅很好的阻止了一场犯罪,而且还给世人展现了一场典型的管理学翻车事例。
不过,这个故事,也许可以拍个喜剧电影。
@成一虫:我在漳州、四川都有年轻亲戚在家待业过,准备考试之类。漳州有一个表哥的女儿本科毕业后在家断续呆了五六年才考上了一个小银行的柜员。在此之前,每年都是各种考试,多次失败。中间也短暂在厦门、漳州工作过,但不如意或者干不来,就走了。

另外一个亲戚的小孩(家在市区里面)在考上县城公务员之前,也折腾了三四年。他是福州大学的本科生。 到县城工作了几年,一直想办法想调回市区。

完全待业,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工作的,也有。学的是电子商务专业。。。大学也不好。

国内年轻人就业有 3 点特殊:

1、是很多年轻人啃老,中国父母普遍对小孩比较好,成年了也愿意资助,中国年轻人也相对西方年轻人更没有独立性;

2、是大学生增长太快了,过去七年毕业生人数增长了 5 成,占同龄人的比重高达 71% 了。

3、很多年轻人宁可宅家考公考师考研三年五年,就是不想干蓝领。这也跟西方完全不同。大学生毕业后,在家考试(国考考公、考研各近 400 万,考师考编的不知道多少人)与等待就业不想凑合的,起码 2000 万。

国内现在错配很严重,很多蓝领没有年轻人干,比如养老院护工之类。福州的男护士一年可以 20 万收入,就是因为没人愿意干。北京也缺愿意服务老年人,尤其是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的年轻护工。收入也可以很高。

因为他们就业意愿可能不够强(看不上蓝领),最近四个星期可能都没有努力找过工作(只想考公考研考老师等,或者等着进白领岗位)。

可惜,我上网这么多年,就没几个所谓的大 V 说过这个,懂这个。。。一个个就想着讨好流量,吸引想发泄情绪的年轻人。

真话伤人,但不能不说: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太多了,近一半其实不可能有白领就业的,这就是他们失业的本质原因,因为白领岗位只占总岗位的三成左右,七成年轻人是大学生了,其中一半只能干是蓝领。
@时代作文:很多很多知识,都是因为你学会了上网,才获取的。同时,很多很多焦虑与烦恼,也是由你获取的这些 “知识” 带来的。比如什么美国加息、中国放水,比如什么股市刺激、房市分化,等等。

这些信息对你有用没用呢?有用,也没用。有用的是,它增加了你的大脑运行热量;没用的是,你并没因此改变什么。你觉得你根据每天的信息,随时在调整自己,其实你什么都没做,什么都做不了。

我有一帮子同学活得很简单,有个女同学刚买了一套新房,我问她怎么选择这个时候买房?回答,刚竣工呀,精装修呀,住了那么多年老房子,住烦了呀。你看,她并没考虑什么房价涨落的趋势,她也看不透什么经济形势,需要就买,不需要就不买,就这么简单。

其他同学也是这样,每天凑在一起喝酒、打扑克、打麻将,经常操祖宗日奶奶为打牌没打好吵得脸红脖子粗,很多天以后还骂骂咧咧。他们不看经济博主的视频,也不逐字逐句地分析政府工作报告,不粉任何大 V,不会用 “位置共享”。用网民的眼光看,活得跟 “傻子” 一样,但是他们很简单,很幸福,很享受当下。

整天生不如死的,全是那些什么都懂的 “学者”,或者感觉自己什么都知道、无所不通的 “聪明人”。可是,这些聒噪能改变什么呢?知道了这么多宇宙大爆炸、银河逃脱法、俄乌停战时间、美国大选内幕,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幸福了吗?并没有。只是更不安了。

生活就像四季,来了去了、黄了绿了。它遵循的是它的规律,并不遵循你的分析和预判。在夏天埋怨不下雪,在冬天生气不开花,都是自寻烦恼。让自己活得简单些,不要像一个捡破烂的老太太,什么乱七八糟的信息都捡到自己的脑袋里背着。

我挺羡慕我的那帮同学。我在思考今天蹭什么热点、房价涨跌的时候,他在思考昨晚喝多了、中午去吃哪家拉面醒酒。我并不比他活得丰富。

很多时候,信息就是一个屁。对生活而言,多一个屁,不如少一个屁。
@雷斯林 Raist:对于个人来说,现在这个阶段拿美国收入但不在美国生活是最优解。

稳妥点的可以买美债。
激进点的可以买美股。
有能力的可以 wfh 远程给一些美国公司工作。
要么做一些外包的工作也行。

虽然欧美日韩都是发达国家,但发达国家之间亦有差距。
美国就是发达国家里收入最顶尖的那一个。美国最穷的州都比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收入高得多。
美国平均收入更是比这些国家高了一倍还不止。
要知道美国有三亿多人,可谓是一骑绝尘。

而且美国还在增长,无论 gdp、收入还是各产业增长都独树一帜。可以说美国的经济已经和这颗星球上其他所有国家拉开了数个身位。

所以现在全球各大媒体都流行一句话,叫美国例外。
比如:
“全世界经济都在衰退,但美国例外”
“G7 国家都面临困境,但美国例外”
“长时间的高利率会抑制经济活力,造成衰退,但美国例外”

全世界有钱人的利益都在美国。
共同推起了这么一个 “例外” 的经济盛世。
2025/10/25 14:14:07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