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media is not supported in your browser
VIEW IN TELEGRAM
假装有人在记录你的成功过程,其实是让你坚信自己会成功。这种坚信突出精神力量的强大。
其实根本不需要假装你会成功,你的世界只有你,这是事实不需要假装。主体感是与生俱来的,坚信自己是自己的神灵比坚信成功更加有力。
参见:主体感与客观世界的矛盾
其实根本不需要假装你会成功,你的世界只有你,这是事实不需要假装。主体感是与生俱来的,坚信自己是自己的神灵比坚信成功更加有力。
参见:主体感与客观世界的矛盾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不求回报是一种道德说法,根本上是追求自身行为的瞬时性、不可改变性和因果性。此即所谓“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为什么不求回报呢?行为前,行为本身的即时激励让人可以做完这个行为;行为后,回报在做完特定行为之后已经即刻发生了,而且任何人都无法改变行为,只能改变结果。
所以不是不求回报,而是回报不用求,行为本身就是回报。如果用道德的立场看,不求回报操作更为简单,而且安全。
为什么不求回报呢?行为前,行为本身的即时激励让人可以做完这个行为;行为后,回报在做完特定行为之后已经即刻发生了,而且任何人都无法改变行为,只能改变结果。
所以不是不求回报,而是回报不用求,行为本身就是回报。如果用道德的立场看,不求回报操作更为简单,而且安全。
电书摊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不求回报是一种道德说法,根本上是追求自身行为的瞬时性、不可改变性和因果性。此即所谓“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为什么不求回报呢?行为前,行为本身的即时激励让人可以做完这个行为;行为后,回报在做完特定行为之后已经即刻发生了,而且任何人都无法改变行为,只能改变结果。 所以不是不求回报,而是回报不用求,行为本身就是回报。如果用道德的立场看,不求回报操作更为简单,而且安全。
举例来说,对待朋友就是如此。
人是个体主义的人,朋友则是个体之外的客观。个体和朋友是两个世界的。朋友往往意味着,关心、友好、温暖、理解……但朋友原本是陌生人。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朋友也会向疏远、陌生转化。此即,”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很多人都声称有朋友,但其实并没有。因为个体主义所代表的孤独是不可逃脱的。就像恒星之间,虽然互相吸引,但彼此无法触摸,一旦相遇,就意味着毁灭。
所以,与朋友谈话,应该更”不求回报“。让自己的目标可以在行为当场就可满足,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朋友
人是个体主义的人,朋友则是个体之外的客观。个体和朋友是两个世界的。朋友往往意味着,关心、友好、温暖、理解……但朋友原本是陌生人。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朋友也会向疏远、陌生转化。此即,”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很多人都声称有朋友,但其实并没有。因为个体主义所代表的孤独是不可逃脱的。就像恒星之间,虽然互相吸引,但彼此无法触摸,一旦相遇,就意味着毁灭。
所以,与朋友谈话,应该更”不求回报“。让自己的目标可以在行为当场就可满足,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朋友
Telegraph
个体主义
“个体”是我谈论比较多的词语。“个体主义”也是本摊信奉的一个原则。所以,很有必要探讨这一话题。 个体之内 在《思维可否 ROOT?》中,本摊曾经谈论过什么“定义着人”。社会关系定义着人,人的自然属性定义着人,我还预留了一种“纯粹主观”,也即灵魂之类的可能性。个体之外,大多属于社会关系的范畴,个体之内,则属于自然关系的范畴。 个体即主体
电书摊
读书的价值与方法 #读书 #阅读 #听书 #随性 #书籍 xlog telegraph
Please open Telegram to view this post
VIEW I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