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Web Link
當地時間6月13日凌晨,以色列對伊朗發動大規模空襲,伊朗隨即展開反擊。伊朗導彈與以色列防空系統在特拉維夫(台譯臺拉維夫)夜空中激烈交火的影像,在社群媒體上廣泛流傳。

同樣引發社群媒體關注的,還有一張來自飛航資訊網站Flightradar24的全球航班地圖。這張地圖布滿密密麻麻的飛機圖示,卻存在三個空無一機的「黑洞」──因天氣惡劣而不宜飛行的青藏高原、因俄烏戰爭而封閉的烏克蘭領空,以及因以伊衝突封閉的中東領空。

自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世界各地接連發生的區域軍事衝突,對民航產業帶來持續衝擊。對航空公司而言,這意味著航程被迫拉長、營運成本上升,甚至不得不取消營運多年的固定航班。對旅客而言,則可能面臨航班延誤、轉機次數增加,甚至受困衝突區,或在最糟糕的情況下,面臨人身安全問題。

✈️💨 當區域軍事衝突爆發,究竟誰有權力、又如何決定航班是否能飛越衝突區?軍事衝突對民航營運帶來多大衝擊?而當像俄羅斯這樣的廣大空域長期無法使用時,全球航空產業發生什麼變化?端傳媒讓受訪的資深飛行經驗的國際機師、以及民航技術和航空管理教授解答以上問題。點擊連結,了解誰能決定是否飛越德黑蘭,空域關閉如何導致衝突雙方兩敗俱傷,以及改寫不同航空公司在歐亞航線上的競爭: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50703-international-war-airspace-closure-winner-loser
2023年9月,香港終審法院裁定同性婚權案「岑子杰案」部分勝訴,頒令政府須確立「替代框架」,令同性伴侶關係獲得法律承認,港府於7月2日向立法會建議立法設立「登記機制」,讓已在海外確立婚姻或伴侶等關係的同性伴侶在港進行登記。然而,新機制一方面被同志團體批評未回應同性伴侶的基本權利,同時亦在建制派為主的立法會上遭受大力反對。

法院頒令確立框架的死線尚餘約3-4個月,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提出新框架,要求登記人已在海外註冊婚姻、民事伴侶關係或民事結合。政府討論文件亦沒有提及在香港推動同性婚姻。關注同志權益的團體批評,新機制沒有顧及未有在海外註冊或缺少資源的基層同志,而且登記後的伴侶僅享有處理對方醫療和身後事等權利,沒有涵蓋其他同志社群早已透過司法覆核爭取到的重要權利。

由建制派主導的立法會會議上,反對聲音佔大多數。一直反對同婚的何君堯問及政府有否考慮提請人大釋法,因為將「害及子子孫孫千萬代」,並將議題升級至國安層面。經民聯梁美芬認為法案如「打開潘多拉的盒子」,指小眾的戀愛關係「不等於搞到大眾的性別都混亂」。民建聯周浩鼎認為「替代框架」變相承認同性婚姻,牽動領養問題。同黨的李慧琼則指:「有個錯誤訊息,任何性別結婚都可以。」司法覆核上訴人岑子杰回應指框架內容「以『超出想像』的低程度地,去闡述伴侶的核心權利」,並懷疑未能符合終院判決中,框架須使同性伴侶「滿足其基本社會需求」的要求。

🏳️‍🌈 岑子杰今日親身到立法會旁聽,會後對端傳媒表示:「現在我們討論的不是同性婚姻,我們只是希望有一個登記制度,一個替代的框架,讓我們同志可以選擇對象去締結關係。這是比(要求)同性婚姻卑微很多的一個要求,但是議會的贊成度似乎不太高。」立即點擊連結,免費閱讀全文,查看他的完整回應,替代框架的內容和香港同志社群的憂慮: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50703-whatsnew-hongkong-civil-partnership
「寧化飛灰,不作浮塵」、「沒有抗爭,哪有改變」、「濟弱扶傾,義無反顧」。在6月29日,港區國安法實施五週年之際,香港社會民主連線最後一次公開高呼抗議口號。

成立19年、香港僅餘的活躍反對派政黨社會民主連線這天宣布解散。主席陳寶瑩表示,「面對強大政治壓力,在考慮各方面因素,特別是對會員和同行者的影響,我們只能夠沉痛地宣布解散。」早前,香港報章傳出消息,社民連今年曾3度獲「傳話人」提醒,要求該黨必須於7.1前解散,否則可能面臨嚴重後果。在記者會多次被問到具體解散原因,陳寶瑩表示無法更進一步解釋,但她重提自從民主黨解散後,社民連「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社民連的標誌性人物「長毛」梁國雄因47人案身處獄中,陳寶瑩表示已向梁國雄告知解散決定,對方想法與大家一致,最重要的是「在座的人平安」。近年來,香港多個政團宣佈解散,社民連是繼公民黨和民主黨後宣佈解散的政黨,意味著香港泛民陣營的活躍政黨在「港區國安法」實施後已「清零」殆盡。

🌹 在香港長期「有自由,無民主」的制度性虛擬自由主義中,社民連選擇在制度內外激烈抗爭,其網站寫道:「歷來被拘捕及檢控的成員人數,為香港眾政黨之冠」。成立於2003年「七一大遊行」後的第三年,社民連拉開香港反對運動激進化的序幕,歷經社會運動的內部紛爭、政府和建制的壓力,最後不敵港區國安法,其身後是一段時空壓縮的香港反對運動歷史。點擊連結,從政壇新軍崛起,到告別議會以至解散,在大事記及圖輯中,回顧社民連曾經引領的香港街頭政治浪潮: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50704-hongkong-lsd-disband-history
紐約市長民主黨初選爆出大冷門,67歲的紐約重量級政客科莫(Andrew Cuomo)承認落敗,輸給年僅33歲的社會民主主義者曼達尼( Zohran Mamdani)。同是社會民主主義者的民主黨眾議員奧卡西奧-科爾特斯(Alexandria Ocasio-Cortez, AOC)為曼達尼造勢時曾將這場初選定位為民主黨未來的公投。她當時說,這是一個在科莫所代表的「老人政治」及曼達尼所代表的變革之間的選擇。曼達尼旋風可以撼動民主黨以至整個美國嗎?

根據紐約市選舉委員會公布的最終結果,曼達尼在民主黨初選中以56%得票勝出,壓倒得票44%的科莫。科莫2011年起出任紐約州長並兩度連任,跟民主黨建制及紐約華爾街關係密切,但2021年初爆出性騷擾醜聞辭職。曼達尼是烏干達出生的穆斯林,父母為印度裔,於 2018 年成為美國公民。初選勝出後,不少傳媒都聚焦其在主流眼中激進的主張,包括主張公共運輸免費、限制房租,並由市政府經營超市,以限制食物價格。曼達尼亦毫不掩飾他對巴勒斯坦的關注,多次批評以軍在加沙戰爭的做法是「種族滅絕」。

曼達尼本人相信,他在紐約初選勝出的模式可以在全美國複製,作為民主黨對抗特朗普的一種戰略。他形容,其選戰的核心就是對抗不平等:「從東岸到西岸,美國人所尋求的,是那些願意為他們奮戰的人——不只是認同他們生活中所關切的事,更要真正為這些事努力、兌現承諾。」他又強調關注勞工階層的困境,是回歸民主黨的初心。他說不認為應該有億萬富翁的一番話更進一步惹主流政客及商界憂慮。保守派傳媒及共和黨人大肆批評他,總統特朗普更稱他是「百份百共產主義瘋子」。

🚕 不少分析認為,曼達尼在初選爆冷,與其說是因為其政治主張,不如說的是他的人格魅力及競選策略。曼達尼現身不同平台,跟不同政治光譜的民眾對話,短片亦在網上瘋傳。《紐約時報》引述民主黨政治顧問指出,紐約和全美許多候選人都承諾要重塑選民結構,但通常未能兌現,但曼特尼卻做到了。曼達尼的勝利是左翼意識形態的成功?還是競選策略奏效?立即點擊連結,免費閱讀全文,了解11月紐約市長激烈選戰將對曼達尼、民主黨以至美國政壇帶來的挑戰: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50704-whatsnew-mamdani-wins-nyc-mayoral-primary
🇺🇸🕜 在美國內外的我們,能如何理解我們身處的現實?現在立即免費領取端傳媒「美國時間」新聞信,定期收到記者和編輯推薦的深度報導、精選圖表及互動欄目、不能錯過的五則美國新聞、以及由記者在地報導的現場手記:https://theinitium.com/event/20250519-event-syncing-with-america-newsletter-launch
端傳媒官方頻道 Initium Media pinned «🇺🇸🕜 在美國內外的我們,能如何理解我們身處的現實?現在立即免費領取端傳媒「美國時間」新聞信,定期收到記者和編輯推薦的深度報導、精選圖表及互動欄目、不能錯過的五則美國新聞、以及由記者在地報導的現場手記:https://theinitium.com/event/20250519-event-syncing-with-america-newsletter-launch»
美國人經常以自己的歷史為傲。不同時代的美國人都相信自己有健全的法治傳統。因此,每當眼前出現「法治亂象」,常以為那是歷史的異例。在特朗普時代,一方面有反對者高喊「我們不要國王」,抨擊特朗普篡奪憲政,史無前例地違法濫權,是美國共和精神的叛徒;另一方面,支持者卻認為是拜登「違法在先」、以政府為「武器」攻擊政敵,加上非民選的聯邦法官太過僭越,所以特朗普的一切作為都是為了「撥亂反正」。

這樣的指控與辯解在美國政治史上其實是常態。早在尼克遜時期,美國一位知名的歷史學家就已稱呼美國的總統是「帝王總統」,主張尼克遜的違法濫權並不是他一人所為,而是兩世紀來美國總統制賦予總統的權限、既龐大又模糊的後果:只要宣稱國家面臨危機,總統就可以逐步擴張其權力。

而幾乎在每個時代,總統和其他領導人都曾以不同方式讓憲法規範名存實亡,他們幾乎都可以宣稱當下美國面臨嚴重的危機:從聯邦肇建到國土南擴、西擴,從內戰到一戰,從二戰再到漫長的冷戰乃至晚近的反恐戰爭⋯⋯特朗普所謂的貿易危機、移民危機和拜登政府打壓,只不過是這份危機列表中的最新項目而已。

🇺🇸🏛️ 當然,評論者不該陷入虛無主義,認為所有違法都是一樣的:「危機」有真假和大小的區別,不同總統使用的手法也還是不盡相同,其違法擴權的嚴重程度亦有差異。只不過,要了解特朗普政府如何擴張自己的權力,如何迴避法律的拘束,就不能受制於當下兩黨的修辭,而必須看見特朗普所領導的政府如何使用前人已經留下的工具,互相結合,進一步發揚光大,並且用得不加掩飾。換句話說,要理解特朗普和法律的關係,就得要拆解美國人集體的法治神話——從憲政角度來說,特朗普不是美國政治史的異例,而是美國總統制問題的集大成者。點擊連結,當總統權限缺乏邊界,理解特朗普不斷擴權的制度背景:https://theinitium.com/opinion/20250704-opinion-us-law-and-trump

🇺🇸🕜 在美國內外的我們,能如何理解我們身處的現實?現在立即免費領取端傳媒「美國時間」新聞信,定期收到記者和編輯推薦的深度報導、精選圖表及互動欄目、不能錯過的五則美國新聞、以及由記者在地報導的現場手記:https://theinitium.com/event/20250519-event-syncing-with-america-newsletter-launch
2025/07/04 23:59:31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