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Web Link
Tiktok 在香港停止运营
@学术大观察

某地方师范大学引进博士新规:

引进的博士研究生来校工作满五年,如未能晋升副教授,本人需服从学校安排转到后勤、保卫等服务保障岗位。
2023 年日本年度电动汽车
@长长贵贵

还是深圳人实在,出门就看到这个:人间清醒,搞钱要紧
“我现在,在和两个自己战斗。一个是认为在电影《怪物》中能出色诠释角色全靠运气的自己,另一个则是是误认为全都是凭借自己的力量完成这一切的自己。我希望每次都能战胜这场感情之战,成为一名温柔善良的人、一位演员。”

#黑川想矢# 日奥新人奖获奖感言。
@Ridiculeisnormalcy

转自华尔街日报。翻译者为陶瑞。所以妥妥滴意外事件,没有任何阴谋可言。这种情况下逃生的几率太小了。开车一定要小心,不然再有钱再成功也没用。

华尔街日报发表长篇重磅调查文章,详细揭露赵安吉的死亡内幕:《特斯拉中的一个错误和恐慌的最后通话:赵安吉之死——在一个偏远德州牧场,亿万富翁、航运大亨生命最后几小时发生了什么》我把文章全文翻译了出来。
@小短腿夏酱

不知道从哪讲起,人生第一次觉得自己的语言如此贫乏。
因为孩子暂时也不好移动,我和孩子妈妈(很多年的好朋友)带着拍的片子一起去北京问诊,期望有更正确的方向和指导。
昨天我们本来挂的下午的号,国内神经外科行业首屈一指的专家,买了上午的机票。
后来又挂到一个上午别的医院的专家号,孩子妈妈想多参考对比(毕竟上北京一趟也不容易),所以我们一下飞机,一路狂奔去的医院,争取12点前能到医院看上。
说是狂奔,其实也就快走,孩子的妈妈腿是软的,她说从出事到现在,每天早上醒来腹泻(精神压力太大了),也没休息好,腿一直发软。
我拉着她,我们一路小跑停停,快到医院了,帮我们早就守在医院的@雷晨leichen 发来消息,说医生要走了。
我们以为看不上了,但还不想放弃。我说雷晨肯定有办法。
果然雷晨发挥社牛属性,好说歹说,医生让我们就在楼下等着,他下楼临走给我们看了一眼片子。我们已经非常感激。
医生看完建议做一个减压取骨手术(具体专业名字忘记了),但是他也是不太肯定的,也建议我们再听听别的大夫想法。
我们又马上打车到了第二个医院去看很多很多网友推荐的吴浩大夫。
医生跟我们说了很多,大概的意思是:
每年都会碰到这样跳舞下腰瘫的孩子(无骨质性脊髓损伤),发病率最高是在5岁到6岁。
目前能做的就是尝试一个终丝松解手术,手术不大,但是做完能不能好转,也是不确定的,只是医生建议尝试,也许有用。
吴浩医生还给联系了在广州他比较推荐的医生给孩子做这个手术。
术后再继续使劲做康复治疗,医生给开了初步康复方案。
上午去看的医生说的那个手术方案被否,没有意义。
医生还说要期待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小孩的有生之年绝对能用上这个技术,但是要保证它周围的神经不能萎缩,肌肉不能受损,信号要通过上面传到下面要传到外周神经上让它动起来。(我还没太懂,只是转述)
医生还提到,孩子可能接受度更高,家长需要做心理干预。
本来还挂了第三个医院的号,但是我们知道要安排手术,也觉得吴浩医生讲得很清楚,就买当天机票又赶着回来了,都想孩子了。
在机场,孩子妈妈迷茫无措地看着窗外。
临离开北京,她跟我说,我一直都有看你的微博,我也有看评论,没关系你可以写。
我:我怕有的评论会伤害你。
她说:大部分的网友都是很善良的。如果能以我们的事情去提醒其他人,也是有意义的。
她说这几天才知道孩子最想去的地方是北京(没想到我们以这种原因出现在这里)。
她在机场,看到跑跑跳跳的孩子,好羡慕,心好痛。
出事以后她一直在自责,在反省,在内疚。她说我反复想,我在哪个环节做错了,才让孩子发生这样的事。
尽管我告诉她无数遍你没有做错什么,你已经尽自己能力给孩子最好的生长环境。
孩子爸爸很忙有好多个周末是她自己带着孩子跟我们聚会,节假日寒暑假她带着孩子去旅游感受世界。
她跟我说:我以前都是觉得为孩子安排越多越好,才会这么折腾。出事以后我才觉得,我对孩子的身体和内心真正的了解都不够。
我知道,她是出于母亲本能在自责,但是她也是真正重新思考了人生。
她说她很软弱,面对不了这样的事情。不愿意面对,每天都希望醒来发现只是一场噩梦。
安慰的话语都太轻飘飘,我只能告诉她,我们现在是最困难的时候,因为未知太让人恐惧。往后会越来越好,我们关关难过关关过,努力闯过每一天,就是胜利。而且目前国外也有很多相关研究,有的也取得了进展,我们还有很多种希望。
她让我跟大家说:好好陪伴孩子,看到孩子内心的需求,而不是外在的东西。
(我也很希望之后会有好消息带给大家)
@马伯庸

我小时候最喜欢的抗日电影是《地道战》,尤其喜欢电影里各种脑洞大开的地道隐蔽方式,一会儿灶台下,一会儿马槽旁,一会儿井口里,神出鬼没,极有意思。

刚刚读到一个冀中地道战的回忆文章,才知道之前我把地道战想浅薄了。我所痴迷的那些地道技术,原来只是初级阶段,事实上冀中地道在残酷的扫荡环境下,不断迭代,不断升级,衍生出很多令人惊叹的掩蔽技术。

冀中的根据地村子的1.0版地道非常简单,就是在地下挖出一条地道,内部拓宽成厅,本质上就是个大土洞。历朝历代躲避兵乱,都是这么干的。只要鬼子一来,全村老小直接下地道里,等走了再出来。

随着扫荡时间延长,地道开始迭代,逐渐出现了通风口、逃生口、观察口等等,还有地道的分段卡口。一段被挖开,只要用木板挡住卡口,不影响其他段的使用。这个建设标准,在短时间内迅速推广到广大地区。

鬼子也很快觉察到地道的存在,所以一进村发现没人,他们就开始到处找地道口。双方的攻防痛点,很快就集中到了“隐蔽与发现“。鬼子的策略是,先在村子附近转悠,挖地道的土方量很大,大量新土扔在外面很是显眼,一旦看到有大量颜色不同的土,那么村子里必有地道。村民们吃了几次亏之后,很快推出了施工标准——所有挖出来的土,不得随意抛洒,要远远地运走掩埋,上面还要盖上老土。

鬼子另一个突破点,是寻找地道的入口。地道用于迅速撤离,所以入口不可能远离村子,选择并不多。冀中村民们在初期,往往把地道口设在农户院里、村外树下之类的地方,他们想得到,鬼子也想的到。出了几次事之后,村民们开始挖空心思,把地道口设在马槽底部、井口侧、土炕、或者灶台下方——这就是《地道战》所展现出的2.0版。

但这些地点毕竟有限,鬼子们吃过几次亏,也都长心眼了。扫荡中期,他们会有意识地针对这些地点进行搜查。地道隐蔽再好,也架不住敌人盯着几个点使劲搜。所以很快这些候选地点就被淘汰,或被改造成伪装口。

而新一代的地道口,选在了草棚或磨坊里。这里是封闭环境,空间宽大,容易隐蔽。地道口入口通常会设在某个角落,而且上面会覆盖动物粪便、粮食糠皮或笨重的农具杂物,隐蔽性非常高。

不过随着实践展开,这种方式也被验证有两个弊端。第一个是,村民们疏散进这种地道以后,至少得留一个人在外面负责关闭洞口,移动隐蔽物。这个人往往会被捕、乃至牺牲或叛变。

第二个弊端是,鬼子们经历过几次搜查之后,找出了规律,进入到类似空间后,会用枪托或棍子用力墩,地下是实心还是空心,墩出的声音差异非常大。

针对这种变化,很快冀中推出了3.0版地道。他们把地道口选在了住房的墙根处,通道沿着墙壁方向向外延伸。这样一来,地道上方始终是墙根,让枪托墩地的测试方式失效。

他们还开发出了一种“宝塔抽屉”。具体做法是:把入口处的五六块墙砖取下来,作为进入地道的入口,取法上少下多,使入口呈宝塔形状。这些砖头,按原来的叠放关系固定在一块木板上。木板的另外一侧,用两根木条固定。一旦有情况,人员迅速进入通道,然后双手抓住两侧木条,往外一推,外侧砖头就完美地贴合上缺口砖缝,变成一道真正的墙壁。这样一来,既解决了无法从洞口内侧封闭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隐蔽性。

这个宝塔抽屉,只有一个缺点。毕竟砖头是活动的,与原墙之间的贴合不那么紧密。只要仔细观察,墙壁上能看到一圈很明显的宝塔痕迹。于是地道专家们琢磨了半天,又迭代出一个极为精妙的构造。

他们在墙根附近挖一个土坑,紧贴着位于墙根下方的地道。一旦有情况,村民可以迅速跳入土坑,从侧面钻入地道。地道入口有一个与土坑尺寸差不多的木墩子,最后进入通道的人,回身把木墩子推进坑里,正好填满,再拿掉上方墙角的一块活动砖头,利用这个空隙,把事先铺了一层土的木板推出去,挡住坑口。

如此设计,整面墙只需要动一块砖,基本不会留下痕迹,坑口表面也被泥土所隐蔽。就算敌人就算拿枪托往地下墩,因为坑里是木墩,也不会传来咚咚的空洞声。这个办法结合了几种地道入口的优点,被称为一砖抽屉式。

但这还不是地道的终极形态。

一些隐蔽在村子里的机要部队,比如电台,必须要考虑一件事。如果被敌人发现,他们必须要有足够多的时间销毁机密。所以他们所使用的地道,除了常规的观察哨、通风口、撤离口之外,还加装了很多机关。

比如电台地道的入口,必须要往下挖一个深坑,要深到能看到地下水。真正的横向通道,就挖在深坑侧面,平齐位置用一块木板挡住。人员进入地道,利用木板进入横向通道,然后把木板撤掉。不知情的敌人贸然进入,就会直接掉进深坑淹死。

第二道机关是S形窄口,入口与工作间之间用一条S形的狭窄通道连接。通道宽度极小,一个人必须高举双手,才能勉强蹭着过去。敌人想带着武器过来,是绝对不可能 的,只能高举双手通过,但……这么通过你是干嘛来的?

而且这个窄口还能防水,防烟,对面设置了翻口,事先准备了棉被。万一敌人放毒,把棉被浇了水,也能抵挡。

在工作间的尽头,还有一截死路。死路到头再往前大约两三米,就是一条通往外界大陆的隐蔽出口。这是为了防止敌人提前发现,故意没有挖通。万一有紧急情况,直接用手扒拉,土是松的,可以迅速打通。他们甚至考虑到电台体积庞大不易转移,事先在旁边还挖有掩埋坑,下铺木板,旁兜油布,还塞满了麦秸。必要时把设备一古脑扔进去,迅速填土埋了。下次还能挖出来再用。

至于天线设置,更是厉害。电台天线必须要延伸到地道外面,才能发挥作用,掩蔽起来难度非常大。当时冀中电台分队偶尔看到老乡拧麻绳的做法,大受启发。冀中打麻绳,是用两个木架,一个木架负责固定麻批子,一次可以固定四股,另外一头则栓在一个可以拐动的木架子上。这头儿手摇转动,那头四股麻批子就越绞越紧,形成一截麻绳。电台分队研究了半天,把铜线放在四股麻批子中间,单独固定不接拐架子。这样一来,一摇拐架,麻绳越绞越紧,把铜线牢牢裹在中间。看似与普通麻绳没有区别,只有扒开芯才能看到铜线。把这样的天线从地道专门的小孔伸出去,用几根木杆撑起来,上面晾上几件衣服,就是一个完美的天线伪装。

使用的时候,把晾衣绳摘下来,挂到房顶上,提前算好位置和角度架好,电台即可以正常工作。敌人来了,天线一收,继续一脸轻松地挂衣服。
@青光楚辞

网上很多人痛骂英语,虽然国内英语教育确有需要改进之处,但在他们看来学了英语就是崇洋媚外。很有意思,这些人常用英文网名,微博内容大量日本动漫、美国电影,甚至我见过有人热衷摘抄英文谚语。所以,他们真的仇视外语或者外来文化? 真正要做的只是摧毁触而不及的东西,真说起英语的重要性,他们未必糊涂。他们很清楚如今有些东西已成壁垒,把他们跟其他人划入不同世界。但他们无法真正打破壁垒,影响的只有跟他们相同的人。随便举个例子,我一博友是很有名望的律师,我就不点名了,昨天发个朋友圈,高一的女儿第一次雅思就拿下七分……所以大家能明白。
@游识猷

#世上神马研究都有#一篇论文,关于全职儿女。

📄 马川.“全职儿女”现象:当代青年的社会避险机制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24(02):86-93.DOI:10.19633/j.cnki.11-2579/d.2024.0021.

👥所谓“全职儿女”,是指与父母同住,通过承担家务劳动和提供精神慰藉换取父母经济支持的青年,形成“父母发薪、工作在家”的特殊代际实践。

“全职儿女”现象与老龄化加剧、经济预期放缓、内卷泛化等现实问题相连,是部分青年面对升学就业压力策略性选择的社会避险机制。

👥由时间加速引发的社会问题越来越逼近,青年面对的社会结构性问题包括生活节奏加剧、竞争压力陡增、试错成本变高等。

社会时间压缩个体时间,要求短时出成绩、短时出效率、短时出奇迹。

时间加速日益转变为人生规范,不仅要求青年要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更需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学业、工作、结婚、生娃而且最好是两娃等重大生活任务,攀登人生巅峰争当“人生赢家”。

时间压缩对年龄的压低和精力搜刮还体现在各个行业,如大厂中的“35岁现象”、高校中的“非升即走”、社会心态期盼“45岁退休”等。

以上种种导致青年的“含压量”极高,时间焦虑翻倍。

青年的选择看似变多,但试错成本也在增加。“内卷”和“躺平”是不同青年在面对时间焦虑时采取的不同应对方式。

“全职儿女”现象也是青年对时间焦虑的反馈。

👥最近几年青年试图通过考公考编上岸求稳业已成为一种趋势。大部分“95后”“00后”的“全职儿女”以在家付出劳动换取家人给予报酬的方式,复习准备再战考公、考编、考研,是时间的“快”和生活的“稳”权衡后的折中。

如果说欧美青年以旅游为间隔年(gap year)的首选,那我国的青年则在时间焦虑和现实生计中选择隔年再战为升学就业做准备。

👥“全职儿女”家庭中,父母给子女发工资、提供一日三餐与住宿,子女分担或负责家务劳动的同时还要陪伴与倾听。有些“全职儿女”还和父母签订协议,包括“电话消息必回,24小时陪伴,笑脸相迎”等。

长期以来,家庭养老中最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子女的经济支持与精神慰藉不能并存。

在一般的家庭养老实践中,子女由于个人发展、职业投入或是恋爱婚姻、子女养育等多方面原因,对父母的情感需求存在满足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

而“全职子女”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就是满足父母的情感需求和陪伴需求,即使在表面上是以父母购买服务的形式进行,但这种购买服务与购买家政工服务也还是存在着很大差别。其核心就在于关系的亲疏远近,在绝大多数父母看来,血缘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的意义非比寻常,子女在身边本身就是对父母极大的精神慰藉。

👥“全职儿女”现象以儿女打头,实际上是家庭代际功能实践面对现实困境的一种变通手段。

一方面,面对经济预期放缓、社会内卷加剧、青年失业率浮动几方面问题叠加的现实状况,青年选择回归原生家庭的方式带有自救与避险的意味。他们以戏谑或自嘲的方式谈论自己如何与父母相处,以换取父母的经济支持和现实庇护。

在经济收紧和时间压缩的状况下,青年的反向逆行表明了自我探索过程的艰难与多样,其自身所承受的社会压力与道德焦虑呈结构性增长态势。

另一方面,家庭代际关系在此时发挥了它的托底功能。它以略带“功利性”的方式接纳了青年子女,并对他们提出现实要求与未来期许。他们还采用了消费社会中最为熟悉的模式,即通过购买服务与签订相关契约的方式建构与子女的全新关系。

👥从现实际遇来看,就业、房价、经济压力、健康问题等共同汇聚成当代青年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首先,当代青年就业机会受限,竞争激烈。连续数年均面临着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就业市场供需失衡、摩擦性失业问题加剧等问题。

其次,房价的居高不下、租房成本相对较高也是青年面临的发展困境之一。首付、还贷、长期租房等压力使得青年的可支配收入降低,引发消费能力下降。这进一步激化相关产业和服务行业的衰退,让青年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再次,生活成本上涨让青年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青年购买临期食品、涌入社区食堂、吃“白人饭”等与消费降级相关的新现象层出不穷。食品、医疗、交通、通信等基本费用的增加,使得青年不得不为维持基本生活水平操心。

最后,由于各种压力、困境与挑战的夹击,青年群体经受着越来越多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压力、疲劳和迷茫,进而引发失眠焦虑、抑郁、孤独甚至可能导致自杀等不可逆的后果。

👥“全职儿女”现象的出现,真实地反映出家庭的代际韧性与家庭共同体在多方面多领域的深层联结,以及在应对社会风险与青年发展困局中的独特作用。

👥即使个体原子化是一种趋势,但面对风险社会和真实风险来袭,青年以各种方式寻求生活庇护、情感皈依与心灵疗愈,或“发疯”、或“上香”、或“彩票”、或“搭子”。但无论如何,家庭始终是青年异常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与情感依傍港湾。

👥“全职儿女”和“啃老”,两者在亲子双方的投入动机、行为特征、行为表现、角色分工、存续时间、未来规划等方面均存在巨大差异,其治理机制也需要有所区分。当然也不排除两者相似重叠的可能。两者重叠的范围越大,青年个体发展、家庭代际周期、社会经济运行、家庭整体发展都将滑落到更为艰难的境地。

“全职儿女”群体还包括本文尚未涉及的外延部分,外延家庭中的全脱产陪护问题亟须关注。这部分“全职儿女”多为“70后”“80后”且大部分为女性,她们在老人患病后选择脱产回家全职陪护照顾直至老人痊愈或去世。这其中表现与反映的问题和“95后”“00后”全职儿女有所差异,更多涉及社会支持系统与家庭支持系统的协调问题。在深度老龄化社会,类似脱产陪护的“全职儿女”将会越来越普遍,且他们的生活保障、社会福利与后续发展等问题也将更为错综复杂。
2008 年人民日报对老黄的采访:《打败对手不是目标——黄仁勋》

坦率地说,很多公司一开始就把我们当成对手。

而直到它们倒下,我可能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位对手,不是因为它们太小或者存在的时间太短,而是因为我们不是把对手当成自己的目标。

一个健康的市场,对手总会不停地涌现,甚至会多到让你看都看不过来,而一个健康的公司,不能总把目光放在对手身上。老盯着对手,就会失去自我。

我在创业之前就告诉自己,对手既不会给你提供研发的方向,更不会告诉你客户的新需求,而这两者才恰恰是一家企业生存的根本。尽管如此,创业之初我仍然犯过错误,这个错误并非是模仿对手,而是刻意地执行差异化战略,研发与对手完全不同的产品。事实上,这种错误跟一味模仿对手一样,都是不可饶恕的,都将受到惩罚。因为你把精力放在对手身上,而不是放在客户身上。

有了这个教训,我更加坚信,公司应该把研究客户的需求,解决客户的问题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去关注对手。如果你的精力只是放在如何从对手那里把客户抢过来,你还会错失更大的机会:开拓新客户。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 NVIDIA 是一家芯片公司,我虽然不反对他们这么说,但并不赞成。表面上,我们确实是生产芯片的,但在我的眼里,我们从来都不是一家芯片公司,而是一家帮助客户解决复杂视觉计算问题的公司。

如果 NVIDIA 把自己限定为生产芯片的公司,我们就会自动地认为电影和我们没有关系,游戏和我们也没有关系,医院和我们也没有关系。事实上,这些都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业务,因为它们背后有一个同样的问题,即复杂的视觉计算问题,这些问题没有一个属于对手,全部属于客户。我想,对目标的这种认定,或许就是 NVIDIA 与对手最大的不同。
@海上一浪花

1981年,姚文元被最高院特别法庭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进了秦城。
在秦城,他除了锻炼身体,还读读书报看看电视,到还挺关心国家大事的。他在狱中醉心于研究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完成了长篇论文《论自然科学与哲学》。而他在狱中发生的最大的变化,是性格比过去开朗了不少。
据同关在秦城的刘庆棠回忆(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洪常青的扮演者):姚文元在工作时他的话很少,让他讲才讲,不会主动讲话,是个木讷、无趣之人。开会时要是周总理、江青在场,都要特意提醒一句:“文元同志说点意见……”他才会说一点。而在监狱里,刘庆棠见到姚文元时,姚文元不但留了到胸前的山羊胡子,而且比过去开朗热情,很愿意讲话。刘庆棠问姚文元:"怎么留起胡子?"他说:"好啊,留了胡子显得老成……"说着就哈哈大笑起来,变得十分爽朗,在看电视的过程中,他还会主动评论节目内容。
1996年,姚文元刑满获释,他是“四人帮”中唯一没有被减刑或保释的人。据说组织上曾考虑有条件让他提前“保释”,但被他拒绝了,他说:“这就不必了,还是坐满20年吧!释放不释放,意义也不大。”出狱后,他隐居在浙江湖州。他的妻子在他出狱前离世,这对姚文元打击很大,他一度消沉了很久。
关于网上吵得沸沸扬扬姚文元写回忆录的传言,据和他常来往的朋友讲,姚文元写回忆录之事纯属子虚乌有。姚家人也说,姚文元出狱后,曾在日历本上零零散散写一些并不系统的的日记,出了一本天文历法方面的通俗读物而已。
那么姚文元为什么不写回忆录呢?以姚文元的性格,他很可能属于那种出狱后什么回忆都不写的人。姚文元这个人思想一直很左,是那个时代的极左;他又很能写,也很勤奋,由于历史的机缘而被柯庆施、张春桥推荐,毛泽东看中,从此飞黄腾达,自己也得意忘形,姚文元不修边幅,喜欢用袖子擦嘴上的油迹,为人属于那种简朴又比较无趣的类型。表面上看,姚文元性格老实,甚至看上去还有些愚钝,胆子也不大,没有太大的权力欲;其实是姚文元想出名的那种欲望很强。这也是他人生的动力。#人物
@乾达婆与紧那罗

多一点中国人到东南亚走走看看应该还是好事,至少能让中央王国大陆人体会到,东南亚还住着很多活人,他们各有各的主体性,咱们大家都是二战后建立的民族国家兄弟,不要有钱了就在心态上给我来帝国主义、中央王国那一套。
CNN转俄罗斯新闻社(Ria-Novosti)今天的报导,莫斯科一间法院判处一名学生10天监禁,理由是他于俄国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期间,以亲乌口号当作无线网络名称。

遭指控的是莫斯科国立大学(Moscow State University)学生Oleg Tarasov,他把无线网络名称改为「荣光归乌克兰」(Slava Ukraini),这是乌克兰部队的战斗口号。

报导指出,莫斯科法院裁定被告学生犯下「公开展示纳粹(Nazi)符号…或极端主义组织的标记」罪。
Starlink 用户达230万,年化收入已经达到 30亿美元,预计四年内收入超过一百亿美元。马老板不要不开心,你除了特斯拉还有斯塔林克。
@卢旭宁

什么样的短剧受欢迎?

男人的诉求:
功成名就被万人敬仰,女神倒追;(小人物逆袭,年代重生,今穿古,战神回归等)

女人的诉求:
能被爱,获得一场梦幻的爱情(甜宠);或身边的狗男人有一天幡然悔悟(虐恋)
@醉猫胡铁花

网友的提醒,也不能说没道理……大强子得提前做好准备啊……
@数据归集

我看一些傻子在说,即使农夫老板跑了,难道我们缺个卖水的?所以说傻子真是不带脑子的,是缺个卖水的问题么?是人心的问题,如此辛苦才创立个品牌,随时就能让傻子给毁了,还有谁敢拼敢闯?敢上杠杆创业?近20年的高速发展,我们就是用了WTO红利加上全民杠杆才发展得那么好,而大家敢于上杠杆就是有信心,今天抵制这个,明天抵制那个?信心在哪?老粉都知我是投资纺地产的,所以就说我身边投资人的事,身边好多投资人两年前把手上投资性纺子清掉了,现在的纺子比之前便宜30%左右了,如是以前他们是接回来的,现在为什么不接了?因为没信心了,他们说宁愿到渔村,虽然渔村也不怎么样,但可以做个跳板呀,即使没接回纺子,如是以前也会创业呀,创业就为社会增加就业呀,现他们是啥也不干,这只是我身边的例子,其它人也是一样的,那大家都不投资了,你的就业机会在哪?考编?你有那个实力么?
“一句话解决所有复杂问题的超能力”。
2025/07/07 01:04:31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