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Web Link
新加坡總理與其弟對立致之亡命歐洲 其弟表示放棄參與總統選舉

本月8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Lee Hsien Loong)之親弟李顯揚(Lee Hsien Yang)接受了共同通訊社之電話採訪,在採訪中透露他已在事實上亡命於歐洲。此二人因彼等父親李光耀(Lee Kuan Yew)之故反目成讎。李顯揚曾與總理代表的執政黨進行政治對抗,試圖參與總統選舉,但由於歸國之路實在困難,現惟有放棄之。

謹遵父親遺言而主張破壞的李顯揚與意圖保全的總理所代表的政府一方決裂。警察部門此前鑑於李顯揚夫妻之遺產存在虛偽證言之嫌疑,曾對之展開調査。


Source:🔉 共同社(新加坡)
Published time:2023/03/08 18:34 (JST)
Updated time:2023/03/08 20:39 (JST)
Please open Telegram to view this post
VIEW IN TELEGRAM
蓋洛普民調:美國人對中國好感降至最低
https://w.wiki/6RDh

美國蓋洛普(Gallup)一項最新民調顯示,美國人對中國的好感度大幅直線下滑,視中國為敵人、甚至「最大敵人」的美國人三年來大幅增加。同時對台灣持好感的美國人所佔比例大幅上升,創歷史新高。
中國歡迎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訪華 儘管兩國關係交惡但貿易關係仍十分重要

中國政府對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擬於北京政府與華盛頓政府關係惡化期間訪華表示歡迎,稱是次訪華「非常重要」,有助於雙方維持商貿往來。

雷蒙多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聲稱,她正在考慮於年內訪華。不過,中國商務部表示他們尚未收到來自華盛頓的正式提案。

中國商務部於本週三表示:「我們相信這對於兩國商務部門維持對話與溝通而言十分重要,並且我們向雷蒙多的訪華意願表示開放與歡迎。」

同時,中國商務部稱:「中方承諾,此後仍將透過對話方式解決雙方關切之議題,並進一步推進建設性和實用性之合作。」

上週,雷蒙多告訴彭博社記者稱她曾經考慮要在年內訪華,並且著重強調溝通仍然是拜登政權避免與北京政府的國際關係進一步惡化的第一要務。

一份來自中國商務部的宣告,其態度與中國外交部長秦剛所呈現的鷹派觀點截然不同,要更加溫和。秦剛在本週二曾嚴厲告誡道,如果美國不能阻止美中關係進一步惡化,則「災難性後果」不可避免。

前中國駐美大使秦剛指責華盛頓破壞美中正常國交,且批評白宮在上月授權美軍擊落被認為是中國偵察裝置的氣球之決定。

這個被懷疑具有偵察功能的氣球在今年二月初被發現於美國領空,致使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取消了計畫好的訪華行程。

在他主持的首場外交部記者招待會上,秦剛還叱責了美國以一連串的問題,包括加劇烏克蘭危機(the crisis in Ukraine);同時,秦剛還指責美國連續加息誘發了諸多國家的債務風險(debt crisis)。

中國內地(mainland China)與美國之間的關係在許多議題上已經陷入僵局,這些議題包括國家安全問題、臺灣問題和尖端科技(advanced technology)問題。不過,這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的一般商貿交流仍然很頻繁。

美國經濟部門的分析師透露,2022年,美國對華出口額增長24億美元,增至1538億美元;同時,美國對華進口額增加318億美元,增至5368億美元。

中國人民大學(Renmin University)金融學部教授(finance professor)趙錫軍(Zhao Xijun)稱中國政府希望透過交涉的方式解決兩國之間的齟齬,並不希望兩國彼此漸行漸遠。

他表示雷蒙多擬訪華之計畫是一項「權宜之計(stopgap)」,美國政府的非對抗性提議(non-confrontational proposals)只是為「保護其法權(rights)及利益(interests)」而提出。

趙氏補充道,雖然中國部分人士認為貿易是連結美中兩國關係,不使此二國漸行漸遠的一個重要因素,但華盛頓方面卻希望盡可能充分地與中國脫鉤。

「但此種意志受制於一些經濟條件,因為一些商品很難在美國本土生產,而美國又對這種商品具有需求,這使得美國政府不可避免地要從中國進口商品。」他補充道:「所以,美國想要脫離中國而單獨行動之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釋出於上週的2023年貿易政策議程(2023 trade policy agenda)及2022年年度報告(2022 annual report)描述美中兩國的貿易關係以「複雜而充滿競爭」,並指出兩黨基礎設施法(Bipartisan Infrastructure Law)、積體電路及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以及通貨膨脹因應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共同致使美國仍能在「強有力地(a position of strength)」與中國競爭。

USTR在報告中說:「拜登政權將繼續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工具確保美中之間的競爭屬於平等競爭。我們現正積極與盟友合作,共同與導源於中國的不公平性與反競爭實踐(anticompetitive practices)作鬥爭,上述諸種現象致使美國勞工與公司,乃至我們的盟友蒙受了損失。」

此外,中國商務部於上月還向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葉倫(Janet Yellen)之訪華安排表示歡迎。

葉倫此前已經表示過她對訪華以與中國財政部長討論經濟事務的興趣,儘管彼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臨時取消了訪華安排。

今年一月,葉倫在瑞士會見了中國副總理劉鶴(Liu He),雙方同意以時採取行動,協調兩國政策,以對抗經濟下行(economic headwinds)和氣候變動(climate change)。該次會談為此二人最近兩年來的首次面對面會談。


Source:🔉 南華早報
Published time:2023/03/08 20:00 (HKT)
Updated time:2023/03/08 21:56 (HKT)
Journalists:Amanda Lee, Mia Nulimaimaiti
Please open Telegram to view this post
VIEW IN TELEGRAM
中國就荷蘭限制出口半導體製造裝置表示堅決反對

荷蘭政府此前宣佈將限制出口半導體製造裝置。就此,本月9日,中國政府強烈譴責荷蘭,稱:「我方堅決反對之。」

本月8日,荷蘭政府宣佈將限制出口製造尖端半導體之裝置。儘管荷蘭政府並未指明該政策之對象國,但外界推測該政策應是針對中國而設,中國政府因對之強烈譴責。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於本月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我方堅決反對荷蘭方面以行政手段限制荷中兩國企業正常的經濟貿易往來。」她明確表示,中國方面已向荷蘭政府要求就此作出解釋。

此外,中國外交部還提及鼓勵荷蘭設定出口限制的美國,要求荷蘭「不要追隨個別國家,濫用出口限制」,稱:「我希望(荷中兩國)共同維持供應鏈之安定及自由解放之國際貿易秩序,維持兩國與企業之間的共同利益。」


Source:🔉 TBS NEWS DIG
Published time:2023/03/09 18:52 (JST)
Updated time:2023/03/09 18:52 (JST)
Please open Telegram to view this post
VIEW IN TELEGRAM
荷蘭亦提防中國轉裝置為軍用因緊跟美國腳步設定出口限制

本月9日,荷蘭政府決定自今年夏季起強化半導體製造裝置之出口限制。荷蘭政府此舉是為提防中國將尖端技術轉用於軍事目的,因緊跟既已加強對華出口限制的美國之腳步。

本次限制令之細節已在貿易開發合作部長呈遞給議會的書簡中記載,荷蘭抱持優勢的深紫外線(DUV)曝光裝置等尖端半導體製造裝置皆在限制商品之列。荷蘭政府此前已將最尖端的極端紫外線(EUV)曝光裝置列入對華出口限制名單。

本月8日,半導體製造裝置領域荷蘭大型企業ASML公佈了一份聲明,稱政府頒行的限制令確實會對該公司造成一定影響,但並不會影響到此後的業績。


Source:🔉 時事通訊社(布魯塞爾)
Published time:2023/03/09 18:16 (JST)
Updated time:2023/03/09 18:22 (JST)
Please open Telegram to view this post
VIEW IN TELEGRAM
僑務委員會委員長:臺灣總統將中途造訪洛杉磯及紐約

台灣僑務委員會主委徐佳青(閣員級)於本月9日表示,蔡英文總統有計畫在中美洲外交訪問的途中停留於洛杉磯和紐約。

目前,台灣總統府尚未確認訪問日程。

據知情人士透露,蔡總統有望在美國與衆議院議長麥卡錫會晤。中國政府對蔡氏此舉表示「嚴重關切」,並要求美國作出解釋。

徐主委在立法院回答議員質詢時表示,總統將與台灣人旅居海外者舉辦會面活動,地點在紐約舉行的可能性最高,但也可能在西海岸地區的洛杉磯舉辦此類活動。


Source:🔉 REUTERS(臺北)
Published time:2023/03/09 17:49 (JST)
Updated time:2023/03/09 17:49 (JST)
Please open Telegram to view this post
VIEW IN TELEGRAM
#集會要人 🇬🇧🇨🇦 倫敦、多倫多聲援香港政治犯集會 Free Hong Kong Political Prisoners rallies in London and Toronto
#釋放所有政治犯 #FreeHKPoliticalPrisoners

倫敦和多倫多兩地各有港人團體發起集會,聲援現正在囚及受審的香港政治犯,呼籲國際社會推動釋放他們。詳情如下:
Hong Kong groups in London and Toronto have organised rallies respectively to stand in solidarity with those in prison and on trial in Hong Kong and urg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push for their release. Details are as follows:

🇬🇧 倫敦 London
日期 Date:2023年3月18日(六) Saturday, 18 March 2023
時間 Time:3:00 pm GMT
地點 Location:Montgomery Statue, London SW1A 2AT (opposite 10 Downing Street)

🇨🇦 多倫多 Toronto
日期 Date:2023年3月18日(六) Saturday, 18 March 2023
時間 Time:3:00 pm EST
地點 Location:Mel Lastman Square, 5100 Yonge Street, North York, ON, M2N 5V7

#London #Toronto #集會 #海外活動 #聲援在囚手足
習近平全票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開始第三任期
▎經濟學延伸閱讀:需求性通貨膨脹

需求性通貨膨脹(Demand-pull inflation)是與成本性需求通貨膨脹(Cost-push inflation)相反的一種通貨膨脹,其發生於經濟體的總需求高於總供應時。受菲利普曲線(Phillips curve)影響,需求性通貨膨脹通常與實質國內生產總値(Real GDP)之上升和失業率之下降相關。該類通貨膨脹通常被描述為「過多的資金投入於過少的商品(too much money chasing too few goods)」,但更準確的說法是「過多的消費型資金投入於過少的商品(too much money spent chasing too few goods)」,因為只有消費於商品及服務的資金纔可能引發需求性通貨膨脹。一般情況下,經濟學家認為此類通貨膨脹不會發生,除非該經濟體已經達到飽和就業水準(full employment level)。

在凱因斯理論下,僱傭規模之增加會導致總需求量之增加,進而迫使生產主體(企業)不得不提高產量。但受限於生產能力,增產規模往往遠小於需求增加規模,以至於商品價格必須上升以回到均衡點。正因為此,技術革新於經濟發展而言實為必要。
▎經濟學延伸閱讀:成本性通貨膨脹

成本性通貨膨脹(Cost-push inflation)是一種與需求性通貨膨脹(Demand-pull inflation)相對的通貨膨脹類型,其發生於重要商品或服務之成本上升,且相關商品或服務不存在替代品之時。在此種情形下,生產主體(企業)必須投入更高的基礎成本以事生產,為贏利計,企業必須提高商品價格保證利潤。
岡山縣某十八歲女子謊稱中國公安機關行詐而遭當地警方逮捕

本月9日,大阪府警交野署以「佯裝中國公安機關以詐欺在日華人之簽帳金融卡等財產以非法獲得現金」為由,認為岡山縣內一名18歲無職女子涉嫌詐欺等多項罪名,遂依法逮捕之。據悉,被捕女子對其罪行供認不諱。

據稱,該女子屬團伙作案,在其之外還有一名男性共犯。該男子在去年12月下旬~今年1月上旬期間以漢語致電於旅居交野市的一位五旬中國籍女子,他在電話中向對方表示:「你現在正在中國出售自己的銀行賬戸……我們絕對會逮捕你……請你將你的簽帳金融卡和存摺交給我。」至今年1月10日,犯罪嫌疑女子親自與被騙女子見面,在會面中詐取了對方的3張簽帳金融卡以及其它財物,並最終於士多店成功取出50萬日圓現金。

據調査組相關人士所述,犯罪嫌疑男子準確無誤地對被騙女子說出了該女子在中國生活的親生女兒之姓名,且每日頻繁致電於該女子;而犯罪嫌疑女子雖為日本國籍,但卻精通漢語。目前,警署認為上述兩名犯罪嫌疑人為在中國設有據點的中國人詐騙集團之成員。

自令和二年以來,大阪府每年都有十餘起佯裝中國公安機關,針對在日華人的特殊詐欺案件。據悉,中國駐日總領事館已向旅日中國公民呼籲注意提防此類詐騙。


Source:🔉 產經新聞
Published time:2023/03/09 19:55 (JST)
Updated time:2023/03/09 20:35 (JST)
Please open Telegram to view this post
VIEW IN TELEGRAM
中國海船命令飛行於南沙諸島上空的菲律賓飛機立刻退去

本月9日,菲律賓沿岸警備隊與記者共同搭乘的飛機進入菲中係爭水域南支那海(South China Sea)的南沙諸島(Spratly Islands)上空時被中國方面以漢語命令道:「立即退去!」

該命令由菲方飛機下方1000公尺高度海域的中國海警局船隻發出,彼時附近海域還有數十艘海船。

法新社為被允許自上空取材以菲中為代表的多個沿岸國之間係爭領有權的小島及暗礁的媒體之一,本次取材機會可謂十分寶貴。

媒體人士乘坐的飛機進入菲律賓實效支配區域的島嶼及砂洲上空時,收到中國海船的無線電報務員發來的7次通聯,通聯語言為漢語及英語。其中有一回,中方報務員直接命令菲方飛行員以:「閣下現已侵入中國暗礁之附近海域,有安全上之風險。為避免誤會,請立即自此退去。」

對此,菲方飛行員回應道:「我是在自國領空內飛行。」

為期4小時的媒體取材航行進行時,菲律賓沿岸警備隊發現了該國實效支配島嶼及暗礁計9個,其近海存在共近20艘中國海船。其中,部分海船為菲律賓方面之所謂「海上民兵」組織下屬船隻。

沿岸警備隊在菲律賓主張領有權的仙賓礁(Sabina Shoal)近海亦發現有17艘高度疑似屬於「海上民兵」組織之船隻。

本月10日,中國外交部聲稱該國具有南沙諸島及其近海之領有權,自國當局之海船在該海域執行「一般任務」屬「合理合法」。

菲律賓沿岸警備隊目前正定期以包含照片及影片在內之形式公開航行於該國實效支配島嶼等海上陸塊近海之中國海船之資訊。

該警備隊之宣傳部門負責人表示,如此行為不特可使自國民把握主權狀況,且他國亦能有理有據譴責中國之行為,復有俾中國方面陷入「或者在公共領域清楚解釋之,或者自始至終捏詞以言之」之二難推理之效。


Source:🔉 法新社🔉 時事通訊社
Published time:2023/03/10 21:55 (JST)
Updated time:2023/03/10 22:00 (JST)
Please open Telegram to view this post
VIEW IN TELEGRAM
密克羅尼西亞總統:中國威脅人身安全
https://w.wiki/6Rfo

太平洋島國密克羅尼西亞總統,公開指控中國賄賂官員、干涉內政、甚至直接威脅他的人身安全,亦建議國家改為與中華民國建交。
美國指出俄羅斯有意顛覆摩爾多瓦共和國政權 籲摩方密切注意國家安全

本月10日,美國國家安全會議(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NSC)戰略溝通協調官約翰·弗朗西斯·柯比(John Francis Kirby)在記者招待會上明確表示,俄羅斯正試圖顛覆摩爾多瓦共和國(Republica Moldova)政權。

摩爾多瓦是與烏克蘭接壤的前蘇聯加盟國,國內有地域為親俄派實效支配。目前,美國正呼籲摩爾多瓦領導人密切關注國家安全。

就摩爾多瓦現狀,該國親歐美派總統瑪雅·桑杜(Maia Sandu)之持論侔於美國者。不過,俄羅斯方面就美國此番言論表示否定。柯比氏就俄方此番駁斥說明道:「我方所述者,乃基於美國情報機構獨自收集之資訊之結論。」

柯比氏強調:「俄羅斯意圖弱化摩爾多瓦政府之統治,並以扶植親俄派政權為其最終目的。」至於俄方具體計畫,柯比氏指出:「俄羅斯情報機構相關人士會在摩爾多瓦發起抗議活動,並利用該活動以製造反叛。」同時,他還表示:「可以預料,其他的俄羅斯相關人士此後有可能會在摩爾多瓦實施抗議活動演習。」


Source:🔉 時事通訊社(華盛頓)
Published time:2023/03/11 05:13 (JST)
Updated time:2023/03/11 10:21 (JST)
Please open Telegram to view this post
VIEW IN TELEGRAM
南韓將改革工時 每周工作最長52小時升至69小時
https://w.wiki/6RoH

南韓政府正試圖延長勞工每週的最長工作時間限制,將每週工作時間上限從52小時提高到69小時,亦允許累積的加班時間轉換為假期,儲起來放長假。
美國聯邦調査局指TikTok或成中國侵臺最重要之道具

美國聯邦調査局(FBI)局長克里斯多福·A·瑞伊(Christopher Asher Wray)於本月11日警告道:「中國研發的影片投稿程式『TikTok』在中國入侵臺灣時,其資料之數百萬人規模者或為中國政府所活用,以形成對其有利之輿論。」

瑞伊一語,發於美國聯邦上議院情報委員會之意見聽取會。其表示,中國共產黨之統治方法不存在民間企業與公家部門之別。

瑞伊答該委員會中共和黨最有力成員——其主張TikTok對安全保障構成前所未有之威脅——馬可·魯比歐(Marco Rubio)議員之質詢時言之。

就安全保障措施視角而言,美國國內對TikTok普遍抱有懷疑及警惕之心。聯邦議會內亦有議員主張在美國境內全面禁止TikTok。

美國國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 NSA)局長保羅·仲宗根(Paul Nakasone)於上議院軍事委員會示其憂慮道:「為形成特定輿論,TikTok或以損害美國於國家安全保障之國益之方法事先審査使用者所上傳影片之內容。」

另一方面,TikTok執行長(CEO)新近主張道:「中國政府未曾申請調閱美國國內使用者之資料。」此外,其明確表示:「縱使政府要求調閱相關資料,我方亦不會應允之。」


Source:🔉 CNN
Published time:2023/03/11 17:50 (JST)
Updated time:2023/03/11 17:50 (JST)
Please open Telegram to view this post
VIEW IN TELEGRAM
調査:閣下是否相信該執行長所承諾「縱使中國政府強硬要求其提供美國國內使用者之資料,其亦不提供之」者?
Anonymous Poll
10%
非常相信
15%
略感相信
75%
毫不相信
菲律賓移民局拘捕一男一女共二人 被捕者疑為大規模特殊詐欺案件之電話負責人

一名24歲男性及一名25歲女性被菲律賓移民局拘捕,理由為此二人涉嫌參與以菲律賓為據點的大規模特殊詐欺案件,並在作案組織中負責致電受害者。

菲律賓移民局宣佈,嫌疑人藤田海里(24歲)與熊井仁美(25歲,音譯)於本月10日在馬尼拉被警方逮捕。

據悉,此二人屬包含菲律賓政府上月遣返回國的嫌疑人渡邉優樹等4人在內的一個特殊詐欺犯罪團體之成員,在其中負責致電受害者,與受害者保持溝通。

早在去年9月,嫌疑人藤田海里等人即因參與特殊詐欺案件而被警方以盜竊嫌疑為由釋出了逮捕令,屬在逃通緝犯。

菲律賓移民局表示,嫌疑人藤田海里等人現已被移送移民局比古坦拘留中心(Bureau of Immigration Bicutan Detention Center),相關嫌疑人渡邉優樹此前亦被菲方羈押於此。


Source:🔉 ABEMA TIMES
Published time:2023/03/11 20:20 (JST)
Updated time:2023/03/11 20:27 (JST)
Please open Telegram to view this post
VIEW IN TELEGRAM
卸去總理一職的李克強與習近平握手但並未與之對視 映出二人在政治道路上的齟齬

本月11日,召開於中國北京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人代)正式選舉李強為總理,以為「黨的二把手」;同時,連任兩屆總理職位,總任期達10年的舊總理李克強宣佈卸任。會上,儘管李氏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成功握手,但期間李氏並未對視於習氏,畫面整體傳達出了二人之間微妙的距離感。自此,李氏將自政治舞臺之明面退去。

當日上午11時,基於習氏指名,與會代表票選李強繼任總理一職。李強隨後與習近平進行了為期約10秒的握手,二人笑容滿面,相互對視,頻頻出語,交談甚歡。作為習氏親信的李強在昨日的全體會議上亦與習氏言談甚多。

選舉程序結束後,卸任總理一職的李克強與習氏握手。習氏伊始以安定的神情看向李克強,而李克強而則以嚴肅神情正視會場中央,未與之對視;其後,李克強看向習氏,習氏遂轉頭看向會場中央方向,不與之對視。畫面整體似向世人傳達二人在政治道路上的齟齬。


Source:🔉 朝日新聞
Published time:2023/03/11 18:30 (JST)
Updated time:2023/03/11 21:01 (JST)
Please open Telegram to view this post
VIEW IN TELEGRAM
2023兩會:科研機制改革將帶來更多創新性發現抑或給予科學家以衝擊?

專家表示,一項針對監管中國應用科學及基礎科學研究之政府機構的重大改革措施將被付諸實行,藉此提高該機構之行政效率,以促進更多創新性研究。

然而,部分人士憂科技部門之改革或帶來更多全新問題。

該計畫作為中國國務院(State Council)監管性全面改革之一部,於本週二,自召開在北京之立法者年度會議上被提出,以此因應美國在維持其尖端科技優勢(dominance over leading-edge technology)之事務上所作努力。

據媒體報導,該項改革計畫將負責鄉村發展(rural development)、社會發展(social development)及高科技發展(hi-tech development)之部門及其下級機構之事務移交給更具專業性的其它部門。

此前,科學部門(science ministry)還負責資金分配(funding decisions)及專案評估工作——專案評估對於研究之發行及其獎勵至關重要。

現在,資金分配工作將交由其它機構(other agencies)完成,科學部門則負責更一般性的監管工作。

南開大學材料科學部教授劉遵峰(Liu Zunfeng)表示,該項改革為研究者及其科研工作將不再被「論文中心主義(thesis only)、職稱中心主義(prefessional title only)、學歷中心主義(diploma only)和獎勵中心主義(awards only)」所評定之重要訊號。

劉氏稱:「目前,論文發行水準(level of publications)為申請科研專案之主要因子。為此,科學研究者必須迎合期刊之需求,以發行其研究。」

其表示,期刊更青睞新穎課題之研究,而非深度研究,以致科學研究者之工作全然變質,與其應然相悖。

「創新與深度研究並行不悖,同等重要,不可顧此失彼。當今之科研,要求更平等的估値機制(balance of evaluation mechanisms)。」劉氏表示:「我儕但願新圖式有助於科學研究者養精蓄銳,以資其研究之發行,藉此突破其研究之瓶頸。」

劉氏指出,該項改革還將助力每一領域更專念於其在工業發展(industrial developments)及技術創新(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上的突破,而非投入精力於寬泛不定之專案。

「此前,中國已為諸多國家級(national-level)科研專案注資,然科研成果似乎並不如人意。」劉氏稱:「以超臨界二氧化碳技術(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technology)為例,許多技術性突破完全由私營企業完成,而大學間於諸多領域之合作則齟齬甚多。」

部分專家聲稱,改革將使許多發軔於新發現之科學性應用(scientific applications)更速出現於工業界。

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Ministry of Edu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re)前主任黎志敏(Li Zhimin)認同「撤除農業、健康及資訊科技之機能於科學部門有助於更具需求性的領域開展其更深入之研究」之說。

黎氏告知以科學及人類為其內容之媒體網站「知識分子(Zhishifenzi)」以「工業部門非常清楚相關行業所遭遇之技術難點。」

與此同時,黎氏指出:「科學部門則不特制定規則,抑且分配資金,既為裁判,又為運動員。此誠一重大問題。」

東北大學(Northeast University)教授田野(Tian Ye)稱,在新體系下,資金將更傾向於能夠帶來經濟發展之創新性研究。

田氏表示:「此或將刺激研究者。為此,我儕須適應新規則以開展研究,且部分專案之審査須被重審以適應之。」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科學研究者告訴「知識分子」稱,其擔心科學部門以外之其它機構是否會公平對待每一位研究者。

此人表示:「未來,研究資金將由數個部門分管,而問題誠在於每一部門皆有自己下屬之研究所。試問,上述機構是否能夠平等看待其它獨立研究所?公平分配機制茲實為孔急之需。」

科學部門之最大變化其一在於中央科技委員會(cent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ttee)之設立,該委員會此後將使共產黨有效控制創新性研究。

中國之科學發展現正面臨諸多計畫性藩籬,肇因許多國家級科技專案分散於諸多機構。各部門間行政與預算之協調之匱乏已俾政府諸政策(government policies)及國家戰略(national-level strategy)逡巡停滯。

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dean of Schwarzman College at Tsinghua University)薛瀾(Xue Lan)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科學部門雖在該場改革下將被精簡化,然中國之科技研究之發展仍將取得長足之進步。」

薛氏稱:「現在,中央科技委員會作為協調部門將更具權威。」


Source:🔉 南華早報
Published time:2023/03/11 18:00 (HKT)
Updated time:2023/03/11 22:31 (HKT)
Journalist:Zhang Tong
Please open Telegram to view this post
VIEW IN TELEGRAM
2025/07/06 19:00:36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