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Web Link
Forwarded from 柴可的记录世界
柴可的记录世界
Photo
右下角小字:第一宇宙速度是 7.9km/s
This media is not supported in your browser
VIEW IN TELEGRAM
南国微雪 | 一切,都很美丽。
https://blog.thgirls.yt/zh-cn/p/2024/11/hello-world/
补充

欢迎关注喵。
这是博客,频道在这里: @vtbcyan
这俩是真的能让人人羡慕到死的那种。
吐槽

  欢迎各位技术佬报考我行。
  如果能接受推诿扯皮,待遇还是不错的。当然进去了我们这些基层员工肯定是要狠狠骂你们做的这些垃圾系统的。
  总行直辖,一个月到手至少一万七八的样子好像。具体不是特别清楚。
  不过省分行普通员工到手都至少一个了,软件开发中心肯定不会比这差。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软件开发中心社会招聘:https://mp.weixin.qq.com/s/Ih4yVANFNYo5ynhAXar6DQ
Forwarded from 新·世界观察日志
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

生育成本是影响育龄家庭生育意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原国家卫计委在2017年进行的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育龄妇女不打算再生育的前三位原因依次是“经济负担重”、“年龄太大”、“没人带孩子”,分别占77.4%、45.6%和33.2%。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的数据,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3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391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632元。通过研究分析,本报告得出如下结论:全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53.8万元;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养育成本平均为约68万元。

按城镇和农村区分:0-17岁城镇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66.7万元;0-17岁农村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36.5万元。

按不同省份区分:上海和北京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分别为101万元和93.6万元。相比之下,西藏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只有34.9万元,青海省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只有37.9万元。

按收入水平区分:
低收入组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为125533元,即约12.6万元;
中间偏下收入组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为281730元,即约28.2万元;
中间收入组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为446582元,即约44.7万元;
中间偏上收入组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为691765元,即约69.2万元;
高收入组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为1315254元,即约131.5万元。

按城镇和农村家庭的孩次区分:
城镇一孩0-17岁平均养育成本为66.7万元;
城镇二孩0-17岁的平均养育成本为52.5万元;
城镇三孩0-17岁的平均养育成本为39.9万元。农村一孩0-17岁平均养育成本为46.3万元;
农村二孩0-17岁的平均养育成本为36.5万元;
农村三孩0-17岁的平均养育成本为27.7万元。

养育成本的国际比较:把一个孩子抚养到刚年满18岁所花的成本相对于人均GDP的倍数,澳大利亚是2.08倍,法国是2.24倍,瑞典是2.91倍,德国是3.64倍,美国是4.11倍,日本是4.26倍,中国是6.3倍,几乎是全球最高的。

根据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计算后发现,从2010年到2018年的这近十年时间里,小学生家长每周辅导作业的时长从3.67个小时增加到了5.88个小时;初中生家长每周辅导作业的时长从1.56个小时增加到3.03个小时。

由于生育成本过高、女性难以兼顾家庭和工作等原因,中国人的平均生育意愿(理想子女数)也几乎是世界最低的。根据经合组织的数据,绝大部分国家的平均理想子女数均超过2个,而多次生育意愿调查结果表明,中国人的平均理想子女数均低于2个。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为90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39‰。可以看出,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和出生率双双创下1949年以来最低水平。中国出生人口从2017年开始持续下降,2023年出生人口已经是连续第七年下降。2023年出生人口不到2016年的一半,用出生人口塌陷来形容现在的人口形势一点也不夸张。2023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仅为1.0左右,不仅低于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比严重少子老龄化的日本还低不少。

https://file.c-ctrip.com/files/6/yuwa/0R72u12000d9cuimnBF37.pdf
🍾6
匿名化

  本文讨论“文学”下,“写作手法”的“匿名化”话题。
  本文讨论的“匿名化”为自创术语,文学领域暂未搜索到广泛使用的相关正式术语。同时,此处的“匿名化”主要讨论内容为:通过一定手法隐藏人称、地点等详细信息。
  1. 作者匿名化的痕迹可能明显,也可能自然。
  比较明显的匿名化,以刘慈欣的《信使》为代表。全文都以“老人”代称,但根据文中的零碎信息读者可模糊猜到老人一定存在于现实世界中。文章仅仅在最后一句话将主语换成了爱因斯坦。痕迹明显。
  自然匿名化在各大新闻头条和短篇小说中随处可见。小说常常全篇使用“他”或“她”而规避为主人公取名的工作量。而新闻头条常常使用“这种”“那样”吸引读者阅读:“他在学校里居然公然做出这种事……”。
  2. 匿名化常用被动句、换词指代、内容泛化、重组句式结构、上下文规避等手法。
  2.1. 被动句。被动句常见于自带立场或刻意引流的新闻头条,最常见于隐藏动作发出者。“一女子被抢劫后报案无果”。被动句在此用途下,能刻意隐藏施暴者,突出受害者,但用作新闻用途时,可能会违反新闻的客观性原则。
  2.2. 换词指代。换词指代常见于古汉语。“主人公,字甲,号乙,封丙,授丁。”后以甲乙丙丁为主语,各自展开故事。用作匿名化用途时,可能会有“他”、“这人”、“那厮”等多种多样的称呼,但这些称呼均未显式指明名字。地点同理。“他到了老地方,未见宝贝,却见那人,怒火中烧,揪着那厮便打,打得后者眼冒金星。”
  2.3. 内容泛化。“今天我见了一个人。”读者视角,这个人并无特殊,但作者可能别有用途。将特定对象泛化为全体,就像小时候明明只想拥抱一个人,却拥抱了全班一样。
  2.4. 重组句式结构。当发现自己的句子怎样也无法规避信息要素时,可以选择重组句式结构。例如,“我没有办法不喜欢她”可以改为“我无法忽视那阵欢喜”。通常,重组句式结构会联动其他手法一起使用,并且会略微更改句意。怎样取舍取决于作者。
  2.5. 上下文规避。上下文规避通常会更加冗长。本质上上下文规避是绕过中心词语,所以需要用更多的字词。上下文规避,可以泛化内容,也可以描摹细节。例如,“他为了掩护她而中箭受伤”可以改成“一阵尖锐的疼痛向他袭来,他一个踉跄,双手却仍然抱着她,背后的柳条散出猩红”。
  3. 匿名化手法仅为工具,好坏取决于作者。
  客观化叙述时,包括不限于新闻、采访、宣传,匿名化手法应尤其注意。
  “某球场发生一场激烈冲突”与“两名著名球员争执时将对方打伤”相比,前者明显更匿名化、模糊化和泛化。后者虽然具体化仍有不足,但明显比前者更有针对性。
  采访和宣传时,使用化名、上下文规避、换词指代又可以保护受访者隐私。写作小说时,匿名化可以节省不必要的取名精力、保持神秘、推动情节发展等。
  匿名化仅为工具,双刃剑是否伤人取决于执剑的人。
  
  南国微雪 Miyuki
  2024 年 11 月 22 日

#学海碎笔 #文学
2
Forwarded from SMALLBEAR______________
🌚2
我身处于无限的欲望中

  我身处于无穷无尽
  的欲望之中,
  每一朵欲望都开出
  热烈而猩红的荆棘。
  
  触碰欲望。
  黑洞行走其中。
  我小心地避让天空中的飞鸟。
  飞鸟俯冲,叼起欲望,坠入黑洞。
  
  远处有人影。
  回头。
  所有的猩红忽而
  紧张。我被它们缠住,
  心被荆棘捆得鲜血淋漓。
  
  那人笑了笑,伸手。
  一瞬,香味弥漫。
  欲望们瞬间化身百合,愈合伤口。
  
  某人低头道谢。
  却在低头的一刹那,远远地
  听见玻璃碎裂的声音。
  
  南国微雪 Miyuki
  2024 年 11 月 24 日

#文章 #诗词 #情感 #感触 #静默思念 #奇思妙想
2025/07/09 17:19:52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