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warded from 微信搬运工
Telegraph
抱住那个用头撞墙的孩子|深度报道
采写/施雨 编辑/计巍 小树在撞墙时同学抱住他 2024年12月16日,一个平常的课间,南京市晓庄小学文濬校区二(4)班的教室里,孤独症男孩小树背对着班上的同学,用头轻撞着墙角,撞一下,退后,又撞过去。一个女孩跑过去从身后抱住他,拍着他的肩,安抚着告诉他不能撞。小树转过身来,腼腆地笑了。 教室另一端的陪读妈妈徐静拍下的这一幕,在短视频平台上得到了近十万点赞。这是徐静记录儿子在普通小学进行融合教育的诸多日常片段之一。在徐静的记录里,班上的同学还会教小树跳绳、帮小树交作业、带小树跑步、陪小树玩耍…… 起初这…
我总会建议你去爱,而不是去被爱
现代人渴望被爱,大约已经是一种通病了吧。尤其是大城市,欲望被包装成各色霓虹,明码标价、童叟皆欺。被爱、得到真心,仿佛已经不再单单只是为了拉近关系,享受亲密,似乎也更成为了一种能力的象征。
“你看,有人喜欢我。”
但是,微雪在很多事情上向来与大众想法不同,有些唱反调。
在爱与被爱之上,我总会建议你勇敢去爱,而不是去被爱。
我受到过爱的恩赐,也收到过被爱的欢喜。但以个体体验来说,爱比被爱强大得多。
在谈恋爱的时候,“希望自己强大起来”这个渴望变得无比巨大。
一段感情中,地位可以平等,但总有人实力更强一些。因为相互喜欢,实力强的人理应爱护相对弱的一方。
“我们是一个整体。”
但实际上,“保护”这件事情相当累。与引路人相同,前面的人需要披荆斩棘,破风挡雪。
而提升自己的实力,也是很累的事情。
一个人的时候,多数时间没有这样强大的渴望,也没有足够的动力去面对未知与失败的风险。
毕竟自己嘛,也只有自己知道,差不多糊弄糊弄就得了。
然而,爱上一个人,我们希望对方开心、健康、快乐、没有烦心事扰神。我们希望能从对方身上获取什么,也希望能给予对方什么。
这种想法会激动我们的身体和神智。促使我们去做更多的事情,有些事情甚至会让朋友们觉得匪夷所思。
但是被爱做不到这一点。
被爱是一种享受。
既然是享受,就不需要自己去做什么。
在喜欢与爱的名义下,分泌的多巴胺、所做的事情,都会实实在在地反馈到自己身上。
这是一种进步。
而彼侧的享受,不需要做事,也就不会有任何实质上的进步与结果。
被爱也可以激发进步的想法——然而,很大程度上,它只是间接原因。
“我知道你喜欢我,我想跟上你的步伐和节奏,站在你的身旁。”
其中潜藏有爱的影子。如果把爱抽出去,单单留下被爱,这种逻辑是不成立的。
被爱转化为爱。
一个无望的爱,一个无法得到结果的恋情又如何?喜欢他/她/祂而给自己带来的进步,难道就不算受益了吗?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算一种“自私”。但这是一种好的“自私”。
我喜欢你,能给我带来进步;你喜欢我,你也会得到提升。我们因为喜欢结合到一起,也因此共同进步。
螺旋上升。
喜欢一个人,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这是我很久之后才想清楚的事情。
我总会建议你去爱,而不是去被爱,纵然有可能无法得到好的结果,但爱本身就会使我们受益。
从分手之后,我再也没有早起过,也不会再满怀期待地为一个人买早餐。
南国微雪 Miyuki
2025 年 2 月 14 日
#文章 #吐槽 #奇思妙想 #静默思念 #情感 #感触
现代人渴望被爱,大约已经是一种通病了吧。尤其是大城市,欲望被包装成各色霓虹,明码标价、童叟皆欺。被爱、得到真心,仿佛已经不再单单只是为了拉近关系,享受亲密,似乎也更成为了一种能力的象征。
“你看,有人喜欢我。”
但是,微雪在很多事情上向来与大众想法不同,有些唱反调。
在爱与被爱之上,我总会建议你勇敢去爱,而不是去被爱。
我受到过爱的恩赐,也收到过被爱的欢喜。但以个体体验来说,爱比被爱强大得多。
在谈恋爱的时候,“希望自己强大起来”这个渴望变得无比巨大。
一段感情中,地位可以平等,但总有人实力更强一些。因为相互喜欢,实力强的人理应爱护相对弱的一方。
“我们是一个整体。”
但实际上,“保护”这件事情相当累。与引路人相同,前面的人需要披荆斩棘,破风挡雪。
而提升自己的实力,也是很累的事情。
一个人的时候,多数时间没有这样强大的渴望,也没有足够的动力去面对未知与失败的风险。
毕竟自己嘛,也只有自己知道,差不多糊弄糊弄就得了。
然而,爱上一个人,我们希望对方开心、健康、快乐、没有烦心事扰神。我们希望能从对方身上获取什么,也希望能给予对方什么。
这种想法会激动我们的身体和神智。促使我们去做更多的事情,有些事情甚至会让朋友们觉得匪夷所思。
但是被爱做不到这一点。
被爱是一种享受。
既然是享受,就不需要自己去做什么。
在喜欢与爱的名义下,分泌的多巴胺、所做的事情,都会实实在在地反馈到自己身上。
这是一种进步。
而彼侧的享受,不需要做事,也就不会有任何实质上的进步与结果。
被爱也可以激发进步的想法——然而,很大程度上,它只是间接原因。
“我知道你喜欢我,我想跟上你的步伐和节奏,站在你的身旁。”
其中潜藏有爱的影子。如果把爱抽出去,单单留下被爱,这种逻辑是不成立的。
被爱转化为爱。
一个无望的爱,一个无法得到结果的恋情又如何?喜欢他/她/祂而给自己带来的进步,难道就不算受益了吗?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算一种“自私”。但这是一种好的“自私”。
我喜欢你,能给我带来进步;你喜欢我,你也会得到提升。我们因为喜欢结合到一起,也因此共同进步。
螺旋上升。
喜欢一个人,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这是我很久之后才想清楚的事情。
我总会建议你去爱,而不是去被爱,纵然有可能无法得到好的结果,但爱本身就会使我们受益。
从分手之后,我再也没有早起过,也不会再满怀期待地为一个人买早餐。
南国微雪 Miyuki
2025 年 2 月 14 日
#文章 #吐槽 #奇思妙想 #静默思念 #情感 #感触
南国微雪 | 一切,都很美丽。
草,我第二次被灵引到她家里去了。 这次还是一样不知所措。 不是,她之前没给我说有这个安排啊……
我澄清一下,早上我跟她和她侄子吃了个早饭,然后她要送她侄子回家做作业,拿相机跟我一起出来玩儿。
她觉得把我甩在外面不好,让我一起跟着进她家了。是这个情况。
现在已经在外面了。
出太阳了,好热。
她觉得把我甩在外面不好,让我一起跟着进她家了。是这个情况。
现在已经在外面了。
出太阳了,好热。
Forwarded from 噫~這世界
【L.C YỤ】元宵过去许久,南方县城早春的街道上的爆竹碎屑早已消散,万达电影院里《哪吒》的片尾字幕滚动时,后排的小情侣开心的搂在一起自拍,散场的人潮涌向商场扶梯,把电梯口卖糖炒栗子的摊位被得歪斜。而三十公里外的科技园区里,储能电池车间的玻璃幕墙彻夜通明,穿防静电鞋的年轻工人端着冷掉的茶水穿过走廊,杯壁上凝结的水珠滴落在环氧树脂地面上。
十年前这时候,千里外的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咖啡厅里挤满谈区块链的年轻人,PPT上跳动着"颠覆""重构"的字符,融资像潮水般涌向他们。如今孵化器的落地窗前,穿着始祖鸟冲锋衣的投资人用指尖划过平板,屏幕里杭州六小龙公司的LOGO像星座般排列,而会议室里的其他人正紧锁眉头。回到南方,穿过苏州河两岸更能看清这种时代的皱褶。北岸创意园区里,拿到B轮融资的AI公司正在举办黑客马拉松,参赛者的包上印着"改变世界"的Slogan;南岸老厂房改造的共享办公空间,教培机构转型的创业者们讨论着"情绪价值变现",身后的白板写满"私域流量""下沉市场";而隔街相望的社区食堂,端着不锈钢餐盘的大爷对着电视里的新闻不满的嘟嘟囔囔。
资本市场的K线图上跳动着更尖锐的对比。当某地城投债承销商在酒局上大谈"城商行结构化产品创新",千里之外的县城公交系统正因欠费停摆。新能源车展台的概念车旋转着流线型躯体时,西南山区汽配城的老板在短视频里哭诉库存积压。那些在陆家嘴会议室讨论"硬科技估值体系"的基金经理们,周末开车经过嘉定厂区,总能看见招工中介举着"返费三千"的牌子蹲在路边。或许这时候更该去昆山电子厂的更衣室看看吧,95后质检员把申公豹跃起的画面设成手机壁纸,在抖音里刷到打着DeepSeek名头的AI培训课程,而流水线尽头的会议室里,高管们正在演示新采购的自动化设备PPT,最后一页写着"优化人员配置方案"。
这种冰火交织的叙事也早就在街头巷尾生长。社区菜场的猪肉摊主抱怨生意冷清,转身从冰柜底层掏出阿根廷牛肉,在牌子上写上三十一斤挂了起来。写字楼下的瑞幸咖啡,两个白领边等取餐边比较年终奖,穿优衣库的女孩说公司发了期权,挎MK包的说她们在优化组织架构。旁边便利店收银台前贴着"共享会计师""灵活用工咨询"的小广告,而外卖骑手则在热餐柜前跺着脚等单,头盔上积着未化的雪,刚入行的外卖骑手冲进来借充电宝,头盔上的兔耳朵装饰还在晃动。央行公告栏里1月社融、信贷增量均超预期的简报下方,链家房产中介正用红笔涂改着"急售"房源的价格。那些在直播间抢到9.9包邮钓鱼线的单身男士们,转身就在steam上为国产游戏黑神话买单。
当分析师们在研报里争论"资产负债表衰退"还是"技术奇点临近"时,普通人早已学会在割裂中寻找平衡。就像那个在直播间抢完消费券,转头就给虚拟偶像打赏的Z世代;就像开着国产电动车去Costco囤货的新中产;就像白天在政务大厅办纾困贷款,晚上在KTV陪客户喝茅台的小老板——他们身上同时流淌着两种时代的血液,正如历史从来不会整齐地转身。九十年代的下岗潮里,踩缝纫机的女工们听着《春天的故事》抹眼泪;零八年的返乡潮中,建筑工人们在火车站广场仰望鸟巢烟花;此刻站在时代的三岔路口,有人在AI生成的星空下写诗,有人在打折促销的霓虹里盘算明天。当两种叙事如同CT机的蓝光扫过经济体,显影出的既是创新药企的冷冻电镜,也是县城超市过期的临期食品。
一边是高素质的年轻人才、不断增长的研发投入、充裕的资本积累、成熟的硬软件产业能力、完整的产业链布局,让新能源汽车、造船、航天、低空经济、AI这些令人振奋的故事和画面,形成一条叙事。这条叙事上,是大国崛起,产业升级,突破封锁,内循环和统一大市场抵御着外部的寒风。但还有另一种叙事,在这条叙事上,是需求不足、物价走低、消费降级、财政吃紧、行业内卷、老龄化加剧、不断的制裁、封锁、升高的关税和更加动荡的全球局势。而经济数据和个人感受不断提醒我们,这条叙事也是真实存在的。
处在两个不同叙事中的人和组织,对经济和未来的看法也越来越分歧,不同的叙事,像是不同的坐标系一样,影响着人们对中国未来的判断。而眼前的摆动,说明还没有哪种一叙事拥有压倒性的力量。一切,都还处在变化之中。这时候还需要让时间,给出最后的答案。
十年前这时候,千里外的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咖啡厅里挤满谈区块链的年轻人,PPT上跳动着"颠覆""重构"的字符,融资像潮水般涌向他们。如今孵化器的落地窗前,穿着始祖鸟冲锋衣的投资人用指尖划过平板,屏幕里杭州六小龙公司的LOGO像星座般排列,而会议室里的其他人正紧锁眉头。回到南方,穿过苏州河两岸更能看清这种时代的皱褶。北岸创意园区里,拿到B轮融资的AI公司正在举办黑客马拉松,参赛者的包上印着"改变世界"的Slogan;南岸老厂房改造的共享办公空间,教培机构转型的创业者们讨论着"情绪价值变现",身后的白板写满"私域流量""下沉市场";而隔街相望的社区食堂,端着不锈钢餐盘的大爷对着电视里的新闻不满的嘟嘟囔囔。
资本市场的K线图上跳动着更尖锐的对比。当某地城投债承销商在酒局上大谈"城商行结构化产品创新",千里之外的县城公交系统正因欠费停摆。新能源车展台的概念车旋转着流线型躯体时,西南山区汽配城的老板在短视频里哭诉库存积压。那些在陆家嘴会议室讨论"硬科技估值体系"的基金经理们,周末开车经过嘉定厂区,总能看见招工中介举着"返费三千"的牌子蹲在路边。或许这时候更该去昆山电子厂的更衣室看看吧,95后质检员把申公豹跃起的画面设成手机壁纸,在抖音里刷到打着DeepSeek名头的AI培训课程,而流水线尽头的会议室里,高管们正在演示新采购的自动化设备PPT,最后一页写着"优化人员配置方案"。
这种冰火交织的叙事也早就在街头巷尾生长。社区菜场的猪肉摊主抱怨生意冷清,转身从冰柜底层掏出阿根廷牛肉,在牌子上写上三十一斤挂了起来。写字楼下的瑞幸咖啡,两个白领边等取餐边比较年终奖,穿优衣库的女孩说公司发了期权,挎MK包的说她们在优化组织架构。旁边便利店收银台前贴着"共享会计师""灵活用工咨询"的小广告,而外卖骑手则在热餐柜前跺着脚等单,头盔上积着未化的雪,刚入行的外卖骑手冲进来借充电宝,头盔上的兔耳朵装饰还在晃动。央行公告栏里1月社融、信贷增量均超预期的简报下方,链家房产中介正用红笔涂改着"急售"房源的价格。那些在直播间抢到9.9包邮钓鱼线的单身男士们,转身就在steam上为国产游戏黑神话买单。
当分析师们在研报里争论"资产负债表衰退"还是"技术奇点临近"时,普通人早已学会在割裂中寻找平衡。就像那个在直播间抢完消费券,转头就给虚拟偶像打赏的Z世代;就像开着国产电动车去Costco囤货的新中产;就像白天在政务大厅办纾困贷款,晚上在KTV陪客户喝茅台的小老板——他们身上同时流淌着两种时代的血液,正如历史从来不会整齐地转身。九十年代的下岗潮里,踩缝纫机的女工们听着《春天的故事》抹眼泪;零八年的返乡潮中,建筑工人们在火车站广场仰望鸟巢烟花;此刻站在时代的三岔路口,有人在AI生成的星空下写诗,有人在打折促销的霓虹里盘算明天。当两种叙事如同CT机的蓝光扫过经济体,显影出的既是创新药企的冷冻电镜,也是县城超市过期的临期食品。
一边是高素质的年轻人才、不断增长的研发投入、充裕的资本积累、成熟的硬软件产业能力、完整的产业链布局,让新能源汽车、造船、航天、低空经济、AI这些令人振奋的故事和画面,形成一条叙事。这条叙事上,是大国崛起,产业升级,突破封锁,内循环和统一大市场抵御着外部的寒风。但还有另一种叙事,在这条叙事上,是需求不足、物价走低、消费降级、财政吃紧、行业内卷、老龄化加剧、不断的制裁、封锁、升高的关税和更加动荡的全球局势。而经济数据和个人感受不断提醒我们,这条叙事也是真实存在的。
处在两个不同叙事中的人和组织,对经济和未来的看法也越来越分歧,不同的叙事,像是不同的坐标系一样,影响着人们对中国未来的判断。而眼前的摆动,说明还没有哪种一叙事拥有压倒性的力量。一切,都还处在变化之中。这时候还需要让时间,给出最后的答案。
追逐浪潮
很多人都曾抱怨自己不曾踩在时代的风口上,觉得如果自己生在那个时代,一定也能起飞。
如果在 1995-2001 年,那么自己一定能顺着互联网的繁荣,让身价爆炸;如果在 2001-2008 年,那么自己一定会下海经商,用 WTO 的威力让自己一夜暴富;如果在 2008-2015 年,那么自己显然会在房地产上加上天量杠杆,联合抵押贷款和土地财政让收益滚到天际。
似乎,在那个时代,能有大作为。不过,很明显,他们并没有考虑当下。
当下似乎没有任何风口。其实往前倒推,许多风口,近在眼前。
2015-2019 年的电子商务,2020-2022 年疫情带来的在线教育和口罩经济,甚至在 2023-2025 年的今天,AI 大模型爆发给许多人带来了工具链的光辉。
抓住时代的风口,能让人一夜翻身,老老实实上班,不会让人一夜暴富,没错。不过,首先,我们得有追逐未知、追逐浪潮的勇气。
想要获得时代的馈赠,需要自己先付出决策与努力。
全球化的黄金年代,已经终结在贸易战争开启的 2016 年。浪潮的脉搏,已经转为另一种模样。追逐浪潮,需要有远见、胆识、准备、努力与勇气。
如果你真的准备好了踩在时代的风口上,希望你面对巨浪时,心态平和,手上还有一张质量不错的冲浪板。
南国微雪 Miyuki
2025 年 2 月 21 日
#文章 #吐槽 #奇思妙想 #感触
很多人都曾抱怨自己不曾踩在时代的风口上,觉得如果自己生在那个时代,一定也能起飞。
如果在 1995-2001 年,那么自己一定能顺着互联网的繁荣,让身价爆炸;如果在 2001-2008 年,那么自己一定会下海经商,用 WTO 的威力让自己一夜暴富;如果在 2008-2015 年,那么自己显然会在房地产上加上天量杠杆,联合抵押贷款和土地财政让收益滚到天际。
似乎,在那个时代,能有大作为。不过,很明显,他们并没有考虑当下。
当下似乎没有任何风口。其实往前倒推,许多风口,近在眼前。
2015-2019 年的电子商务,2020-2022 年疫情带来的在线教育和口罩经济,甚至在 2023-2025 年的今天,AI 大模型爆发给许多人带来了工具链的光辉。
抓住时代的风口,能让人一夜翻身,老老实实上班,不会让人一夜暴富,没错。不过,首先,我们得有追逐未知、追逐浪潮的勇气。
想要获得时代的馈赠,需要自己先付出决策与努力。
全球化的黄金年代,已经终结在贸易战争开启的 2016 年。浪潮的脉搏,已经转为另一种模样。追逐浪潮,需要有远见、胆识、准备、努力与勇气。
如果你真的准备好了踩在时代的风口上,希望你面对巨浪时,心态平和,手上还有一张质量不错的冲浪板。
南国微雪 Miyuki
2025 年 2 月 21 日
#文章 #吐槽 #奇思妙想 #感触
Forwarded from lkcx via @urlcopbot
FxTwitter / FixupX
hsn (@hsn8086)
View full thread
Forwarded from TinyReadiviearning (南国微雪 Miyuki)
# 思念
*吴念真*
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好像很喜欢邻座那个长头发的女孩,常常提起她。每次一讲到她的种种琐事时,你都可以看到他眼睛发亮,开心到藏不住笑容的样子。
他的爸妈都不忍说破,因为他们知道不经意的玩笑都可能给这年纪的孩子带来巨大的羞怒,甚至因而阻断了他人生中第一次对异性那么单纯而洁净的思慕。
双方家长在校庆时孩子们的表演场合里见了面;女孩的妈妈说女儿也常常提起男孩的名字,而他们也一样有默契,从不说破。
女孩气管不好,常感冒咳嗽,老师有一天在联络簿上写说:“邻座的女生感冒了,只要她一咳嗽,孩子就皱着眉头盯着她看,问他说是不是咳嗽的声音让你觉得烦?”没想到孩子却说:“不是,她咳得好辛苦哦,我好想替她咳!”
老师最后写道:“我觉得好丢脸,竟然用大人这么自私的想法去污蔑一个孩子那么善良的心意。”
爸妈喜欢听他讲那女孩子点点滴滴,因为从他的描述里仿佛也看到了孩子们那么自在、无邪的互动。
“我知道为什么她写的字那么小,我写的这么大,因为她的手好小,小到我可以把它整个包——起来哦!”
爸妈于是想着孩子们细嫩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的样子,以及他们当时的笑容。
“她的耳朵有长毛耶,亮晶晶的,好好玩!”
爸妈知道,那是下午的阳光照进教室,照在女孩的身上,女孩耳轮上的汗毛逆着光线于是清晰可见;孩子简单的描述中,其实有无比深情的凝视。
三年级上学期的某一天,女孩的妈妈打电话来,说他们要移民去加拿大。
“我不知道孩子们会不会有遗憾……”女孩的妈妈说,“如果有,我会觉得好罪过……”
没想到孩子的反应倒出乎他们预料之外的平淡。
有一天下课后,孩子连书包也没放就直接冲进书房,搬下世界旅游的画册便坐在地板上翻阅起来。
爸爸问他说:“你在找什么?”孩子头也不抬地说:“我在找加拿大的多伦多有什么,因为 xx 她们要搬家去那里!”
画册没翻几页,孩子忽然就大笑起来,然后跑去客厅抓起电话打,拨号的时候还是一边忍不住地笑;之后爸爸听见他跟电话那一端的女孩说:“你知道多伦多附近有什么吗?哈哈,有破布耶……真的,书上写的,你听哦……”“你家那块破布是世界最大的破布”,“哈哈哈……骗你的啦……它是说尼加拉瓜瀑布是世界最大的瀑布啦……哈哈哈……”
孩子要是有遗憾、有不舍,爸妈心里有准备,他们知道唯一能做的事叫“陪伴”。
后来女孩走了,孩子的日子寻常过,和那女孩相关的连结好像只有他书桌上那张女孩的妈妈手写的英文地址。
寒假前一个冬阳温润的黄昏,放学的孩子从巴士下来时神情和姿态都有点奇怪。他满脸通红,眼睛发亮,右手的食指和拇指好像捏着什么无形的东西,快步地跑向在门口等候的爸爸。
“爸爸,她的头发耶!”孩子一走近便把右手朝爸爸的脸靠近,说,“你看,是 xx 的头发耶!”
这时爸爸才清楚地看到孩子两指之间捏着的是两三条长长的发丝。
“我们大扫除,椅子都要翻上来……我看到木头缝里有头发……”孩子讲得既兴奋又急促,“一定是 xx 以前夹到的,你说是不是?”
“你……要留下来做纪念吗?”爸爸问。
孩子忽然安静下来,然后用力地、不断地摇着头,但爸爸看到他的眼睛慢慢冒出不知忍了多久的眼泪。他用力地抱着爸爸的腰,把脸贴在爸爸的胸口上,忘情地号陶大哭起来,而手指却依然紧捏着那几条正映着夕阳的余光在微风里轻轻飘动的发丝。
#每日一文
*吴念真*
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好像很喜欢邻座那个长头发的女孩,常常提起她。每次一讲到她的种种琐事时,你都可以看到他眼睛发亮,开心到藏不住笑容的样子。
他的爸妈都不忍说破,因为他们知道不经意的玩笑都可能给这年纪的孩子带来巨大的羞怒,甚至因而阻断了他人生中第一次对异性那么单纯而洁净的思慕。
双方家长在校庆时孩子们的表演场合里见了面;女孩的妈妈说女儿也常常提起男孩的名字,而他们也一样有默契,从不说破。
女孩气管不好,常感冒咳嗽,老师有一天在联络簿上写说:“邻座的女生感冒了,只要她一咳嗽,孩子就皱着眉头盯着她看,问他说是不是咳嗽的声音让你觉得烦?”没想到孩子却说:“不是,她咳得好辛苦哦,我好想替她咳!”
老师最后写道:“我觉得好丢脸,竟然用大人这么自私的想法去污蔑一个孩子那么善良的心意。”
爸妈喜欢听他讲那女孩子点点滴滴,因为从他的描述里仿佛也看到了孩子们那么自在、无邪的互动。
“我知道为什么她写的字那么小,我写的这么大,因为她的手好小,小到我可以把它整个包——起来哦!”
爸妈于是想着孩子们细嫩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的样子,以及他们当时的笑容。
“她的耳朵有长毛耶,亮晶晶的,好好玩!”
爸妈知道,那是下午的阳光照进教室,照在女孩的身上,女孩耳轮上的汗毛逆着光线于是清晰可见;孩子简单的描述中,其实有无比深情的凝视。
三年级上学期的某一天,女孩的妈妈打电话来,说他们要移民去加拿大。
“我不知道孩子们会不会有遗憾……”女孩的妈妈说,“如果有,我会觉得好罪过……”
没想到孩子的反应倒出乎他们预料之外的平淡。
有一天下课后,孩子连书包也没放就直接冲进书房,搬下世界旅游的画册便坐在地板上翻阅起来。
爸爸问他说:“你在找什么?”孩子头也不抬地说:“我在找加拿大的多伦多有什么,因为 xx 她们要搬家去那里!”
画册没翻几页,孩子忽然就大笑起来,然后跑去客厅抓起电话打,拨号的时候还是一边忍不住地笑;之后爸爸听见他跟电话那一端的女孩说:“你知道多伦多附近有什么吗?哈哈,有破布耶……真的,书上写的,你听哦……”“你家那块破布是世界最大的破布”,“哈哈哈……骗你的啦……它是说尼加拉瓜瀑布是世界最大的瀑布啦……哈哈哈……”
孩子要是有遗憾、有不舍,爸妈心里有准备,他们知道唯一能做的事叫“陪伴”。
后来女孩走了,孩子的日子寻常过,和那女孩相关的连结好像只有他书桌上那张女孩的妈妈手写的英文地址。
寒假前一个冬阳温润的黄昏,放学的孩子从巴士下来时神情和姿态都有点奇怪。他满脸通红,眼睛发亮,右手的食指和拇指好像捏着什么无形的东西,快步地跑向在门口等候的爸爸。
“爸爸,她的头发耶!”孩子一走近便把右手朝爸爸的脸靠近,说,“你看,是 xx 的头发耶!”
这时爸爸才清楚地看到孩子两指之间捏着的是两三条长长的发丝。
“我们大扫除,椅子都要翻上来……我看到木头缝里有头发……”孩子讲得既兴奋又急促,“一定是 xx 以前夹到的,你说是不是?”
“你……要留下来做纪念吗?”爸爸问。
孩子忽然安静下来,然后用力地、不断地摇着头,但爸爸看到他的眼睛慢慢冒出不知忍了多久的眼泪。他用力地抱着爸爸的腰,把脸贴在爸爸的胸口上,忘情地号陶大哭起来,而手指却依然紧捏着那几条正映着夕阳的余光在微风里轻轻飘动的发丝。
#每日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