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Web Link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我去买菜的时候,听到边上家长对孩子说,“坐过山车,当然是勇敢的。但说出你不想坐过山车,同样也是勇敢的。” 我觉得这个家长做得很好。

评论:小时候我家长总是逼我坐过山车,有一天,我终于受不了了,我说:“要是我都不能拒绝坐过山车,你们怎么能指望我拒绝同学递来的烟?” source
阴茎小不代表品格低劣
秃顶不代表品格低劣
身材矮小不代表品格低劣
肥胖不代表品格低劣

身体特征和品格高下没有任何关系
不要去嘲笑讽刺别人的身体特征
即使是针对那些你认为品格低下的人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一位网友自述作为胖人的生活经历:

1. 你几乎无法买到合身好看又不太贵的衣服;
2. 汽车厂商的安全检测里用的假人往往身材偏瘦,胖人驾车的安全性常常是未知的;
3. 医生很容易认定你所有的健康问题都是因为肥胖,并以此理由拒绝给你开检查;
4. 你只是拍了自己的视频发在网上,就会有人指指点点说什么“现在怎么到处都是胖人”;
5. 你的伴侣会被人说是“恋胖慕胖”;
6. 如果你有某些身体上的障碍,就会有人说你“是自己吃太胖导致的残疾不值得同情”;
7. 就算有人理解你胖是因为基因和代谢等无法控制的原因,也会要求你“克服困难慢慢减肥”;
8. 如果你由瘦变胖,所有人都会假设”变胖“是你这辈子遇到过的最糟糕的事情。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所谓“文明用语/说粗话”的概念是人为制造出来,用来巩固并增强权力差序结构的工具。你想一想,在我们社会既定的理念里,谁对谁说话的时候必须要文明用词?谁对谁说话的时候可以不必审查自己的用词是否粗俗?

因为这边喜欢给没受过良好教育的穷人的说话方式泼脏水的人太多了,我不得不补充一句 —— 请你们看清楚,我说的不是“用粗话辱骂别人”,而是“用粗话来表达情绪”。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请你多思考
那些自称“和政治不沾边”的事情
真的和政治毫无关系吗?

再请你多观察
究竟是哪些议题
会被刻意视作“与政治牵连甚密”?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我们完全可以:

✓ 讨厌和浪漫相关的事情
✓ 讨厌和性爱相关的事情
✓ 拒绝进入任何浪漫关系或性爱关系
✓ 不喜欢周围人与你谈论相关话题
✓ 当周围人与你谈论相关话题时提醒对方你不喜欢这些话题

但我们绝对不可以:

✗ 因为别人喜欢浪漫或性爱关系而去羞辱讽刺对方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你们想过没有?现在医生看到体型胖一些的病人,就会觉得这个病人的问题是肥胖导致的,因此很可能不愿意给病人开进一步的检查。就这样,胖人无法获得和别人同等的医疗,小病更容易被拖成大病,寿命的预期值也会受到影响。

很多人看到相关的数据,就会说“看吧肥胖确实影响健康和寿命”,但这当中有多少真的是肥胖本身导致的?有多少是医疗歧视和医疗失当导致的?

补充:另外还有很多时候是疾病导致了体重的变化,而不是体重的变化导致了疾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医生还将减肥作为治疗方案,则完全是因果倒置的荒谬做法了。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有一部分女权主义者误认为不同女性的经历、创伤、和受到的压迫中是非常相似的,因此往往会从自己出发去理解别的女性受到的压迫。

对她们来说,如果某个女性的爱好或偏好和自己的想法冲突很大,那她一定是受到了欺骗和洗脑。

有的女人喜欢化妆或者穿比基尼?一定是洗脑。顺性别拉拉和跨性别拉拉约会?要么是被对方骗了,要么是周围人逼迫的。跨性别男性?一定是自我厌恶的女人。在西方的穆斯林女性想要保持穿头巾的传统?一定是宗教洗脑。喜欢性愉虐的女性?一定是被她们的男性伴侣逼迫还不自知。

在这样一种名为“激进女权”思想之下,女性的生活必须是单一的,否则当事人就是在追求“向下的自由”,在懵懂之中生活、不能意识到自己受到的压迫。

当然,我认为分析自己的行为有没有受到父权的逼迫和影响,并把自己从不良的影响当中解放出来,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我绝不同意我们应该过一种千篇一律的生活,我绝不同意我们必须放弃我们所有的偏好和爱好,把自己活成一个政治声明。我们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https://genderkoolaid.tumblr.com/post/693230067831144448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我们想要看到的性少数酷儿故事!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我在二十岁到三十岁的那十年里经历和见证了很多性少数社群里的内斗。在这些内斗里,我认为最残忍、最睚眦必报、最无中生有小题大做,拿着冠冕堂皇理由给人扣莫须有罪名的那些集体霸凌事件会发生的原因,其实是因为我们这些可能从没体会过权力滋味的群体中的一些人,下意识地想在同样被边缘化的人群中试试“拥有并行使权力”是什么滋味。

我们打个比方。假如你今年二十二岁,也许刚刚了解一些社会理论,开始自称“马克思主义者”,你也许已经看过也体会过很多不公正,生活在贫困之中,你觉得很无助,非常想要体验“有能力改变世界”的感觉 —— 然后你发现你朋友圈里有个自己本来就有点讨厌的人 cosplay 了某个有争议的节目里的角色,于是你以此为理由要求把这个人赶出性少数社群;你又听到有人在说话的时候用了一个有问题的词汇,尽管对方在用那个词的时候一点恶意都没有,但你还是写了一篇头头是道的长文去揭露那个人的“问题用语”。你做完这些事情,觉得自己推动了社会的公正,是“很有行动力和影响力的社群领袖”。很可惜,你推动的是更深的不公正,你做的事情只是让那些本来就已经很艰难的人的生活更艰难了。但如果你不愿意去共情别人的感受,不愿意去反思自己的做法,那也许你永远都不会意识到自己究竟做了些什么。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一边是社会让双性恋女性觉得自己如果是女同性恋的话会受到更少的迫害。
另一边是社会让女同性恋觉得自己如果是双性恋的话会受到很少的迫害。
但事实是,只要你不是异性恋,社会总会迫害你。

一边是社会让有性恋(对别人会产生性吸引)的性少数觉得如果自己是无性恋的话会更可能会被社会接纳。
另一边是社会让无性恋的性少数觉得如果自己是有性恋性少数的话,可能会被社会更好地接纳。
但事实是,社会不止要求你是有性恋,还必须是按照社会规定方式的有性恋(异性恋、同种族、年龄和社会地位不能相差太大、等等)。

一边是社会让二元跨性别(二元跨男,二元跨女)觉得如果自己是非二元的话可能更容易被社会接纳,
另一边是社会让非二元跨性别(既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的人)觉得如果自己如果是二元跨性别的话可能更容易被社会接纳,
但事实是,社会不止要求你是二元性别,还要求你必须是顺性别,即你的性别必须和你出生时被指派的性别完全一致。

如果你作为性少数的一员,无意间产生了“我比别的性少数更惨更难以被接受”、甚至觉得“别的性少数比我轻松多了 / Ta们抢了我应有的关注度和资源”,那请不要忘记回顾上边这些例子。

是的,有些人会更接受某一种性少数,而更不接受另一种性少数。比如有些人会希望自己的同性恋女儿是双性恋,这样就可以让她和男人结婚了。也许有些人会希望同性恋都是无性恋只进行柏拉图恋爱,因为Ta们对同性性行为抱有深深的偏见。也许有些人会希望跨男都变成非二元,因为在Ta们的偏见里所有男性都是邪恶的。但反过来,也有人希望双性恋都变成同性恋因为Ta们把双性恋看成“背叛”同性恋的“叛徒”,也有人希望无性恋性少数都变成有性恋因为Ta把无性恋性少数看成“假的”性少数,也有人希望非二元跨性别都变成二元跨性别因为Ta们误以为非二元是“假的/来偷跨性别资源”的人。

也就是说,只要你是性少数的一员,总会有人会不开心,总会有人会指指点点,总有人会和你说“你要是另一种性少数我还能更接受一些”。这些对你的指指点点背后的逻辑就是:社会规定好了,你既不能这样,也不能那样。也有时候是有些人理解了“某些事情完全不伤害别人不应该受到歧视”,但Ta们还没有把自己的认知扩展到“所有不伤害别人的事情都应该被允许/没有人应该因此受到歧视”。Ta们可能因为认识某种性少数的朋友,因此对那种性少数有所理解和包容,但Ta们的包容并没有扩展到所有性少数身上。有些人理解了非二元和间性别者的存在,但还是认为“男人本质都是邪恶的”。有些人理解了同性恋,但还不能理解无性恋。

我们有时候能听到一些性少数说,“如果我是(另一种性少数)我也许能获得更多的理解”,但实际上总是:如果你是另一种性少数,有些人可能会从不理解你变成理解你,但也有另一些人会从理解你变成不理解你。比如也许如果你是双性恋而不是同性恋的话,你家人会更接受你,但你身边的朋友可能会更不理解你。

“如果我是(另一种性少数)我也许能获得更多的理解”可能就不是一个很健康的想法。反抗压迫和歧视的更好的办法应该是“一起努力让所有性少数身份都获得尊重和理解”。

https://www.tumblr.com/enbycrip/708465931987369984/this-is-really-really-true-im-saving-this-and
我们大学要求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完成一定量的社区服务,我选的是去我们当地的庇护所打扫厕所,同时帮助庇护所里那些无家可归的人写简历找工作。

我们的带队老师让我们做好心理准备,会有人有意破坏厕所卫生,用卫生纸堵塞马桶,等等等等。带队老师说,这不是因为这些人有意不尊重我们的劳动,或者不需要使用干净的厕所,而是因为破坏厕所能给一些人带来一点虚幻的“控制感”。而当一个人认定自己的人生、自己所处的环境已经失控的时候,这个人会非常渴望重新夺回控制的感觉,甚至不择手段。

现在,我看到很多人想方设法套用进步词汇去攻击那些真心愿意关心社会公正的人;吹毛求疵拿批评主流作品数倍的标准去批评社群中个人创作作品。这些人的想法似乎是,“好不容易找到了愿意听我说话的群体,我一定要在这里肆意横行彰显我的能耐”。我发现这些人和庇护所里那些有意搞破坏的人的心态非常相像。

可是,推动社会公正应该是去破除不公正的规章制度。我们永远不该打着“推动社会公正”的名号,去破坏个体的人的正常生活。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这幅漫画由著名铁T拉拉漫画家艾莉森·贝克德尔作于1999年。

在这幅漫画里,《铁T出没》故事中的主角之一斯派罗讲述了自己作为双性恋拉拉的困境。漫画中还出现了一位跨性别男同,引出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讨论。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30多年前,拉拉漫画家艾莉森·贝克德尔发表了这幅关于跨性别者上厕所的漫画。 source
2025/10/01 21:05:24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