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Web Link
一個強雷雨區正由東南向西北橫過本港,並有增強趨勢。短期內本港部分地區會繼續受大驟雨及雷暴影響,讀者應提高警覺。
🐳40😱4👎1👏1🤡1
受強雷雨區影響,本港部份地方雨勢頗大,在上午0時30分的過去1小時,大美督錄得50毫米時雨量,該區的雨量達紅色暴雨警告標準。

預料短期內本港會繼續有大驟雨及狂風雷暴。請讀者提高警惕。
🐳22🤨2🫡1
[暴雨速報] 天文台在上午12時55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表示香港廣泛地區可能或已錄得每小時30毫米的大雨,而且雨勢可能持續。
🤣25🐳12💩6🤡41👏1
[暴雨速報] 天文台在上午1時55分取消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雖然暴雨警告已經取消,但市民仍須警覺有關河道氾濫可能帶來的危險。
👍15🤡10🥱7👨‍💻1
一個雷雨區正從東南面逐漸靠近,預料短期內東部雨勢較大,身處該區的讀者應留意天氣情況。
🐳37👍19🤡1🫡1
零散雨區正由東南方移近本港。

預料今明兩日本港會有零散驟雨,雨區橫過期間風力或短暫上升。讀者宜留意天氣變化,出門要帶備雨具。
🐳39🖕4🫡1
現時西北太平洋有一道廣闊季風槽。預料槽內會有一個低壓區在菲律賓鄰近海域逐步發展,但隨後動向和發展存在變數。

【變數一:副高型態】

預料菲律賓鄰近海域的對流雲團會在未來一兩日大致向西移動。然而,不同電腦模式對副熱帶高壓脊的強度和型態存在分歧。若副高南側脊線更靠近該低壓區,系統前期的移動速度會偏快。

此外,關島以北的西北太平洋海域亦可能有另一低壓區發展。此低壓區的動向亦會影響副熱帶高壓脊的型態。

【變數二:系統整合情況】

受惠於台灣附近的高空冷渦,菲律賓附近低壓區的北和西側對流有轉趨旺盛的趨勢。然而,該低壓區現時未發展出明確低層環流中心,而中心整合情況有機會受對流發展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低壓區的初期動向會對其後續路徑和發展產生骨牌效應。若中心整合位置偏西,或系統前期移動速度較快,低壓區的動向和發展或須進一步考慮菲律賓的地形影響。

MET WARN會繼續關注廣闊季風槽內低壓區的發展和動向,適時作出更新。
👍21😐4🥱3🫡21🖕1
位於香港東南水域的強雷雨帶有增強趨勢,並逐漸靠近本港。短期內本港部份地區雨勢頗大,並有狂風雷暴。讀者請提高警惕。
👍2518🐳144🥴2🖕2🫡2🥰1👏1😢1
[暴雨速報] 天文台在下午11時55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表示香港廣泛地區可能或已錄得每小時30毫米的大雨,而且雨勢可能持續。
🐳25🥱4🕊3🫡3
天文台於午夜前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在過去一小時,九龍東部及新界東南部的雨勢較大,當中部分地區已錄得逾30毫米雨量。

預料短期內廣泛地區的雨勢繼續頗大,並會伴隨較頻密的狂風雷暴。市民請保持警惕。
🐳41😈52👏1🌭1👻1
This media is not supported in your browser
VIEW IN TELEGRAM
受到強雷雨帶影響,頻密的狂風雷暴正影響本港。讀者提供的影片可見上空出現頻密閃電。
151🤩108😱6😨4👏3
[暴雨速報] 天文台在上午1時10分取消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雖然暴雨警告已經取消,但市民仍須警覺有關河道氾濫可能帶來的危險。
🤡20🐳15💔3💩2👍1
一道強雷雨帶正由香港東面水域移向本港東部,短期內該區的雨勢可能較大及有狂風雷暴, 外出的讀者應該提高警覺。
🐳618🫡3👍1
天文台表示,現時位於呂宋鄰近海域的低壓區有可能會在今明兩日逐漸發展為熱帶氣旋,但其隨後的移動路徑存在變數。
🥱81🤡32🙏9🐳8👌6🤣5🕊4🫡32👎2🌭2
現時位於呂宋附近海域的低壓區會在未來數日有所發展,有機會增強為一股熱帶氣旋,但其路徑和實際強度仍有不少變數。

過去一兩日,該低壓區發展緩慢。根據星期三早上的風場掃描,系統尚未發展出明確的低層環流。衛星雲圖顯示,低壓區對流發展此消彼長,尚未誘發中心在大氣低空建立。

現時東海有一個高壓單體,但其在大氣低空的勢力較弱。預料在較弱的偏東氣流引導下,低壓區未來一兩日將緩慢移動。至於系統會否進入南海,須視乎呂宋地形和對流發展能否成為拉扯中心的「助力」。

若低壓區進入南海,其動向將取決於赤道反氣旋的建立,以及位於台灣以東另一高空冷渦的走向。現時較多電腦模式預測,低壓區如順利進入南海,路徑北份量會逐漸增加。然而,系統可能轉向西北移動,亦可能轉向東北移動,而轉向的時間點亦存在分歧。

由於今次高壓單體帶來的低層輻合較弱,加上冷渦配置稍有出入,已能對高空條件造成不少變化,因此電腦模式對低壓區的強度發展同樣未有共識,甚至有個別預報間中顯示系統「難產」。

是次大氣形勢較複雜,不同天氣系統的細節稍有差異,均會對低壓區的路徑和強度造成「骨牌效應」。無論是人工智能還是傳統電腦模式的預報,過去數日亦不斷修正。MET WARN會繼續關注該低壓區的動向,適時作出更新。
🥱33👍21🙏11🤡5🫡21👏1🌭1👀1
【1200更新】天文台發出特別天氣提示,表示會視乎低壓區的發展情況和對本港的影響,評估是否需要在星期五稍後至星期六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天文台表示,現時位於呂宋以北的低壓區會在未來一兩日進入南海東北部,逐漸發展為熱帶氣旋,並在該區徘徊及有所增強。

低壓區隨後路徑存在變數,但預料較大機會轉往偏北方向,大致移向台灣至廣東東部沿岸一帶。

天文台九天天氣預報顯示,星期五及週末期間海有湧浪。有意進行水上活動的讀者應留意相關風險。
👍49🥱386🗿3👌2🔥1🌭1🫡1👾1
位於日本九州鹿兒島的吐噶喇列島,由6月21日起開始發生頻密的群震活動,有感地震總數已經超過1000次。當中今日(7月3日)發生一次5.5級地震,惡石島的最大震度達6弱。是一連串的地震活動之中,震度最高的一次。

吐噶喇列島的地震活動本身較為頻密,過往亦發生多次群發地震,但今次的次數遠超以往的群震活動,而氣象廳亦表示無法預測群震活動的持續時間及強度,呼籲當地居民做好準備。

於地震發生後,網上流傳「吐噶喇定律」指吐噶喇群島發生群發地震後,隨後一段時間內日本其他地方亦會發生大地震。不過,日本氣象廳以及多位日本地震學家都表示此說法並沒有任何科學根據。亦表示以往其他地方發生的地震,都與吐噶喇列島相距甚遠,而整個日本都是地震頻發地帶。所謂的「定律」只是看似「有規律卻是毫無根據的巧合」,而日本任何地方都可能發生地震,呼籲大家日常要做好預備。

而吐噶喇列島地震與南海海槽地震的關係方面,兩者的發生機制亦不相同,吐噶喇列島的地震屬於板塊內部地震,而將來可能發生的南海海槽地震屬於板塊邊界之間發生的海溝型地震,再加上吐噶喇列島與南海海槽相距一段距離,兩者並沒有直接關係。
😱4215👍13🗿11🫡6🙏3👏1🏆1
現時位於南海東北部的低壓區會在短期內發展為熱帶氣旋,未來兩三日較大可能逐漸轉向北至東北移動,但其最接近本港的距離和增強幅度仍有變數。

過去一日,低壓區對流發展有所改善,核心對流集中在中心南側。昨晚風場掃描顯示,系統已建立完整低層環流中心,最大風力集中在受對流覆蓋的南側環流,北側東風則較弱。

低壓區正受東海至中國東部的高壓單體引導,但由於該高壓在大氣低空勢力較弱,低壓區過去一兩日只能緩慢向西移動。隨著位於低壓區東南側的赤道反氣旋加強,預料低壓區會轉向北至東北移動,較大機會在本港以東掠過,趨向廣東東部、福建或台灣一帶。

隨著低壓區結構改善,加上中心未受呂宋地形影響而明顯調整,電腦模式的分歧有所減少。然而,電腦模式就低壓區轉向時間、位置和幅度未達成共識,加上低壓區中心仍可能因對流分布或南海低壓槽活動而稍微向西調整,因此現時未能斷言低壓區最接近本港的距離。

預料今日至週末期間海有湧浪,局部地區午後亦可能受高溫觸發的強對流影響,有意進行水上或戶外活動的讀者不應忽視相關風險。MET WARN會繼續關注低壓區的動向,適時發布有關資訊。
23🤡7🥱7🐳7👍5🫡4🔥3😐1
天文台表示,位於南海東北部的低壓區已增強為熱帶低氣壓,並將於中午12時20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

天文台指,該熱帶低氣壓會在今日與本港維持超過400公里距離,一號戒備信號會在今日大部分時間維持,並會視乎其強風區與珠江口的距離及增強程度,評估是否改發更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同時,日本氣象廳發出烈風警報,預料熱帶低氣壓會在未來24小時增強為熱帶風暴。
👎32👌13🕊11😴7🆒43👍2👻2🫡2
[風暴速報] 一號戒備信號在下午12時20分發出。

表示有一熱帶氣旋,在香港約800公里內,可能影響本港。

請在計劃活動時考慮天氣的轉變,並注意離岸海域可能有強風。
🥱45👍13💩4🤷‍♂33🤡2
2025/07/13 18:20:52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