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Web Link
象友那看来的 boring avatars 无聊头像生成器本头像生成爱好者喜欢了,第一个有脸的那款好可爱。可以自选 pattern 模式、配色、线条风格和大小。生成的头像种子还可以 URL 形式分享。每个头像的名字竟然是一些历史上有名的女性。项目开源

它们用的配色盘 nice-color-palettes 也是开源的,做网页设计很实用。

#tool #fun #cute #github #SheHer
椒盐豆豉剪报
HackerNews 的 2024 年 7 月谁在招人串,科技行业找工的人可以时不时来看看更新。 via HackerNews 摘要 (顺便推一下这个摘要站,我之前一直是读 Hacker News Daily,但那边只有标题。这个中文摘要站除了标题之外还有 AI 总结评论,基本看一遍能快速筛选感兴趣的内容。而且支持全文 RSS 输出,也有 telegram 推送、微信公众号等多个平台支持,站点本身也能直接访问,非常读者友好) #career #newsletter
博主用 GPT-4o 分析了 hacker news 上的谁在招人串,得出一系列有趣的结论,比如
- 支持远程工作的公司下降得没有想象中快
- 赞助工签的工作比例在过去两年中较为稳定
- 招 mid level 工作需求下降最快,senior 的比例稳步上升
- 哪里找人最多(还是那几个传统 tech hub,不过感觉作者应该 normalize 一下颜色
- 哪些 database 和前端技术被提到最多(我感觉再早几年 angular 还能一战,现在 React 真是压倒性胜利)

作者博客里提供了详细的互动图标和其分析方法,推荐阅读原文。这类分析真是不错的数据分析的简历增色想项目。

#career #data #visual #indieblog
🥰6
椒盐豆豉剪报
鸿篇巨著又来了,本来是不想写拖延了半天的选题,写起来一下冲了八千字长文来说说亘古话题:租房还是买房,公寓还是 house 这个事要说绝对正确只能说 it depends,搜相关信息一般也只能看到一些非常含糊的“有 maintenance”、“有机会成本”、“有杠杆”等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说辞。 这回既然要写我就掰开来,从 single family house、低层公寓和高层公寓的美国十年居住经验出发,对比了 house 和 apartment 在居住体验和经济上到底哪个更适合我,到底传说中的 maintenance…
虽然我是不买房邪教信众,不过特别喜欢看卖房真人秀下饭。Selling Sunset/OC 那边剧本狗血 drama 太多,最近 Netflix 刚出了的 Owning Manhattan 倒是讨喜了很多,刚看完来安利一下。

刚抱怨完隔壁《Selling OC》 那边狗血 drama 太多房子太少,这边立刻给补了个正经卖房节目。虽然也有轻微 drama 但正经卖房占了大多数时间,甚至不时出现两个经纪连着电话现场讨价还价环节,比隔壁光说不卖强多了。从两百万出头公寓到几千万的 penthouse 都有,甚至还有 commercial。agent 也明显多元多了,比起西海岸一堆直到哭的 trad wife 式炫富狂魔强多了,本西海岸粉也不得不服纽约。老板也看上去是个正经生意人,会惩罚搞事情 asshole 和奖励好员工,比天天和稀泥和员工乱搞的隔壁老板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一上来还有卖 central park tower 2.5 亿刀 penthouse 做主线 north star 也很抓人。希望有下一季。四星半

#安利避雷 #watching #Netflix
🤷‍♀31🥰1
椒盐豆豉剪报
看到中文 fedi 上很多关于 threads 存在信息差的讨论,这里觉得 mastodon 官方声明写得蛮不错的大致翻译概括一下供参考。https://blog.douchi.space/threads-mastodon-psa/ 注:本人非翻译专业可能会有纰漏欢迎指正,感兴趣的请查看原文:https://blog.joinmastodon.org/2023/07/what-to-know-about-threads/ #blog #长毛象 #fb #tech
Meta 的 ActivityHub 兼容的 Twitter 竞品 Threads 在过去一年已经有 1.75 亿月活了

via Morning Brew

(前阵子 Threads 也开放了部分接入 fediverse 的权限,不过还没有完全接轨。

反正我和看到大多数朋友都 churn 了,但确实看到有个别人在用,而且它们在 Instagram 上的推广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不知道月活里是有多少被 notif 烦到点进去又找不到地方 opt out 的。最近 IG 的 broadcast channel notif spam 真的是搞得我想取关一个平时想看的账号了)

#fb #tech #newssletter
👍1
象友那看到这期 WSJ 做的红极一时的能付房租信用卡 BILT 背后的经济播客就去听了一下。

除了开这卡的人薅羊毛群体高于平均付完就直接还掉导致 Wells Fargo 严重高估持卡人不按时还款能多赚的利息的比例每月亏损几百到上千万刀之外,还有个有意思点是它们去年闹挺大那个被集体盗刷事件(它们还给每个人发了新卡,我没有被盗刷也收到了)竟然是一道经典 security 问题引发的:

生成的付房租的 virtual checking account number 和 expiration date 显然不够随机,导致黑客可以暴力猜出有效的组合然后盗刷。有点好笑…你敢信这是一个美国第三大银行 back 的信用卡公司能犯的低级错误…世界是个草台班子又一次验证。

(都说到这儿了顺便甩个 referral 吧🤣

#podcast #money #coding
🤣4🤔1
The Pragmatic engineer 本期免费 newsletter What is Old is New Again 质量很高,是 craft conference 的 talk 总结,概述了过去 18 个月科技行业主要的变化。一些关键点:
- 2021 下半年是工作市场最红火的时期
- 从 2022 年中期开始裁员潮,持续到了 2023 年早期
- 风投也在 2021 年达到顶峰,直到 2023 年还未恢复
- 2021 年 IPO 也达到顶峰,2022 年基本没有,2023 年也很少
- 大科技公司即便 2023-2024 收益达到史高依然在裁员
- 利率的上涨影响了风投、科技 IPO、科技公司盈利和工作市场
- 上一波的创业公司黄金年代源于 2009 年后的利率下调、智能手机和云计算兴起
- 现在就业市场依旧不容乐观,给出了一些往期 newsletter 的分析(0 利率对码农意味着什么0 利率结束对码农意味着什么
- 文中对比了一下这一波的低谷和 2001 年的 dotcom 泡沫崩塌并给了一些建议,不过文中没有总结只给了 talk 的视频链接
- 末尾还给出了 Q&A 录像和现场 talk 的 slides

(我刚好在 2021 年末和现在都在找工作,最近体感确实觉得比 2021 难了许多,当年随便网投立刻就有回音,现在回复明显慢了许多(僧多肉少),还有不少是还没开始面试就已经招到人了)

#career #tech #newsletter #导读
1
Reddit 用户做了美国各州人每天摄入糖分的量,好笑的是连最少的州(深绿色表示)都是美国心脏健康协会建议量的两倍。评论里作者还给出了肥胖率的地图,重合率也挺高的。

#data #visual #wellness #reddit
👍4👀1
为什么小白更该使用静态博客。闲逛看到的一篇博文,结论太认同了。

动态,代表着运行时无穷无尽的变化与未知,任何一个节点出现问题,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机器与机器、线路与线路、程序与程序、库与库、表与表之间的关联关系错综复杂,相互协作。
技术小白是缺少对于变化、异常情况的掌控能力的,而这种变化又可能在任何时刻发生,你也不想每时每刻都担心对嘛。

静态,代表着第一次会复杂一点,但在后续你的使用、博客的运行时,将稳如泰山。
所以,我更推荐技术小白使用静态,就像你第一次学骑车🚴🏻,刚起步会有点难度,但骑了几次后,你甚至从未再忧虑过该怎么起步、怎么前进、怎么保持平衡。

什么???你说静态博客出问题会不会更难解决?
不,静态博客不会出问题,如果出问题,那就是你的问题,hhhh.
之前从
WordPress 迁移到 hugo 的时候也大致讲过之前运行博客的一些痛点,基本跟博主说的是相通的,但博主说得更好。

#indieblog
👍91
Who killed the world?

每次一在阅读器里看到布丁的更新就很惊喜,会期待着找个整块的时间坐下躺下细细阅读。这一期文章标题来自我最喜欢的电影(甚至可能没有)之一 Mad Max: Furry Road 中的一句台词,看到就迫不及待打开了。

作者对 1950 年代以来至今的评分最高 200 部科幻电影的数据分析,配以像素画风的互动数据展示。过去七十年中,高分科幻电影越来越倾向讲述未来的故事,但也更多试图反应当下社会议题,反乌托邦主题逐渐增加。每个小方块代表一部电影,既可宏观概览趋势也可单独看查看细节。

#data #visual #watching #indieblog #pixelart
10
快餐物价十年来的通货膨胀

近年来快餐疯狂涨价已经失去了过去便宜又快的优势,最夸张的是麦当劳十年平均售价翻了一倍。隔三差五在 reddit 上看到抱怨现在根本 not worth it。当然群众也不买单了,越涨价肯定买的人越少。昨天还看到象上有人发最近各大快餐都推出超值套餐试图挽回一些流失顾客。

有一说一美国出门在外想吃稳定又快的又不想吃沙拉的话除了快餐还真没啥选择了,上次 road trip 开启了个体验各大快餐的小项目,不过最后一天生病了人在村里想找个稍微健康清淡一点的东西吃发现就完全没有只能去早餐店 oatmeal 当粥的平替。

#data #visual #society
👍3
2025/07/11 19:30:18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