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书摊 via @telegraph
https://telegra.ph/purity-10-27
纯净之岛
无帆之船
有一种纯净,不同于喜怒哀乐。这种纯净不会像性那样诱惑你,不会像痛苦那样让你远离,也不会像无聊那样让你停滞。这种纯净不可求,但一定会相遇。
我一直追问意义,试图挂上风帆。可徒劳无功,随波逐流。欲海中起起伏伏,愈渐对喜怒哀乐麻木。这种纯净让我流连忘返,哈哈。
这不算是安全感,因为没有了安全与危险的概念。所有能让人心中产生波澜的力量,都彼此维持平静。这应该就是一吧!
以上,是没有太多灵魂的。要写一点更贴切的。
2020年10月27日
无帆之船
有一种纯净,不同于喜怒哀乐。这种纯净不会像性那样诱惑你,不会像痛苦那样让你远离,也不会像无聊那样让你停滞。这种纯净不可求,但一定会相遇。
我一直追问意义,试图挂上风帆。可徒劳无功,随波逐流。欲海中起起伏伏,愈渐对喜怒哀乐麻木。这种纯净让我流连忘返,哈哈。
The Fog Warning
这不算是安全感,因为没有了安全与危险的概念。所有能让人心中产生波澜的力量,都彼此维持平静。这应该就是一吧!
以上,是没有太多灵魂的。要写一点更贴切的。
电书摊
纯净之岛
生之欲
这种很纯净,虽然他死了。
隐士。有句话说,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连做隐士也要评个上中下,真是“天网恢恢”,哈哈。
写文字,在寻找内心的力量,给人以生之欲。有很多事情想记录下来,感动的,恍然大悟的,有爱的……但都没有一件事必须,让自己清醒,找寻灯塔。至于隐士的优劣,不过是外人的考量。这和隐士本身的目的并不冲突。
昨天,看了一部很有爱的电影。没有迭宕剧情,没有残酷的画面,唯有白雪皑皑,四季更替。更重要的,很有爱,很纯净。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种很纯净,虽然他死了。
隐士。有句话说,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连做隐士也要评个上中下,真是“天网恢恢”,哈哈。
写文字,在寻找内心的力量,给人以生之欲。有很多事情想记录下来,感动的,恍然大悟的,有爱的……但都没有一件事必须,让自己清醒,找寻灯塔。至于隐士的优劣,不过是外人的考量。这和隐士本身的目的并不冲突。
昨天,看了一部很有爱的电影。没有迭宕剧情,没有残酷的画面,唯有白雪皑皑,四季更替。更重要的,很有爱,很纯净。
Telegraph
江雪•柳宗元
电书摊
纯净之岛
利维坦的一块齿轮
什么原因导致我陷于现在这种污秽的生活呢?这种设问方式让我厌弃。论证?欺骗?
喜欢看“动物世界”,为了生存,繁衍,朝不保夕。残酷地生存之战,让我感受的并不是残酷,而是野性与意义。这是最狭义的生存——活下去,让孩子活下去。最现实,最纯真。
现在是什么状态呢?有吃有穿能住能行(能生理上活下来)。
和自然界中的动物相比,我可以生存下去。但是,我不能像动物一样,有纯净的生活。因为在我获得可以维持最基本吃穿住行的同时,我已经欠下一辈子的债。成为这个社会架构的一个最底层的奴隶。
我时常在想,我已经获得纯净生活的条件,为什么不能呢?哈哈。
这就好比在一片沼泽地中,你想要离开,却发现越陷越深,最终被沼泽吞噬,成为沼泽的一部分。社会从一个人出生开始就开始吸引他,有人享受这种过程,有人想通过用更大的力气,更努力的工作来冲破枷锁,结果都不能自拔。当我发现自己陷入其中时,我就不敢轻动,等待,等待…
没有贫穷到不顾一切,没有富足到野性生存。没有脚着地,没有头顶天。没有没有死亡,没有生存。
作为利维坦的一块齿轮,我安在?诸君安在?
2020年11月2日
#painting Toronto Rolling Mills
什么原因导致我陷于现在这种污秽的生活呢?这种设问方式让我厌弃。论证?欺骗?
喜欢看“动物世界”,为了生存,繁衍,朝不保夕。残酷地生存之战,让我感受的并不是残酷,而是野性与意义。这是最狭义的生存——活下去,让孩子活下去。最现实,最纯真。
现在是什么状态呢?有吃有穿能住能行(能生理上活下来)。
和自然界中的动物相比,我可以生存下去。但是,我不能像动物一样,有纯净的生活。因为在我获得可以维持最基本吃穿住行的同时,我已经欠下一辈子的债。成为这个社会架构的一个最底层的奴隶。
我时常在想,我已经获得纯净生活的条件,为什么不能呢?哈哈。
这就好比在一片沼泽地中,你想要离开,却发现越陷越深,最终被沼泽吞噬,成为沼泽的一部分。社会从一个人出生开始就开始吸引他,有人享受这种过程,有人想通过用更大的力气,更努力的工作来冲破枷锁,结果都不能自拔。当我发现自己陷入其中时,我就不敢轻动,等待,等待…
没有贫穷到不顾一切,没有富足到野性生存。没有脚着地,没有头顶天。没有没有死亡,没有生存。
作为利维坦的一块齿轮,我安在?诸君安在?
电书摊
利维坦的一块齿轮
遥远的孤星
人来到世界上,虽然睁开了眼但还是一片漆黑。今后面对的选择在那时根本没有像我们铺开、我们只有一片茫然,仿佛宇宙中孤独的星系。不止天问,路在何方?更迷惑身在何处。比起灯塔,人更像是在一片虚无之中,用遥远的孤星更恰当。
但莫名的“指引”让我们从虚无中得到无限可能。如同灯塔,福音......
2020年11月18日冷雨后夜
人来到世界上,虽然睁开了眼但还是一片漆黑。今后面对的选择在那时根本没有像我们铺开、我们只有一片茫然,仿佛宇宙中孤独的星系。不止天问,路在何方?更迷惑身在何处。比起灯塔,人更像是在一片虚无之中,用遥远的孤星更恰当。
但莫名的“指引”让我们从虚无中得到无限可能。如同灯塔,福音......
电书摊
遥远的孤星
躺平与隐士
我不善交际。与人交往,常常觉得说话不够自然。和别人的对话往往充满火药味。我常常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可笑,别人也经常这样给我说。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更难的是对自己所行之道的质疑。
我向来讨厌我接触到的从事心理学的人,一听他们的话,总感觉自己有问题。他们说,你痛苦的原因是在特定的人生阶段没做该做的事情。其实,我觉得他们说的是有道理的,但不妨碍我讨厌他们。前几天不爱看书的我偶然瞥见契诃夫的《一个文官的死》,讲的是一个下级不小心溅了将军一身唾沫,然后以各种方法向将军表达歉意,以至于激怒原本并不介意的将军,后虚脱而死。这个小故事真有力,太现实了。既然我已经冒犯了这个世界上的许多,没做该做的事情,那也只有这样了。
前一段时间“躺平”这个词比较流行,主流对此批评。我揣度“躺平”和“隐士”这两个词有关系。目前没有说隐士的了,隐士的门槛也变高了,必须做中上隐。隐于野是有点难的。很多原本的“下隐”在“中上隐”的环境中,就显得颓废怪异了。落得躺平的名声。俺也喜欢躺平,可能因为能够过纯净的生活吧。
2021年7月11日夏夜焖醒后
我不善交际。与人交往,常常觉得说话不够自然。和别人的对话往往充满火药味。我常常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可笑,别人也经常这样给我说。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更难的是对自己所行之道的质疑。
Float Among the Hermit Scholars of "Fishermen, after Jing Hao" — Google Arts & Culture
我向来讨厌我接触到的从事心理学的人,一听他们的话,总感觉自己有问题。他们说,你痛苦的原因是在特定的人生阶段没做该做的事情。其实,我觉得他们说的是有道理的,但不妨碍我讨厌他们。前几天不爱看书的我偶然瞥见契诃夫的《一个文官的死》,讲的是一个下级不小心溅了将军一身唾沫,然后以各种方法向将军表达歉意,以至于激怒原本并不介意的将军,后虚脱而死。这个小故事真有力,太现实了。既然我已经冒犯了这个世界上的许多,没做该做的事情,那也只有这样了。
前一段时间“躺平”这个词比较流行,主流对此批评。我揣度“躺平”和“隐士”这两个词有关系。目前没有说隐士的了,隐士的门槛也变高了,必须做中上隐。隐于野是有点难的。很多原本的“下隐”在“中上隐”的环境中,就显得颓废怪异了。落得躺平的名声。俺也喜欢躺平,可能因为能够过纯净的生活吧。
电书摊
躺平与隐士
何以家为?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篇纯净的生活因为年代久远一直被我遗忘于角落,因为这种碎片化的拼凑,逻辑性较弱。但文章并不需要逻辑,或者说我们的行为就是因果。因为我时常想起纯净的生活,所以才时时不忘本篇,尽管它很琐碎。
今天,我仍在思考生命关系,恰巧想到纯净的生活。并不是所有生命之间都存在关系,只有属于同一生命层次的生命之间,才会存在生命关系。纯净的生活则是尽可能减少同一层次的生命关系。它的方式不是消灭,而是远离。人生本不应相见。它尽可能的与更多生命建立关系,而不是与生命,在同一个生命层次内,建立更强地联系。
如果说个体主义是明了我们与世界的不同,那么减少同一层次生命关系则是为我们原本的个体主义营造现实基础,回归我们的本真,也就是“我”。
永恒的乡愁,这个文章我看过,很好,虽然我已经忘记它的内容。
我曾经以为自己是有家的,所以我一直想回家;当我回到家之后,我才明白,这里不是家。家不在他人,家在自己。我就是我的家,纯净的生活就是我的家,也就是我。
微弱的生命关系,就像我和所有看到这篇文字的人们,我们不曾相遇,也永远不会相遇。这是我的文字,也是你们的文字。我们之间的关系,或许只有一根神经元突触中微弱的化学物质传递,但谁都无法否认飞鸟的痕迹。
望诸君皆可回家。
2024年8月26日夜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篇纯净的生活因为年代久远一直被我遗忘于角落,因为这种碎片化的拼凑,逻辑性较弱。但文章并不需要逻辑,或者说我们的行为就是因果。因为我时常想起纯净的生活,所以才时时不忘本篇,尽管它很琐碎。
今天,我仍在思考生命关系,恰巧想到纯净的生活。并不是所有生命之间都存在关系,只有属于同一生命层次的生命之间,才会存在生命关系。纯净的生活则是尽可能减少同一层次的生命关系。它的方式不是消灭,而是远离。人生本不应相见。它尽可能的与更多生命建立关系,而不是与生命,在同一个生命层次内,建立更强地联系。
如果说个体主义是明了我们与世界的不同,那么减少同一层次生命关系则是为我们原本的个体主义营造现实基础,回归我们的本真,也就是“我”。
永恒的乡愁,这个文章我看过,很好,虽然我已经忘记它的内容。
我曾经以为自己是有家的,所以我一直想回家;当我回到家之后,我才明白,这里不是家。家不在他人,家在自己。我就是我的家,纯净的生活就是我的家,也就是我。
微弱的生命关系,就像我和所有看到这篇文字的人们,我们不曾相遇,也永远不会相遇。这是我的文字,也是你们的文字。我们之间的关系,或许只有一根神经元突触中微弱的化学物质传递,但谁都无法否认飞鸟的痕迹。
望诸君皆可回家。
Claude Monet (French - Wheatstacks, Snow Effect, Morning
纯净的生活,因生命关系需要,重构于2024年8月26日夜,即将凌晨。
👍3
电书摊
生命关系的树立
社会关系的问题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 孤立的——人类个体”。其实,我们也可以这样说,马克思撇开生命的进程,孤立地观察社会关系,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类社会。
智能,本就是对客观世界的摹写,智慧就像“半瓶水的咣当声”,当我们试图抽象的时候,这种咣当声就开始了。我们都站在某一个层次试图反映人的本质,难以跳出我们所在的层次。如果站在生命的层次,并没有一个孤立的人类社会,甚至一个孤立的地球生命。如果回溯到人类智能半开的时代,人又如何将一切生命谱写到人类社会关系的乐谱上?不过如果从《个体主义》出发,一切都在个体之内,对个体主义生维,一切都在群体之内,倒也说得过去。但是切记,人的本质如果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那更要求我们尽可能跳出社会关系来看待这个世界,毕竟世界是客观的。一个人的世界可以存在,一群人的世界也可以,但这不是客观世界。
小说同样来自于人类社会,同样是对社会关系的一种摹写与重构。金庸说,“小说是写人的”,小说人物“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关系中反映出来”。他认为小说中牛鬼蛇神之类的动物,是把他们“当作人来写”。换言之,小说写的还是人的社会关系而非动物与人的社会关系。
通过马克思与金庸,我们发现,他们似乎更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各自领域的重要性。其实生命关系并不反对这种认识,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人都是在与人交往。而社会关系也属于生命关系。但我不禁发问,难道其他生命不能扮演人的角色?难道其他生命作为小说中的人物必须是“当作人来写”的?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 孤立的——人类个体”。其实,我们也可以这样说,马克思撇开生命的进程,孤立地观察社会关系,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类社会。
智能,本就是对客观世界的摹写,智慧就像“半瓶水的咣当声”,当我们试图抽象的时候,这种咣当声就开始了。我们都站在某一个层次试图反映人的本质,难以跳出我们所在的层次。如果站在生命的层次,并没有一个孤立的人类社会,甚至一个孤立的地球生命。如果回溯到人类智能半开的时代,人又如何将一切生命谱写到人类社会关系的乐谱上?不过如果从《个体主义》出发,一切都在个体之内,对个体主义生维,一切都在群体之内,倒也说得过去。但是切记,人的本质如果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那更要求我们尽可能跳出社会关系来看待这个世界,毕竟世界是客观的。一个人的世界可以存在,一群人的世界也可以,但这不是客观世界。
The Earth after the Fall of Man, 1690. Oil on canvas 64.5 x 82.5 cm. Inv. KMS1899. National Gallery of Denmark
小说同样来自于人类社会,同样是对社会关系的一种摹写与重构。金庸说,“小说是写人的”,小说人物“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关系中反映出来”。他认为小说中牛鬼蛇神之类的动物,是把他们“当作人来写”。换言之,小说写的还是人的社会关系而非动物与人的社会关系。
通过马克思与金庸,我们发现,他们似乎更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各自领域的重要性。其实生命关系并不反对这种认识,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人都是在与人交往。而社会关系也属于生命关系。但我不禁发问,难道其他生命不能扮演人的角色?难道其他生命作为小说中的人物必须是“当作人来写”的?
电书摊
生命关系的树立
生命关系的补全
我很喜欢《老人与海》中老人和大鱼的对抗。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并不把鱼当作一个高智能的生物,也没有把“它”“当作人来写”。在上文我们已经谈过,人所能看见的任何事情都是在个体之内的。也就是说,任何小说都会有一个讲述者,也即人。这是不可避免地。同样人类面对任何生命都可以用群体之内的关系来解决,这也是不可避免地。换位思考,一群野生的猴子当然可以认为猴子的本质是所有猴群关系的总和。即使人类给了自己一个香蕉,它们也会认为,如果自己不拿着,没有经历过自己的劳动,那么这个香蕉毫无意义。而能吃到香蕉则是自己劳动(拿与吃)的报酬。而猴王也可以抢夺猴子的香蕉,在他眼里,只要处理好猴群社会关系,世界他有。
我也曾经养过一条狗,很有灵性。虽然我可以决定它的生死,但奴隶主也可以决定我的生死。我们不能因为双方权力不平等就否认它与我建立的关系。有人可能会说这是人的共情,其实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相理解,也是共情。世界是外观的,我们并不能也不需要探求他人的本质,就好比我购买商家一个鸡蛋,我并不能也不需要了解他的八代关系。我们与动物建立的关系简单而真实,比与人建立的关系更加牢固,这哪里是“当作人来写”,又有哪个人能够代替动物在我们心中的价值?
更进一步,我们会认为三岁小孩是一个人,即使她现在的智能不是特别高,我们已经能和她建立一些关系。更何况那些智慧动物的智商更高。所以,真正因为我们种群实力对动物的碾压,智商对动物的碾压,我们才不把其当作主体。就像那些在穷山恶水,民风低劣,道德沦丧的村子里,往往会有人随意霸凌傻子。这是个体权力弱小的结果。
同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科幻小说虚构外星人到来后,人类被圈养的原因。那些和我们权力不对等的生命,又有什么资格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体?只是客体。客体又怎么可以成为社会关系?相反,如果存在一个可以与我对等的生命群体,那么他们或许也被称作人类了。
所以,如果抛弃对生命的偏见,同时扩大理论的适用范围,我们当然可以说,一切都是生命关系的总和。而看小说,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是看一切生命关系;写小说,也可以写一切生命关系。在这个世界上,真正令人雀跃的是生命。即使万物并非有灵,但有灵即可为万物。
我很喜欢《老人与海》中老人和大鱼的对抗。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并不把鱼当作一个高智能的生物,也没有把“它”“当作人来写”。在上文我们已经谈过,人所能看见的任何事情都是在个体之内的。也就是说,任何小说都会有一个讲述者,也即人。这是不可避免地。同样人类面对任何生命都可以用群体之内的关系来解决,这也是不可避免地。换位思考,一群野生的猴子当然可以认为猴子的本质是所有猴群关系的总和。即使人类给了自己一个香蕉,它们也会认为,如果自己不拿着,没有经历过自己的劳动,那么这个香蕉毫无意义。而能吃到香蕉则是自己劳动(拿与吃)的报酬。而猴王也可以抢夺猴子的香蕉,在他眼里,只要处理好猴群社会关系,世界他有。
我也曾经养过一条狗,很有灵性。虽然我可以决定它的生死,但奴隶主也可以决定我的生死。我们不能因为双方权力不平等就否认它与我建立的关系。有人可能会说这是人的共情,其实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相理解,也是共情。世界是外观的,我们并不能也不需要探求他人的本质,就好比我购买商家一个鸡蛋,我并不能也不需要了解他的八代关系。我们与动物建立的关系简单而真实,比与人建立的关系更加牢固,这哪里是“当作人来写”,又有哪个人能够代替动物在我们心中的价值?
Winslow Homer - The Gulf Stream -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1899
更进一步,我们会认为三岁小孩是一个人,即使她现在的智能不是特别高,我们已经能和她建立一些关系。更何况那些智慧动物的智商更高。所以,真正因为我们种群实力对动物的碾压,智商对动物的碾压,我们才不把其当作主体。就像那些在穷山恶水,民风低劣,道德沦丧的村子里,往往会有人随意霸凌傻子。这是个体权力弱小的结果。
同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科幻小说虚构外星人到来后,人类被圈养的原因。那些和我们权力不对等的生命,又有什么资格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体?只是客体。客体又怎么可以成为社会关系?相反,如果存在一个可以与我对等的生命群体,那么他们或许也被称作人类了。
所以,如果抛弃对生命的偏见,同时扩大理论的适用范围,我们当然可以说,一切都是生命关系的总和。而看小说,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是看一切生命关系;写小说,也可以写一切生命关系。在这个世界上,真正令人雀跃的是生命。即使万物并非有灵,但有灵即可为万物。
👍2
电书摊
生命关系的初探
生命关系的范围
生命与生命之间,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关系。我和某个地球上某个蚂蚁、某个城市的原住民、某个地外星系的外星生命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确实没有什么关系。或许有,但就像星光,即使那颗遥远的恒星再大,除了超新星爆发之外,它都远远不及太阳的光辉。
所以,生命关系必然是属于同一层级生命之间的关系。判断同一层级的标准在于该生命是否有个体 权力影响对方。就像我房间里的蚊子,虽然小,但是能让我很痛。又比如某位皇帝,运筹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当然可以影响到整个人类的命运。不过这不完全代表他这个生命本身,而是某部分群体的意志。群体也可以拟制为生命。当然,更多的是我们的周围人。
从这个角度看,人的本质确实很社会关系,因为足够影响我们的生命,必须跟我们是同一层级的。而同一层级,最重要的就是人。所以,我们一般不谈生命关系。
我一直想过的是纯净的 生活。这种生活就是尽可能平衡各种社会关系,达到一种不被外物操控的状态。水平高的人,大隐隐于朝,能够驾驭各种关系;水平不高的,也能通过减少较强的关系来实现这一效果。
生命与生命之间,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关系。我和某个地球上某个蚂蚁、某个城市的原住民、某个地外星系的外星生命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确实没有什么关系。或许有,但就像星光,即使那颗遥远的恒星再大,除了超新星爆发之外,它都远远不及太阳的光辉。
所以,生命关系必然是属于同一层级生命之间的关系。判断同一层级的标准在于该生命是否有个体 权力影响对方。就像我房间里的蚊子,虽然小,但是能让我很痛。又比如某位皇帝,运筹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当然可以影响到整个人类的命运。不过这不完全代表他这个生命本身,而是某部分群体的意志。群体也可以拟制为生命。当然,更多的是我们的周围人。
New planet, Konstantin Yuon, Painting, 1921, 71×101 cm
从这个角度看,人的本质确实很社会关系,因为足够影响我们的生命,必须跟我们是同一层级的。而同一层级,最重要的就是人。所以,我们一般不谈生命关系。
我一直想过的是纯净的 生活。这种生活就是尽可能平衡各种社会关系,达到一种不被外物操控的状态。水平高的人,大隐隐于朝,能够驾驭各种关系;水平不高的,也能通过减少较强的关系来实现这一效果。
电书摊
生命关系的初探
生命关系的层次
生存是最大的宗教,生命关系也因此而展开。
猎食关系
生命从来都不是单独出现,而是扎堆出现。有的生命选择吸收太阳的能量,有的选择吃草,有的选择吃吃草的,有的喜欢吃食肉的……所有生命都散发着欲望的引力场,不择手段的吸收能量,这也就是生命之间最为基础的关系——猎食关系。除了光合作用的植物,动物所吃的一切都曾是有生命的。谁猎食谁都不重要,只要你签订生存契约论,就陷入了黑森林之中。真可谓“死亡如风,常伴吾身”。
生存是最大的宗教,生命关系也因此而展开。
猎食关系
The Hippopotamus and Crocodile Hunt, Peter Paul Rubens, 1615–1616
生命从来都不是单独出现,而是扎堆出现。有的生命选择吸收太阳的能量,有的选择吃草,有的选择吃吃草的,有的喜欢吃食肉的……所有生命都散发着欲望的引力场,不择手段的吸收能量,这也就是生命之间最为基础的关系——猎食关系。除了光合作用的植物,动物所吃的一切都曾是有生命的。谁猎食谁都不重要,只要你签订生存契约论,就陷入了黑森林之中。真可谓“死亡如风,常伴吾身”。
电书摊
生命关系的层次
共存关系
但,生命并不需要一直进食。吃虽然必要,但不是并非生存之充要。因为除了饿死鬼,还有饱死鬼。并不是吃饱了就不会死,吃饱了也会死。所以在吃饱的情况下,生命们首要关注的是如何获得更久、更好。既然猎食这种你死我活的规则不被违反,那怎么说各生命之间也是共存关系。起码是井水不犯河水。
参见:纯净的生活
但,生命并不需要一直进食。吃虽然必要,但不是并非生存之充要。因为除了饿死鬼,还有饱死鬼。并不是吃饱了就不会死,吃饱了也会死。所以在吃饱的情况下,生命们首要关注的是如何获得更久、更好。既然猎食这种你死我活的规则不被违反,那怎么说各生命之间也是共存关系。起码是井水不犯河水。
The Sleeping Gypsy, Henri Rousseau, 1897
参见:纯净的生活
电书摊
生命关系的层次
合作关系
更深一层,则是合作关系,我们两个生命在一块,会更有利于我们生存。最深的是共生关系,同生但不共死。之所以会演变为同生共死,是因为两者的关系过于紧密,以至于无法分开,所以不得不死。
合作关系维持的困难
不过不同生命种族之间,一般都是猎食关系,然后是共存关系。至于更高级的合作,太过于困难。除了极个别生命长期演化的结果,绝大多数生命只有拥有足够的智能,才能合作共生。话又说回来,如果不能合作共赢,共存关系是不稳定的,极易因为环境的变化、资源的匮乏演变为猎食关系。
更深一层,则是合作关系,我们两个生命在一块,会更有利于我们生存。最深的是共生关系,同生但不共死。之所以会演变为同生共死,是因为两者的关系过于紧密,以至于无法分开,所以不得不死。
合作关系维持的困难
不过不同生命种族之间,一般都是猎食关系,然后是共存关系。至于更高级的合作,太过于困难。除了极个别生命长期演化的结果,绝大多数生命只有拥有足够的智能,才能合作共生。话又说回来,如果不能合作共赢,共存关系是不稳定的,极易因为环境的变化、资源的匮乏演变为猎食关系。
Rioters in Dungarvan attempt to break into a bakery; the poor could not afford to buy what food was available. (The Pictorial Times, 1846).
电书摊
生命关系
生命关系的魔力
纵观本摊所有写过的内容,全部与生命有关。无论是群体还是个体,生存还是死亡,正义还是邪恶,屠夫还是宰杀,村庄还是文明……就连我的终极理想,也是建构一个世界,生命的世界,而非无生命的世界。
我不禁遐想,为什么生命关系有如此魔力,能够让我始终魂牵梦绕?是我喜欢猎杀别的生命或者是被别的生命猎杀?还是我享受与其他生命若即若离、井水不犯河水的纯净状态?抑或是我喜欢与其他生命合作,共同创造价值?
毫无疑问,我讨厌黑暗村庄,那是一种残酷的猎食关系。我珍惜合作关系,尽管已是陌路人,但毕竟曾经共生。我安于共存关系,不谋求在猎杀中,加官晋爵,只想偏安一隅,苟且偷生。
尽管我喜欢共存关系,但我实在不能说这就是生命关系的魔力。
但我相信生命是一种变数,正如我在“正道——神道生,魔道灭”中所讨论的那样。
生命关系并不是死去的关系,他是活着的关系。合作共生,固然极好,但“我常以为是众生渡化了佛祖”。在猎杀与共生之间,我们一直注视着这一切,选择我们想要出现的东西。无论悲剧还是喜剧,我们都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真谛的信仰与追求。这种强烈的求生欲,对生存可能的无限探索,本就是生命的意义。
这种对生存的无因性追求就是生存本能。“生存本能”就像太阳,散发着无穷的光和热,支撑起生命的生存,我曾称其为“欲核”。
所以,有趣的是我们探究生命关系的魔力,然后又回到了生命的意义。纠因,人是向往美好的,悲剧所以美好。
纵观本摊所有写过的内容,全部与生命有关。无论是群体还是个体,生存还是死亡,正义还是邪恶,屠夫还是宰杀,村庄还是文明……就连我的终极理想,也是建构一个世界,生命的世界,而非无生命的世界。
我不禁遐想,为什么生命关系有如此魔力,能够让我始终魂牵梦绕?是我喜欢猎杀别的生命或者是被别的生命猎杀?还是我享受与其他生命若即若离、井水不犯河水的纯净状态?抑或是我喜欢与其他生命合作,共同创造价值?
毫无疑问,我讨厌黑暗村庄,那是一种残酷的猎食关系。我珍惜合作关系,尽管已是陌路人,但毕竟曾经共生。我安于共存关系,不谋求在猎杀中,加官晋爵,只想偏安一隅,苟且偷生。
尽管我喜欢共存关系,但我实在不能说这就是生命关系的魔力。
Asgårdsreien The Wild Hunt of Odin(1872) by Peter Nicolai Arbo
但我相信生命是一种变数,正如我在“正道——神道生,魔道灭”中所讨论的那样。
生命关系并不是死去的关系,他是活着的关系。合作共生,固然极好,但“我常以为是众生渡化了佛祖”。在猎杀与共生之间,我们一直注视着这一切,选择我们想要出现的东西。无论悲剧还是喜剧,我们都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真谛的信仰与追求。这种强烈的求生欲,对生存可能的无限探索,本就是生命的意义。
这种对生存的无因性追求就是生存本能。“生存本能”就像太阳,散发着无穷的光和热,支撑起生命的生存,我曾称其为“欲核”。
所以,有趣的是我们探究生命关系的魔力,然后又回到了生命的意义。纠因,人是向往美好的,悲剧所以美好。
电书摊
生命关系
生命关系小结
本篇的核心在于生命关系的层次,尤其是合作关系与群体。
有几个简单的推论,想要分享。
不合作就会走向猎食
这时候的猎食并不是狭义的食物关系,而是利益的零和博弈。特指一种社会氛围。就像我曾在黑暗 村庄中提到,“你的坏事就是别人的好事,在这种互害的社会中,既然大家都看不见远方的希望,不如坠入深渊,互相诅咒。”
群体如逆水行舟,不能共生合作,就会弱肉强食。因为群体合作的脚手架,也会成为群体毁灭的破城锤。
就像南京彭宇案,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既然如此,这样的群体还有什么理由继续维持?群体中没有绝对的强者,也没有绝对的弱者,因为人都是可替代的。当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为群体添砖加瓦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他们会怎么办?
“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并不是说,底层会举大计,只是他们会选择掀桌子,互相伤害的一种方法,俗称“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但经历过死亡之后,人与人的关系趋于合作,一个新的群体关系也就再次诞生了。
本篇的核心在于生命关系的层次,尤其是合作关系与群体。
有几个简单的推论,想要分享。
不合作就会走向猎食
这时候的猎食并不是狭义的食物关系,而是利益的零和博弈。特指一种社会氛围。就像我曾在黑暗 村庄中提到,“你的坏事就是别人的好事,在这种互害的社会中,既然大家都看不见远方的希望,不如坠入深渊,互相诅咒。”
群体如逆水行舟,不能共生合作,就会弱肉强食。因为群体合作的脚手架,也会成为群体毁灭的破城锤。
"Mad Meg" (Dutch: Dulle Griet). 1563. Oil-on-panel. 115×161 cm Museum Mayer van den Bergh (Antwerp, Belgium)
就像南京彭宇案,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既然如此,这样的群体还有什么理由继续维持?群体中没有绝对的强者,也没有绝对的弱者,因为人都是可替代的。当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为群体添砖加瓦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他们会怎么办?
“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并不是说,底层会举大计,只是他们会选择掀桌子,互相伤害的一种方法,俗称“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但经历过死亡之后,人与人的关系趋于合作,一个新的群体关系也就再次诞生了。
电书摊
生命关系小结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远离
生命关系的范围,描述了强生命关系与弱生命关系,前者往往会让人如提线木偶般上下起舞,后者则是一种更加平和的关系。
离开,是最有效的生存方式。如果你在国内不开心,你可以去无人居住的地方,去不让你感到烦恼的地方,去可以让人与人之间互相合作的地方。
任何生命想要互相作用都需要一定的空间、时间,如果我们在正确的时间、地点,就能获得我们想要的生活。
如果你在火星,地球就是受到光粒袭击,也与你无关。
生命关系的范围,描述了强生命关系与弱生命关系,前者往往会让人如提线木偶般上下起舞,后者则是一种更加平和的关系。
离开,是最有效的生存方式。如果你在国内不开心,你可以去无人居住的地方,去不让你感到烦恼的地方,去可以让人与人之间互相合作的地方。
Woodcut of Kraków from the Nuremberg Chronicle, 1493
任何生命想要互相作用都需要一定的空间、时间,如果我们在正确的时间、地点,就能获得我们想要的生活。
如果你在火星,地球就是受到光粒袭击,也与你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