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Web Link
This media is not supported in your browser
VIEW IN TELEGRAM
基本功完全等于没有😢……
喜报:刚刚又不小心把手指掰了(
This media is not supported in your browser
VIEW IN TELEGRAM
吐槽

  我要笑死了。
  最后对面那两位是 Super Deno(黄景行,中国人)和 Popping C(克里斯蒂安,瑞士人)。
  两个都是世界级闻名的震感舞舞者。
或许是八字手链人物传记计划外传——兰

  说是人物传记可能并不准确,因为我仅仅想聊一聊我与兰的关系。
  兰或许是唯一一个,不知道我高中黑历史的朋友。也是唯一一个,仅仅凭着性格就愿意与我交往的朋友。
  初中,我们就已经是同班同学了,但那个时候仅仅只是认识。同大多数人一样,泛泛之交。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高中。
  后来,我们的交往渐渐多了起来,但那个时候,我仍然觉得她只是普通朋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
  直到 2020 年 6 月,那个时候我们都大一,她跟我说要做一辈子的闺蜜。
  那个时候是暑假,我们约在城里见面。在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上,我们倚着栏杆,吹着河风,她对我说出这句话。
  我当时很疑惑,也很震撼。从初中,到大一,四到六年的时间,我都觉得我们的关系很普通。
  现在想来,那可能就是君子之交——只是未免太过平淡了些。
  在此之后,我开始重视起她来。
  事实证明,她说得没错:她几乎都没把我当男生看……
  几天后,我给她 QQ 发了一个“闺蜜”互动图标的邀请。刚开始她还很疑惑,后面好像想起来这回事,于是接受了。
  成年之后,直到参加工作,大多数年轻人都用 QQ 联系。
  在那上面,我第一次知道,为了高考,她吃了止痛药,只是为了防止考砸。而这份先天性的痛苦是我们男生从来不会有的。
  而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在了研究生考试上,甚至同时叠加了疫情放开,双重爆炸。只是她告诉我后者时,阵地转移到了微信。
  我得知这些消息,确确实实不知道该作何反应。只能做面点大师,摸摸抱抱揉揉捏捏一番。
  在安慰这件事上,我的技能太过贫瘠。
  本科毕业,我开始了可能是此生最长时间的跨城市旅行。
  我的旅行,只为了见那些重要的人。顺便再去到他们所在的城市看看风景。
  青岛的空气很潮湿,晚上很冷。第二天我去找她时,高楼都还笼罩在一片大雾之中,仿佛我们朦朦胧胧看不清的前程。
  她仍然是那个样子,似乎没有改变过。
  而当我们站在海岸上,她向我描述怎样解剖海里的动物时,她又好像改变了。我听得发怵又想笑。
  还有一个初中兼高中同学,同在青岛。他自信而得意地跟我说,他学习了最完美的打水漂方法。
  只是那天涨退潮有点凶猛,水漂被淹没了。
  他和兰也相互认识,是我们的共同好友。但一个山大青岛校区,一个海大,距离有些远,他平日也不大能和兰碰到一起。
  我不知道他和兰一起玩的感受怎样,但于我而言,我只感觉到了温柔。
  我不知道怎么形容,词汇太过匮乏。
  和兰在一起的感觉,不像是如沐春风——对于她身上的氛围而言,春风都过于凛冽。
  兰的话不多,但和她待在一起,总有一种旁观小孩子在阳光下面跑来跑去的感觉。温暖、柔和、阳光明媚。
  我的时间不多,但就算如此,当我和他做一些诸如打水漂之类奇怪事情的时候,她也不会着急催促。只是站在不远处安静地笑。
  那种笑不像母亲。那种时候,长辈的笑只能传达一种无形的威压。
  而兰的笑,只会让人感觉到“真是拿你们没办法啊”的宠溺。
  有时候我们过分了,她也只会走过来提醒:“好啦好啦,该走啦。”语气里带一种无奈。
  于是我们乖乖地跟着她走。
  那天的行程,几乎都是她一手安排。
  有时候,我觉得我在她眼中都变成了一个小孩。
  有时候,又觉得她像是小孩。毕竟,坐在椅子上,一边望着天空回想自己的故事,一边踢着腿,还时不时歪过头来看你一眼——这分明是小孩子才会做的事情。
  前段时间,过年,我们两人的时间安排像两个不太啮合的齿轮,只有中间几天彼此有空。
  我们都为此调整计划。只为了能见一面。同样在那个地标性建筑。
  在商场的自动扶梯上,我鼓起勇气问她。
  “你怎么有勇气和我说这种事情的?我感觉一般的女生都不会说的。”
  在见面之前,她专门发消息提醒我她不能走远路。
  搞得我还蛮焦虑,以为她在暗示我什么,甚至还跑到街上,用自己为数不多的药理学知识给她买止疼药。
  见面时,她还穿着拖鞋,戴着针织帽,跟我说前腰后背都贴着暖宝宝。装备十足。
  她在扶梯上沉默了一会儿,看着我开始笑。
  “我觉得你身上没有男生的那种东西。”
  我哑然失笑。
  然后,想起可能几十分钟之前,她无语到笑骂我的那些话。
  “我就只是想提醒一下,谁知道你想那么多?还给我买这一堆……”
  “哎呀哎呀,不好意思嘛……”
  我当然知道她指的什么,只是我也知道分人分场合。
  我觉得在一起玩的氛围就已经说明一切了——对不信任和需求对立的人,从来都不会温和愉快,而是剑拔弩张、面露杀气。
  兰不太主动,也不太爱说话。所以我们聊天记录很少,相比线下见面甚至可能有五五开。
  不过我相信,从那天我们知道彼此对彼此都很重视之后,就算我们不太沟通,我们也能再度过几个初中到大一的时间。
  毕竟君子之交淡如水。
  
  南国微雪 Miyuki
  2025 年 4 月 9 日
  
写在后面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好友——兰。

#文章 #朋友 #琐碎日常 #生活细节 #情感 #感触 #静默思念
南国微雪 | 一切,都很美丽。
吐槽

因不再适合当下情况,修订梦想清单

删除两条:

6. 日语 N3 等级;
7. 5 幅以上插画;

新增两条:

27. 看一次雪山;
28. 看一次极光。

#琐碎日常 #大事记
Forwarded from LoopDNS资讯播报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调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规定的加征关税税率,由34%提高至84%。 source
鲍威尔你发句话啊,我有部分钱还在你那儿呢!
思念比爱更深刻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在东亚这种压抑的环境中,思念往往比爱更加深刻。
  虽然文章没有逻辑性,只有感染力,不过对于这个观点,我无比赞成。
  “我爱你”带有强烈的暗示性色彩,仿佛被爱的人必须要做些什么事情,才能回应这种强烈的情绪。大多数时候,甚至两人都必须在场,这句话才可以显出最大的威力。
  而东亚人,是羞于说爱的。
  对于我们来说,表达爱有着更委婉、隐晦的方式:“吃饭了吗?”“早点休息。”“保重身体。”“注意安全。”“到了记得回个电话。”
  对于爱,不好说委婉和直白哪个更好一些。
  不过正是由于这种强烈的感情色彩,才让思念这种情绪,显得温和而细腻。
  “我想你了”像是南方的一场细雨,悠长而深沉,空气中似乎总带着一丝泥土的味道。
  我不需要你在场,甚至不需要你知晓。
  我在心中、在日记里、在文学中、在歌声里,我铭记你的名字,纪念我们的经历、难过、伤痛与快乐。
  “我想你”像一首诗歌,我写下它们,只是为了思念;“我爱你”更像是一支精心制作对外发布的视频,它必须有观众,否则预期落空。
  我会告诉你,我想你了。
  但有时候,你不会知道。
  这是我自己的事情。
  我告诉你时,只是希望你知道,不渴求你的回应。而你,也无法回应。
  “我想你了”对畸形的东亚人来说,恰到好处,它不会强烈到让人羞于出口,也不会轻淡到被轻易忽略。在无尽的委婉与温和之中,我们总有一天,会在某个刹那间意识到:
  我还是无法忘记你、无法克制地想起你——
  我原来还是那样,小心而谨慎地爱着你。
  
  南国微雪 Miyuki
  2025 年 4 月 10 日

#文章 #情感 #感触 #静默思念
This media is not supported in your browser
VIEW IN TELEGRAM
感觉有一点点进步,但不多……
一旦选择腾空就会直接栽在地上。

#舞蹈
Forwarded from TinyReadiviearning (南国微雪 Miyuki)
# 写给母亲

*贾平凹*

  人活着的时候,只是事情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妈就三周年了。

  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而且还觉得我妈自己也不以为她就死了。常说人死如睡,可睡的人是知道要睡去,睡在了床上,却并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睡着的呀。我妈跟我在西安生活了十四年,大病后医生认定她的各个器官已在衰竭,我才送她回棣花老家维持治疗。每日在老家挂上液体了,她也清楚每一瓶液体完了,儿女们会换上另一瓶液体的,所以便放心地闭了眼躺着。到了第三天的晚上,她闭着的眼是再没有睁开,但她肯定还是认为她在挂液体了,没有意识到从此再不醒来,因为她躺下时还让我妹把给她擦脸的毛巾洗一洗,梳子放在了枕边,系在裤带上的钥匙没有解,也没有交代任何后事啊。

  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往往错过吃饭时间,熬夜太久,就要打喷嚏,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

  我妈在牵挂着我,她并不以为她已经死了,我更是觉得我妈还在,尤其我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家里,这种感觉就十分强烈。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地朝右边扭过头去。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得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么。现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当然是房间里什么也没有,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

  整整三年了,我给别人写过十多篇文章,却始终没给我妈写过一个字,因为所有的母亲,儿女们都认为是伟大又善良,我不愿意重复这些词语。我妈是一位普通的妇女,缠过脚,没有文化,户籍还在乡下,但我妈对于我是那样的重要。已经很长时间了,虽然再不为她的病而提心吊胆了,可我出远门,再没有人啰啰嗦嗦地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

  在西安的家里,我妈住过的那个房间,我没有动一件家具,一切摆设还原模原样,而我再没有看见过我妈的身影。我一次又一次难受着又给自己说,我妈没有死,她是住回乡下老家了。今年的夏天太湿太热,每晚被湿热醒来,恍惚里还想着该给我妈的房间换个新空调了。待清醒过来,又宽慰着我妈在乡下的新住处里,应该是清凉的吧。

  三周年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乡下的风俗是要办一场仪式的,我准备着香烛花果,回一趟棣花了。但一回棣花,就要去坟上,现实告诉着我,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啊。

#每日一文
This media is not supported in your browser
VIEW IN TELEGRAM
卧槽,我他妈终于成功了。还得练。

#舞蹈
This media is not supported in your browser
VIEW IN TELEGRAM
看这个吧,这个稍微炫得好看一点。

#舞蹈
糯米饭

  小时候家里很穷。糯米很贵重,逢年过节才能吃到。一般都拿来泡米酒,管的时间更长。或者分成好几份,每一份都拿来做菜。每一份,量都很少。
  我印象中,糯米,一直都是富人家的食物。
  初中吧,一次过年,我们在房间里学习,母亲叫出来吃饭。
  我和兄长出门,坐到桌旁,看见米饭有些不一样,都有些诧异。
  糯米高压或者蒸出来的米饭,硬朗坚实,很少断裂,而且米粒之间不太粘连。形态一眼就能看出区别,总之,和普通米饭很不一样。
  我们问母亲这是什么,是不是新买了米。
  母亲笑笑说没有,只是过年糯米买多了,做完菜还剩一些,就拿来压着吃了。
  “吃吧,”母亲说,“我还没煮过糯米饭呢,看看味道好不好。”
  我和兄长面面相觑。
  我拿起筷子,有些舍不得吃。觉得这碗饭真的很贵。不过最终还是在父母亲的注视下,尝了一口。
  嗯,真的很好吃。看起来每粒都很硬,但是吃起来又软又糯。
  这时我们才注意到,父母碗里的米饭和我们不太一样,很明显是从电饭煲里盛出来的普通米饭。
  母亲说,剩的糯米只够两个人吃。
  他们绝对在骗人。我和哥哥的碗,都压得很实。
  但那个时候,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便一直沉默。
  年少的我终究还是没有那么大的胃口,大到吃完碗那么多的饭。
  但是我觉得不吃完真的很可惜。毕竟那么贵。
  一直往自己肚子里塞,好像糯米也变得没那么好吃了。
  后来,小小的我想了很久,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奇怪的想法。奇怪到令自己都吃惊。糯米不是很贵很好吃的东西吗?为什么自己那时候还会讨厌它呢?
  现在想想,那时候或许是第一次深刻意识到“人”吧。
  我终究还是没能吃完那碗糯米饭,而后竟也再没吃过用作主食的糯米饭,直到今天。
  那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南国微雪 Miyuki
  2025 年 4 月 18 日

#文章 #感触 #情感 #生活细节 #静默思念
宇航员

  天空渗出藏蓝色。
  醉酒的人们被装在酒瓶里,
  而此时,歌声,
  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徘徊。
  
  我的神经抓住梦境,
  在广寒宫放一束烟花。
  深红色的猫头鹰,却即将苏醒。
  
  我可以看见所有人的名字,
  正如鱼可以飞往天空。
  如果你抬起头
  太阳正在月光下融化,
  说明我
  工作已经完成。
  
  这个世界不需要太阳,
  布料、波浪线和风会安慰所有人。
  倘若你看见我正在草地上
  数着星星的光晕,
  那么微笑,将绽放在
  月球之上。
  
  南国微雪 Miyuki
  2025 年 4 月 18 日
  
#文章 #诗词 #奇思妙想
This media is not supported in your browser
VIEW IN TELEGRAM
我受不了了,太扭曲了。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舞蹈
2025/07/05 19:33:53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